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 第121章 有水可燃泽中有火

第121章 有水可燃泽中有火

在颠簸的帷车里苏醒, 荀忻定定望了一会儿车顶,环视左右,找到了萦绕在睡梦中, 那阴魂不散的“噔噔”之声的来源。

只见华元化端坐一旁, 手里拿着『药』杵, 一下一下捣『药』。

观此人神态, 好似与罐中『药』材有仇, 沉着脸不太高兴。

荀忻撑手缓缓坐起身, 靠到车壁上,有气无力地问他, “何故神『色』不渝?”

这是什么道理?被忽略个人意愿, 一碗『药』灌倒了事,而后被华神医“挟持”带走的难道不是他荀某人?

见他醒了,华佗放下手头事, 倒了碗温水递给他,闷声道,“方才所过之处, 见有人道傍埋子。”

“生子不举, 罔顾人命,陋俗害人不浅!”

他所说的“举”, 为“养育”之意。生而不养,反而要抛弃甚至杀害, 何其讽刺。

荀忻沉默, 这种事见得再多也无法视若无睹, 看华元化这副模样,定然是没能顺利救下婴儿。

“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 以至于田地荒芜,食不果腹……即便如此,骨肉之情如何能割舍?”他还是不能理解弃婴乃至于杀婴的举动,自己的亲生骨肉,动手的时候难道不会心生不忍?

华元化却摇头,“非也。”

“非为家贫乏食不能养,只因陋俗。”

荀忻皱起眉头,“此地有何陋俗?”有什么风俗要父母杀害亲骨肉?

医者看着眼前宛如清风朗月的士族郎君叹了口气,荀氏把家中子弟保护得太好,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近乎于与世隔绝了。

“生子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皆弃而不举。”华佗又开始噔噔捣『药』,“不过是世俗之见,虚妄之言。”

如今正是五月。

生三胞胎概率太小,古人以为妖异还情有可原,生在五月招谁惹谁了,这也能成为弃养的理由?

“生于五月有何不妥?”荀忻追问道。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不详,男害父,女害母。”华佗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岂不闻孟尝君故事?”

荀忻这才想起来,《史记》中的确有这么一段,孟尝君田文是齐相田婴的妾室所生,生于五月,田婴以为不详,告诉小妾让她别养这个孩子。

田文的母亲不仅偷偷养育孩子长大,还在事后齐相诘问时有理有据地反驳,说服了田婴。

堂堂齐国国相,见识还比不过他的小妾。

等到田文长大,他父亲田婴也活得好好的。

可见这种忌讳完全是封建『迷』信。

华佗续道,“王凤与胡广位极人臣,亦有此遭遇,若果真弃而杀之,何来日后名臣?”

“田文距今近五百年,而陋俗至今仍存。移风易俗,何其难也。”医者摇头叹息,捣着『药』又想起什么,停下来,从袖里『摸』出一个食指长的小纸卷。

“临行之时,曹议郎曾来相送……贾参军遣人送此物来。”

曹昂来送行?那时候他不省人事地躺在车中,连累曹子修白跑一趟。

一边想着,荀忻接过那一小截纸卷,贾文和又弄什么名堂?

展开来看,纸上只有四个字,八分隶书,端正沉稳:

“泽中有火。”

这是何意?

荀忻不得其解,靠在车壁上反复琢磨。华佗见他念念叨叨、凝目沉思,眉头压下来,“且住,养病之人切忌耗费心神……”

在华元化苦口婆心的背景音下,荀忻想起来这一句是《易》的卦辞,出自“革”卦——“象曰泽中有火,革。”。

泽中有火,即离上兑下。水泽中有火,水火不能相容,因此亟需变革。

变革?

荀忻神情一凛,贾文和是看出了什么?

