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可是造反的基础
如果说东方文明是思想觉悟的文明,西方近代文明就是专注于实用的物质文明。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体,东方文明是大脑,西方文明是四肢。
短期内,修行大脑的人,没有干过四肢发达的邻居……
于是,这位思想高尚的人,愤而抛弃那‘无用’的思想修行,转身弃文从武,也学着隔壁的莽汉,开始锻炼四肢。
可惜,他的身体太赢弱了,在习武上,先天底子太薄,而且还只能跟在隔壁壮汉后面偷学个一招半式,不知何时才是莽汉的对手。
更可悲的是,为了习武,他丢掉了自己的大脑思想,全面否定了自己,连莽汉那茹毛饮血的吃饭方式,他也觉得比自己斯文用餐来的痛快。
至于自身已经进化了几千年的礼仪,和对方脱了裤子光天化日之下就能开干相比,更是觉得不够爽利,也应该去除……。
原时空的蓝星,文启东离开时,那横行村落四肢发达的莽汉,也没能靠着自己的武力,开辟出新的生存空间。
反而是他生存的地球村,被他超级能吃的肚子,‘吃’的资源枯竭。
由于吃的太多,拉出来的大量‘粪便’,把村落都污染的不成样子。
这样的消耗,村落里的食物,已不能供应壮汉的奢侈需求和挥霍了,而且莽汉这时也不满足于只是欺负弱小的邻居,压榨邻居那点可怜的食物了。
于是,头脑简单的莽汉,居然搞出了一个投毒计划,他想通过自认为安全的病毒,把那些身体病弱的村民们自然淘汰掉……。
好在超级文明制造的小球,带着文启东穿越时,小球借助时空屏蔽之力,对文启东身体携带的病毒进行了灭杀。
要不然,这个还没被污染的明时空,怕是要被迫进入末日倒计时了。
至于自己出生的原时空,会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毁灭,已经穿越到明时空的文启东不知道,就是知道,他身处明时空也是鞭长莫及。
以现在文启东在医学上的造诣,对原时空流行的那些病毒,文启东单只依靠中医草药,就能把那些所谓的医学难题解决掉。
可惜,小球的能量不够,文启东暂时回不到原时空去。
既然暂时回不去,那就先好好的在异时空活着,而且要有价值的活着。
所谓有价值的活着,就是人们眼中那些,能够代表权势和财富的成就。
权势和财富是不是代表了生命的意义,由于文启东的思想境界还不够,无法对这样深奥的话题进行探讨和定义。
既然绝大部分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成就,文启东就决定在明时空做出一番成就。
道医学校,就是文启东开启自己在这个时空成就的起点。
以前看那些小说影视,古代读四书五经的书生,都是只读书不锻炼,一个个柔弱的连妇人也不如。
通过两个秀才先生的教学方式,文启东发现并不是如此,至少请来的这两个教书先生,不是只会教学生坐在那里死读书的人。
两名秀才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是带着身体锻炼方式的。
就说诵读,两名秀才要求学生站立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双手持书本于胸前,并且在大声诵读时,左右画圆转动自己的脑袋和上半身。
不要小看这种举动,这可比现代学生读书时,身体坐在凳子上保持不动科学多了。
每天两次诵读,每次最低半个时辰的站立身体运动诵读,这运动量,绝对足够锻炼身体了。
这还只是诵读,还有写字,写字时身姿端正是硬性要求,而且写字时,身体不能在凳子上坐实,要有蹲马步的感觉,主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把控能力。
以这种姿势写上半个时辰的字,身体差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坚持不下来,停顿片刻后还得坚持,哪个学生敢不遵守,已经在现代教育中绝迹的教尺,会让他品尝到竹板炒肉的滋味。
韧性十足的竹板教尺,在秀才手中,只几下,就能把学生的手心打肿,屁股打的两天不能坐凳子。
文启东看在眼里,可是清楚的知道,那是真打啊!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每个学生都老老实实,学生不论智愚,至少学习态度很端正。
当然也不会出现,受罚的学生找家长撑腰,家长跑到学堂让秀才赔礼道歉并赔钱!。
不光没有这些糟心事,文启东看到,受罚的学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得到家长撑腰,反而会因为自己表现不好,遭到家长的责骂,有些还会被家长再教训一顿。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一二十年前还是有的,这也使得,以的学生踏入社会后,吃苦耐劳和抗压性都很强!
