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计的着落
刚吃完饭,顾翠华就争着抢着把锅碗洗漱干净。
其实顾翠华的手上也有伤,但顾余年终究还是个十五岁的姑娘,就算娘俩看起来都面黄肌瘦,但顾余年的力气也比不过常年劳作的顾翠华。顾余年争不过顾翠华。
等顾翠华把东西收拾妥当。竟然想着出门干活。
顾余年有些讶异,问道:“妈,咱们不是已经离开顾家了吗?你还想还要下地去干活。”
顾翠华愣了一下,也难怪顾余年会这样问,她们娘俩一直住在顾家,恐怕顾余年以为那些地全都是顾家几口人的。
她说道:“咱们娘俩也有地,当初我跟你爸在一起的时候。我是作为户主把户口给挪出来的。”
“我是户主,你也在我名下,咱们娘俩有地。”
不过提到顾余年亲爹的时候,顾翠华很明显的沉默了一小会儿。顾余年显然不会没眼力见的去提那个抛弃她们母女俩进了城的知青亲爹。
这样的消息对于现在的顾余年来说,简直就是这几天以来最好的消息。有了地,还怕吃不上一口热米饭吗?
但紧接着顾余年依旧担心着她们的生计问题。现在才春天,就算地里种了庄稼,也得夏天才有收成。这几个月的日子同样愁一口填饱肚子的饭食。
但不管怎么样终究是有地了。
她从来都没有做过农活儿,顾翠华也心疼自己的闺女,就让顾余年在磨房里休息,她一个人去地里看看就回来。
前些日子才把玉米种子撒进去,也不知道发芽了没。只要这些玉米长大,夏天的时候她们还是能有一口吃的。也不用愁上粮的时候缺斤少两,还要去别家借粮。
顾翠华离开之后顾余年也没有闲着,她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真真切切的看过现在所处的村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主要是她肚子里没有一点油水,哪怕中午或者野菜汤吃得满满当当,过了也就不到一个小时,肚子就开始有饥饿的感觉,总得想办法解决吃的问题。
她沿着河边走着,看到河边儿堆砌的石块,上面有几个三三两两的妇人在洗衣裳。她路过的时候还被那些妇人指指点点,当她回头看向那些妇人的时候,那些妇人就又扭过头安安稳稳地洗着衣裳,像是什么都没发生。
顾余年也没精力跟这些长舌妇计较。
桂花村位于秦市和山城的交界。靠着秦岭。要说穷,那也是真的穷。这个年头。改革开放不过五、六年。
当年下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惯了大锅饭,还怕分了田之后种的粮食不够吃。村上便决定几户人家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养一头牛,那头牛算村里的财产,轮流喂养,轮流使用。
能够吃饱饭已经是村子里的人最幸福的事。
顾余年沿着河走了一圈,硬是没找到生财的方法。
真要说生财的方法,其实也有。
桂花村之所以叫桂花村,顾名思义村子里有很多桂花,就算是河边,都有几大棵老桂树。
这些桂花树都是无主之物。
但现在才三月份。桂花未开,她空有一身好厨艺,也没办法用桂花做吃的东西来贩卖,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至于村边上的这条河里。
哪怕是才三月份,河水还有些冰冷,里面就已经有七八岁的小孩子光着屁股蛋子在水里嬉戏。说是嬉戏,其实也有不少孩子提着鱼篓在河里边捉鱼来吃。
河里边的东西虽然是村里公共拥有的,但谁会因为抓鱼这事儿,去为难孩子们。当然,也不知道让这些孩子们去河里抓鱼,有没有他们父母的意图。
这年头儿家家户户都缺肉食,她这个身体也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不可能跟着那群小孩子去抓鱼。
至于顾余年安慰顾翠华说什么找野鸭蛋之类的,更是天方夜谭。但凡有这样的好东西,也早就被这群孩子们嚯嚯,哪里还轮得上她。
走了一圈,一无所获,顾余年也想节省体力便回了磨坊。磨坊外面有一辆架了板车的牛,显然磨坊里边有人。
顾余年走进去,就看到村子里的王大爷和王大婶儿正在磨着黄豆。
黄豆的分量不少,那些黄色的豆子被水泡发饱胀,一勺勺的添到磨心里。磨心转上几圈,就变成了一股股乳白色的浓浆流出来。上面还有一些细腻绵密的泡沫。
顾余年止不住的咽着口水。想吃咸咸的豆腐脑,最好浇上一勺油辣子。想吃甜甜的豆乳盒子,浇上巧克力酱那种。她把自己的眼眸从豆浆上挪开,不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不过王大爷和王大娘磨得豆浆实在是太多。空余的地上,放着五六个铁桶,铁桶里装了满满当当的豆浆。
顾余年便忍不住问道:“王大爷,您家里是有要办事做席吗?竟然磨这么多豆浆。”
王大爷瞧着顾余年出现有些意外竟然会出现在磨房里。
难不成昨天村里的传言是真的,顾余年和顾翠华娘俩被顾老太故里是赶出家门。
王大爷也没太多心眼,说道:“咱们家能有什么事儿。这不家里有些黄豆放着也是放着。我听说有人拿了豆腐去城里卖,还真卖了不少钱。”
王大爷才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被旁边的王大娘碰了一下胳膊肘,又恶狠狠的瞪了一眼。
王大爷赶忙噤了声,生怕顾余年有样学样,也跟着卖豆腐抢他们生意一样。
王大娘岔开话题,“余年呐,听说你和你妈被你外婆赶了出来。这事儿是真的吗?”
“是啊,现在我和我妈就住在磨房里。”顾余年一点儿都不避讳这件事。
王大娘不经意的撇了撇嘴。村里的人都说。这对母女肯定是做了什么不见不得光的勾当,才被顾里是赶出家门。顾翠华又不是没干出未婚生子的事儿。指不定这一回,是顾余年勾引了哪家的汉子,这样的人他们还是少接触为好。
但顾余年却没打算放过这个交谈机会,说道:
“王大娘,你家里有多余的稻子吗?我想买一点稻子。”
王大娘本来想问买稻子干什么,但想着这对母女已经被赶出家门,恐怕也没有什么吃食,她们住在磨房里,自己磨稻壳,确实要比直接买大米便宜得多,便说道,“有一些,你要多少?”
赚钱的事,王大娘一点都不含糊,瞬间就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