第一百二十一章 战略即是格局
虽然秦立和何永已经知晓陈董事长心中的那些算计,但是如果东厂自身没有拿出漂亮的数据来,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陈董事长清理元老派计划的最终实施。而能否让整个计划顺利的实施并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却是最基本的原料参数比例的问题。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毫无进展下,秦立和何永的压力已经快接近到了顶点,毕竟越往后,他们俩就越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此时,对于现在来说,原料参数比例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代表青壮派的东厂和代表元老派的西厂之间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司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各个部门的到底谁来当接班人的问题,这几乎代表了公司最核心的问题。
以两派的胜负决定公司在未来最终到底走向何处,往往是掌权人最喜欢且最有效、最艰险的一步棋子。这是秦立和何永万万没想到的!尤其是陈董事长为了能一次性的清除元老派在公司的势力,居然可以拿整个公司的未来做赌注。
然,他们还是小看了这位老谋深算的陈董事长。其实,早在青壮派刚提出要用最先进的设备建设最一流的厂房的时候,陈董事长就已经让自己的儿子去国外考察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了。
其实早在这之前,陈董事长就已经让自己的儿子数次去各国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高品质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从这里也说明了,陈董事长和他儿子早就开始研究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外的未来前景。
其实在刚开始要建厂的时候,陈董事长一开始的想法是在建设未来新厂区时,可以拿出一部分场地来引进一套或者两套最先进的设备,作为高品质高端产品的实验厂区。
但陈董事长的儿子却建议自己的爹,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往高端高品质产业发展,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陈董事长考虑的是目前中低端的产品市场已经够大的了,市场上的需求远远是供不应求,而且利润非常的可观。这时贸然的改变策略不仅会失去自己固有的市场份额,还可能会被新产品拖累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毕竟谁也不确定目前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的高价产品的认可度有多高。
可是在公司大会上讨论建厂这件事的时候,陈董事长惊奇的发现公司的青壮派们早就开始计划往高品质、高端产品发展的时,这时候陈董事长就已经明白,国内市场的一些有前沿性的人才早已经认可了,并非常看好往高品质、高端产品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说现在往高端产品发展的趋势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只是连陈董事长甚至是其他大型工厂的掌舵人都没有想到,市场的转变速度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了许多。
于是,在考虑到儿子接班和公司两派的日益矛盾的综合情况及未来公司发展方向下,陈董事长经过深思熟虑后开始了他心中的谋划。
所以,在新厂还没有动土的时候,陈董事长就已经考虑到了新设备的参数比例问题。之所以陈董事长一直隐忍不发,眼睁睁的看着事态一步步的往坏处发展而无动于衷,其实他心里早就做了万全之策。
其实,一开始陈董事长并没有打算对这几个一直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下死手,本来的打算只是把他们在公司培植的势力清除掉,再让更有实力的青壮派们上位各个部门的重要位置。至于他们三个老弟兄们依然任职高位,然后慢慢转向闲差在公司养老。
可是,在和自己儿子“陈寻”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对他老子说了一句:“你不忍心,那到时候就别怪儿子不顾及你老的面子,可对他们下重手了。”
当自己的儿子对自己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陈董事长心里就改变了策略,并暗暗就下了一些决定。为什么儿子的几句话,就能让陈董事长就转变了想法了哪?