两位秀才先生的教育方式,文启东不会视其为糟粕而去否定,上千年的教育传统,总有它的可取之处。
要知道,华夏文明是几千年来,蓝星上唯一的,没有断了文化传承的文明。
至于害怕学生被教傻了,变成了封建守旧分子的一部分,这个大可不用担心,学生的课,除了四书五经,还有文启东亲自教的自然科学。
只要在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时,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不会那么容易被固化。
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美名,需要从人的思想和教育这些根本上解决问题。
单存的杀戮是不行的,你不可能把读书人都杀完,把读书人都杀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族群,直接就回归了蒙昧的原始社会,会变成和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一样,在愚昧中被先进文明灭族。
山阳镇自从建成后,镇内的学堂可不是只有道医学校,还有一间较大的学堂,是政务处建立的山阳书院。
这所占地十几亩,大小房舍近五十间的书院,是真正教习四书五经的地方,整个书院有年纪不等的学生六十多人。
在古代,家里出一个读书人是很耗费钱财的,一般的农家根本就供不起,那些穿越到古代贫农之家的穿越者,家徒四壁,却能靠着读书科举,走上人生巅峰,看看就好,不能当真。
文启东开班的道医学堂,吃穿全包,免费就读,而政务处开办的书院,可是按山外的书院行情收费的。
之所以不免费,是文启东对书院中那些二三十岁了,还一心想要科举当官的读书人,没兴趣免费供其吃喝。
不要看山阳书院成立不久,可也是在修武县挂了号的,书院开学时,还请来了县城内的王教谕。
虽说王教谕是被五十两银子请来的,可作为一县的文教负责人,他的到来,也算让山阳书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既然书院建起来了,镇内的居民都认可山阳书院才是正统,文启东也不会刻意阻止镇内的学生去就读。
不光不抵制,文启东还让葛知事,聘请了几名教书的先生。
心胸放开了来看,这所书院也是培养镇内读书人的地方,镇内居民识字率高了,其实也相当于可用的人才多了。
一场秋雨之后,就到了崇祯元年冬季。
迎接入冬的这场秋雨,是崇祯元年内,黄河以北地区下的第三场雨,和前两场雨一样,也是那种洋洋洒洒的毛毛细雨。
干旱的年景,下这样的雨,对缓解旱情没有多大的帮助,只是湿润了一下干燥大地上的灰尘。
一两个月的时间,经过几千人的施工,六千米的山阳镇城墙终于完成了土方工程,十米高的夯土墙,完全遮挡了镇内外的视线。
文启东发现,城墙垒起来了后,镇内的居民情绪都变得安定起来,真是莫名的几千年城墙情结啊!。
城墙光是夯土墙可不会很耐用,必须包上砖,才能更好的拒敌,用上几百年不倒。
古代修城墙耗费巨大,主要是砌砖的黏合剂太浪费,古代的建城建房用的黏合剂,是用糯米熬的灰浆。
这种宋朝以后开始流行的黏合剂,实在是太浪费了,也只有朝廷重点工程和富裕人家建房才用的起。
山阳镇当然不会用这种浪费粮食的黏合剂,在山阳镇,所有的建筑都是用水泥砖头建起来的,为了建设山阳镇,山谷外的水泥厂可是扩大了好几倍,日产水泥已经达到了十吨。
不要和现代那些百万吨千万吨的水泥厂比,要不是文启东开动金手指,连这十吨水泥都生产不出来,要知道,制造水泥的机器,关键部件和轴承,都是文启东耗费能量制造出来的。
能量可是文启东的命根子,为了以后不再制造这些简易工业用品浪费自己的能量,文启东直接造了一台手动机床,来解决一些精密仪器加工的问题。
如果盘算一下,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之间,现在山谷内外的钢铁、水泥、焦炭等基础工业的生产能力,在这明时空的十七世纪中叶,已经算是名列前茅了。
要是比产品质量,可以说已经排名蓝星第一,而且不是并列,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