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沪海行
从大学教师开始正文卷第二二一章沪海行沪海,又称魔都,历来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沈光林对这个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毕竟金陵距离这里并不远,他经常活动的区域就在江浙沪一带。
毕竟,在沈光林成长的年代里,莞城已经死了,而三亚那些地方去的也少,毕竟不是天天都有海天盛宴,反倒是沪海的名媛圈十分有名。
所谓名媛,大约是为了出名而去援交吧。
这次去甬城的行程是先去沪海,再到甬城。
现在可没有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两个城市要么坐船,要么绕道杭城。
课业正紧,李蓉小姐姐不能同往,甚是可惜。要是不读书就好了,可以跟他走遍大江南北。
临行,照理是要收割一波公粮的。传统红木床的质量非常不错,虽然沈老师累的满头大汗,但除了两个人的喘息声,没有发出类似吱吱呀呀的伴奏声响。
数十个东之后,两个人打扫战场,也开始变得相敬如宾起来,并约定一起去洗澡。
“你这次出去,要早点回来,听说你学习数学很认真,不要荒废了学业。”李蓉拿着毛巾帮他搓背,并且还教育起沈老师来了,她自己学习成绩还行的,不愧是有优良学习基因的。
北方人都有搓背的习俗,这个时候搓一搓也能缓解疲劳,用来抵抗贤者状态也是很有效的,等会说不准还可以梅开二度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
“我知道,不出一周我就回来了,这次不去香江,也不去国外了。”沈光林没有安排好去往科威特的机票和行程,因此决定放弃这次出行了,留在京城跟大家一起看球也蛮好。
这个年代没有互联网和携程,如果没人带着,出国会非常麻烦。
最麻烦的就是当地的行程安排。
无论住酒店,请导游,请翻译,租汽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还是在国内出行简单。
第二天,几个人就坐上了飞往沪海的灰机,李蓉有课,并没有送行。
这个季节坐飞机还是蛮舒服的,不像夏天那么憋闷,即使不开空调也不会觉得热。
看样子,出行真的是要分季节的,秋高气爽最好旅行。
沪海很快就到了。
这次出行沈光林不是主角,主角是包船王。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船王的风采了,当地的接站人员级别非常高,形式非常隆重,而且这种重视程度是沈光林以前从来未曾遇到过的。
当然,这件事也是形式大于意义的一种互动。
因为就在机场出口处,竟然还有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排队献花呢,沈光林感觉这种安排好有新鲜感,自己都沾光领了一束黄菊花。
这个季节确实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毕竟有首歌嘛,菊花残,满腚伤。
不过,所有的惊喜也就到此为止了。
沈光林在沪海并没有收获,也没能见到拍摄《庐山恋》的周筠。
即使想投资,沪海的投资机会也并不多。
现在才是1981年,沪海并没有加入改革开放的行列,这个年代的它们发展的并不快。
去年,国家成立了5个经济特区,沪海不在其中,它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要到1984年才会确立。
现在就更加没有浦东新区了,要开发浦东,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现在这一大块地还是川沙县,还是滩涂和农田。
从机场出来,坐着车往市里走。
时节已经是深秋了,街道上的行人也恢复了单调的颜色,沪海作为潮流之都,穿的也大多数是灰黑的中山装。
春风已经吹到京城了,但是没有吹到沪海。
即使到了89年,全国闹运动,沪海没动。
沪海和京城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这里运行的大多数是无轨电车,而且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是交警手动控制的,非常智能,有点像后世过斑马线,按动路边的按钮之后,过段时间就会有红灯出现了。
晚宴很是丰盛,但是大家的侧重点并不是宴席本身,而是其他商业往来。
酒桌上最易谈事。
包船王是有事来的,他想跟当地谈合作,合作的内容自然离不开沪海港和航运。
try{ggauto();} catch(ex){}
船王不止是亚洲的船王,而且还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船王。
大家都在谈事情,沈光林也不客气,上来就开吃。
因为接待的主宾不是他,他也没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就默默的坐在那里胡吃海喝。
大家对于沈光林竟然能够坐上主桌表示了一定惊奇,不过看到船王没有说话,也就没有说什么。
船王没有介绍沈老师的来历,沈老师也就当自己是透明的,轮到他自我介绍的时候,也只是腼腆的笑一笑,“鄙姓沈,是跟着包先生见世面的。”
毕竟,沈老师的知名度不算高,大家也不知道他是京城大学的老师,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有太重视。
沈光林就是一副打酱油的角色,并没有什么重要事项需要他处理,大家也把他当做随从。
反正有大闸蟹吃,乐的清闲。
这个时节的阳澄湖大闸蟹个头很大,每一个都有6两以上,揭开盖子里面全是蟹黄。
沈光林最爱吃大闸蟹了,能够一口气吃个精光,一点肉都不浪费。当然,用小勺子挖了蟹黄,蘸点生抽和芥末的汁液吃下去,最是美味。
早在满清时期,苏州扬州一带就开始流行一种陪送嫁妆了,叫做“蟹八件”,里面各种工具器具量具都有,吃蟹都吃出了仪式感。
沈光林吃的满嘴流油的时候,听得他们谈起吴淞口和黄浦江需要经常进行整治和疏浚,不然就会影响通航,而且包船王的大船不好停泊。
“那为什么不建洋山港呢?”沈光林给出了建议。
沈光林去过洋山港那里,印象很深刻,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年开始建设的了。
“什么洋山港?”即使是沪海本地人对它也是不解,沪海的港口很多,哪里有什么洋山港了。
“我说的是在杭州湾的外面,嵊泗那里的大洋山和小洋山一带,那边的水域都很深,建设一个大型停靠码头,然后再修一条高速公路连接起来不就好了么。”
沈光林给出了后世实践过的建议,只是这个主意在这个时代不一定好。
在座就是靠海吃饭的,沈光林说的地点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在那里建设一个港口,根本不可行。
“小伙子很有想法,可惜我们现在太穷,不但没钱,而且没技术,要是真有这个钱,我们都能把黄浦江沿岸的港口扩大五倍了。”
沪海港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港口,而是一串,像宝钢、石洞口电厂、外高桥电厂都有自己的专属码头。
沈光林突然也觉得自己孟浪了,这才是1981年,建港洋山真的不现实,技术上也不具备。
真有这个钱,还真的不如去甬城建港呢。
甬城的水文条件很好,适合建设世界级的码头。
后世关于码头也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想当老大。
沪海港宣称他们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港口,甬城港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连北方的琴岛港也不甘示弱。
第一在国内就有三个,还有其他知名港口如羊城港,津城港,秦皇港
沪海的行程结束,接下来就是去甬城了,从海上出发倒也方便。
船在镇海停靠,沿岸是一片滩涂,虽然天气已经颇冷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在甩杆钓鱼。
这是一种在泥地爬行的鱼,当地叫做跳跳鱼,其实是一种两栖动物,味道极为鲜美。
沈光林对于这个也想吃。
他们上岸的地方叫做霞浦,据说当年常凯申离开大陆,就是从这里登的船,然后经舟山到达弯弯。
这里后来应该是叫做北仑的吧,看着一点都不像。
镇海距离市区还是蛮远的,新学校的选址在江北区,甬江边一个大幅度转角的地方。
其实这个地点距离市区也是有点距离的,现在也是农村。
现在的甬城很小,大约只有三江口老外滩那一带才是市区,其他全是农村。
沈光林跟着大部队过来的时候,学校已经在建了,不说如火如荼,也算有声有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