……

许都,广和里。

酒宴从暮『色』四合时开始,直到明月当空,酒席上杯盘狼藉。

歌舞管弦早已撤下,婆娑树影映照在庭中,席上的人不少,却莫名显得冷清。

与宴的人先后起身离席,向主人告辞。

有人恋恋不舍一般,一步三回头,“令君,曹公若相问,还请多为我家美言。”

也有人喝得东倒西歪,步履摇晃要人搀扶,告辞之际却压低声音,连称佩服,道一句“令君好手段”。

席上这些能做得了一家之主的,无不是千年的狐狸。想让这些人慷慨解囊,送上粮草为国分忧,荀彧颇费了番心思。

“主公。”见自家主公起身后脚步不稳,仆从忙来搀扶,只觉主人身上的酒气压过了衣上的香气。

方才那络绎的敬酒主人来者不拒,照这种喝法神仙也得醉。

荀彧坐回榻上,饮了仆从奉上来的梅浆,神『色』犹清醒,却听庭中传来脚步声。

门房脚步匆匆,“主公,君侯归矣。”

“元衡?”荀彧慢了数息才反应过来,一惊之下衣袖险些带倒食案上的杯盏。

“正是,仆方望得一车至,便有君侯亲从来报……”荀忻的亲从说的自然是“夜深不便登门”,为主人道失礼。

众人皆知自家主人这些时日都为此担心,有人小心翼翼道,“伤者难免行动不便,主公可要前去探望?”

他没有得到回答。

只见他们的主公抵着额头,烛火下修眉微蹙,仿佛难耐头痛。

“主公不适?”仆从们不知所措,慌了手脚。

突然,荀彧偏过头,扶案俯身吐了出来。

方才的宴席中他几乎无暇吃饭,吐了半晌,吐出的只是刚喝下去的梅浆与酒『液』。

再没人提探望之事,主公这样的情形,合该谁来探望谁?

横亘在胸间的躁闷之意消减,荀彧放下擦拭的布巾,扶着食案起身往内室走,更衣罢,言简意赅道,“掌灯。”

……

荀忻府上灯火通明,离家数月,但家中有人打扫,依然一尘不染。

大堂与卧室里不知因谁的喜好,多置了许多屏风与帷帐,微风一过,帷幔飘飘,看得荀忻直皱眉头。

“明日撤了。”公府里有这种摆设勉强忍了,家里不必忍,他不喜欢偏于浮华累赘的装饰。

仆从们心一悬,连忙应诺,只见身残志坚的主人被亲兵抬着,从书室里挑了几卷竹简,折腾半晌终于肯回卧室休息。

就着烛火,荀忻抖开手边的竹简,贾文和的那张字条让他琢磨出了不相关的事。

“泽中有火”,他不禁联想到石油或者天然气等浮于水面燃烧的画面。

翻阅家里的地理典籍,他心里怀着期盼,能不能找到类似的记载?

木屐踏地的脚步声听在耳畔极清晰,吱呀——木门被推开,帷幔摇晃,灯火齐齐跳跃。

竹简坠地。

荀忻隐约猜到来人是谁,不经允许能进他的卧房,深夜来访,舍兄长其谁?

与荀彧目光相接,劫后余生的惭愧让他说不出话,支撑着床沿、墙壁手所能及之物,赤脚下床相迎。

稽首是拜君父的大礼,从前荀忻抵触跪拜,然而恢复记忆后,一时也只有叩首才能表达他难以言说的感情。

扶他的那双手似乎微微颤抖,扶了数次没有用上力。他等到的是一个温柔如庭中月,一触即离的怀抱。

熟悉的木质熏香气息,如松如檀,淡雅好闻,闻着有一股油然而生的安全感。

大抵香似其主,令人沉醉。

荀忻为香气所安抚,倏忽间忘了那些伤痛愧疚,不假思索道,“兄长方饮酒?”

他兄长身上残余着一点酒气,混杂在衣上的熏香里,稍加分辨即能察觉。

“还有酒气?”对方也出人意料地应了一句,言下之意仿佛刚刚换过衣袍。

此刻的处境略显尴尬,荀忻不合时宜地想,他贸然跪下来,没料到再起身要牵动伤口。而他兄长……

荀文若席地跪坐在他面前,沉默地望着他,眼神似喜还悲,让人望之动容。

他没有见过荀文若酒醉的模样,也从没见过他兄长流『露』这种神情。

荀氏的家风是克制内敛的,他们这些人极少喜怒形于『色』。

不一定非要起身。

荀忻学着荀彧改直跪为跪坐,没有问荀彧为何饮酒。

不像他一杯白酒即倒的酒量,荀彧酒量很好,哪一次宴席不是被轮番灌酒,始终没人能探得到他的底。

自斟自饮不可能喝醉,想来是应酬。

“酒是穿肠毒『药』,百害无一利,兄长当少饮。”荀忻轻声劝道。

他印象中,很多族中长辈去世时不过五六十岁,不知道是不是有饮酒无度的缘故。

“嗯。”荀彧应了一声,看神情不像是听进去了。

荀忻看着他,复问,“当真少饮?”