因为他知道!如果把问题留给他儿子来处理他这几个老弟兄们,那么他们会被自己的儿子整的很惨、很惨,所以让自己来处理他们的问题,至少最后还能给他们一个不失体面又有保障的退休。
陈董事长心里一点也不担心自己儿子在将来是否能完全控制住公司,也不担心自己儿子能否把自己辛苦打下的事业完整的继承下来,并往更高的方向发展。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儿子将来会怎么对待或者说处理跟着自己一起创业的这些兄弟和员工们。
“知子莫若父。”他了解这个儿子了,他这个儿子,从小就有着过人的聪慧,再加上自己一直有意培养他的格局观,所以从小就让他阅读一些:法家和兵家的一些经典名着。
可最后万万没想到是,先天的优势再加后天的培养,让他个儿子有点太优秀了,优秀到他这个老子都很难挑出他儿子的毛病来。
这也让陈董事长有点后悔,毕竟因为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深受法家和兵家的影响,变得过于的冷静、冷酷,心思和心机也过重和过深,甚至有时候有点不近人情的性格让他这个当爹的都有点摇头。
有点封建迷信的陈董事长心里非常的害怕,因为像他儿子这种命格的人都很难长寿。
于是,陈董事长就让他儿子在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让他选择了哲学,也是希望能让自己的儿子能从中学习到哲学本质上的人理解人、人认识人的理性活动。
到了大四的时候,陈董事长的儿子就预备着自己毕业后就自主创业,而陈董事长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接着考研究生。陈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多磨一磨儿子的性子。
可是,陈董事长的儿子并不愿意再去继续上学读研。于是,两人在这问题上爆发了矛盾。不过最后经过陈董事长的一番操作,陈寻最后还是乖乖的去考研究生了。
老谋深算的陈董事长找到了自己儿子千辛万苦追到的对象,希望她能去考研究生,这样自己的儿子可能就会改变之前的想法,刚开始陈董事长并没有说服这位女生,甚至还惹到了这位女生的反感。
但是毕竟姜还是老的辣,陈董事长就找到了女方的家长。在两位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陈董事长就和女方的家长就做出了一些承诺。
最后的结果是,女生在家长的极力劝说下,没有办法就先报考了研究生,而陈董事长的儿子陈寻也是知道了这些都是自己爹的杰作,但是又毫无办法,毕竟有些时候吧,两个恋爱中的男女,一旦女方考研成功,就是裂痕的开始。
最终可笑的是,女方并没有考研成功,而男方考上了。
言归正传,就在东厂的秦立和何永为参数比例头疼的时候,陈董事长的儿子陈寻早就从国外以高薪挖到了目前掌握着最先进的设备参数范围的人才。
至于为什么一直没有拿出来使用,就是为了能让秦立和何永为首的青壮派们会被元老派逼入绝境,更是为了能助长元老派的气焰,让他们可以在工厂肆意妄为。
说一千道一万,陈董事长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能顺顺利利的接班而扫除一些障碍。
为了这个目的,陈董事长可以牺牲掉一部分市场,一部分利润,甚至是一些人才。
终于,以秦立和何永为首的青壮派们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比例参数值而绝望时,陈董事长的儿子以自己名义把高薪挖来的人才、不动声色的给安排进了东厂。
也就在这时,也是元老派们最嚣张跋扈的时候,甚至他们已经开始在公司的高级会议上提出,免除秦立和何永的职位的提议。
也是从在这一段时间开始,市场需求量的热度也逐渐到达的顶峰,也因为前一段市场过于火爆的原因,各大商家都看到商机,于是,接下里一、两年的时间里各地的新建的小工厂像雨露春笋般出现了一片又一片。
最终将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被打压的越来越低,利润空间就逐渐越来越小,导致市场上的流通的货层次不齐。而原本有些的产品并不需要较好质量的原料就可以投生产而进入市场,所以一些厂家就开始选择次一点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
其实市场的有些行业的买家并不需要过好的原材料产品,稍次一点的原材料是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于是,这两方行业的买卖方阵营就一拍即合。产生的后果就是,短时内直接就拉低了产品的价格。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许多中大型工厂企业的利润直接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更坏的是,随着供货市场不断的涌入,整个市场居然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市场产品的价格已经触及到成本线以下,大量的小型工厂开始停工停产,而中大型的工厂也只能减产,但是前期的出货量实在是太大了,相关的产业在短时内根本就不需要在进货。
虽然市场上已经有大量的工厂开始陆续停工停产,但是一旦价格稍有回暖,这些工厂的机器就会马上开动,所以导致了中低市场的产品价格一直持续低迷。
而这个时候,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极端现场。
在市场上中低端的产品满市场都有,而价格都极低;但是市场的高质量、高品质的高价格产品需求量虽然不多,但却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还极高,再加上这些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大部分的货量,还都是从国外进口,直接就导致了价格不断的走高。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国内的工厂的生产线几乎都是生产中低端的产品设备,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
出现这种两极化的现象也是进一步说明了,随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各行各业对于质量的把控和追求是越来越高。
从这里也能看出,中国逐渐开始从一个低端制造业国开始往中、高端制造业国大步迈进。而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是大背景的一个小缩影。
由此可见,不管世界怎么变、行业怎么变、市场怎么变,永远不变的是:“好的产品永远是市场最缺的!!!”
而此时,有些有眼光的中大型工厂企业早就已经着手引进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好的原材料,并开始预备投入生产。至于那些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资金去参与这些竞争。所以这个时候,谁率先能大批量的生产出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谁就能抢先占据高端市场的份额,谁就能吃到国内高端市场空白期的第一波也是最肥的一波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