“好。”醉酒的荀文若很好说话,似乎说什么都应。

“酒后作答不能算数,兄长素来重诺,不可为人所趁。”荀忻听着有些犯愁,还好荀彧酒量好,这要是为人所知,尚书台得『乱』了套。

荀彧仍应声。

“倦否?”

荀彧微微摇头,静静望着他,“心慌头痛。”

一听这话荀忻反倒是真的心慌起来,“为之奈何?”早知如此他该答应华元化,让这位神医住到他家里,此刻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他手足并用爬起来,顾不得狼狈去扶荀彧,“地上凉,且坐床上。”

荀彧避开他伸来的右手,扣住他左手借力起身,“伤在右肩?”

听到这话荀忻一怔,荀文若哪怕不清醒,说的却全不像醉话。他点点头,“已无大碍。”肯定得仿佛刚才那个爬起来的人不是他。

重新『摸』到床沿,万幸几案上什么都有,荀忻倒了杯水递给乖乖靠在床头的人。

“醉后常有心跳加速,胸闷头痛之症。”这会儿他想起来,荀彧所说的“心慌头痛”应该是酒醉的症状,没他想得那么严重。

荀彧不知有没有听懂,喝完水默默看着坐在地上靠着床沿的人,“地上凉,为何不坐床上?”

几乎是荀忻的原话,他没法反驳,无奈爬上床躺倒这一连串动作对他来说实在有心无力。

好在现在天气转暖,在地上凑合一晚应该没事,他顺手拿起掉落地上的竹简,展开,“弟读书。”

“明日再读。”

“兄长可知何处有记载,火生于水中?”荀忻随口问道。

荀彧被转移了注意力,想了一会儿答道,“《易》曰:‘泽中有火’。”

“除此之外?”荀忻闻言燃起希望,眼里映着灼灼的灯光,抬头望他。

却见他兄长缓缓闭上眼,似乎困倦睡去。

荀忻不由叹了一口气,只能放弃投机取巧,低头老老实实看书。

“《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荀文若睁开眼,对上弟弟惊讶的神情,“水可燃,可否解为火生于水中?”

《汉书》?

荀忻够到不远处的一卷竹简,忙不迭展开来看,很快找到了荀彧所背诵的文字。

水可燃,难道是石油?

高奴县在并州境内,所谓“洧水”应当不是许都附近他熟悉的那条洧水。

并州,高奴县,大概是后世的延安。

得知所在之处,按图索骥有何难?

“兄长博学多识……”荀忻有些激动,不知该说什么好,地理志都能背下来,荀文若的博学远在他预料之外。

“已寻着出处,明日再读?”

这下他再无托辞,荀忻望着床,面『露』犹豫。假如伤口崩裂,华元化会不会给他脑袋开瓢,研究一下他不遵医嘱的脑部构造?

“为何不问我引援手?”荀彧坐起身,仍以那种满怀愁绪的眼神看他。

“……”荀忻沉默,不尴不尬问道,“兄长酒醒?”

“我未曾醉。”

折腾半晌,荀忻终于躺回床上,竭力找回正常的氛围,“谢兄长解我多日困『惑』。”

荀彧熄灭屋内的灯,挨着他的左肩躺下,“头痛。”

某人一噎,分不清他这是真的头痛,还是怪他话多令人头痛。

他小心翼翼问道,“为之奈何?弟遣人寻医?”

手上『摸』索,从温软的肌肤『摸』到鬓发,荀彧额上的温度并不高,甚至比两颊的热度微凉,应是酒醉无疑。

黑暗中有人扣住他的左手,拉到了似乎是心口的位置,掌下是清晰的心脏律动,勃勃生机。

一向沉稳如镇山石的荀文若说着醉话,“听我心声。”

他反复说头痛,心慌,旁人亦恻然,何况荀忻呢?

“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