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巾帼将军爱种田 22
白天,几人一个小组,展开麻布,将蝗虫赶到麻布中,裹成一团,用棍棒打死。
这种方式耗费人工耗费体力,并且消灭蝗虫的方式有限,但是却是最简单的,普通百姓平时都可以完成。
夜晚,在田地燃起火把,蝗虫具有趋光性,会集体向火把靠拢,将它们围捕之后焚烧。
这种方式消灭的蝗虫数量会多很多,但是在夜晚劳作,会使人民更加疲惫。易葭衣准备在后续大军来时,指挥她们夜晚焚烧蝗虫。
随军过来的还有大批鸡鸭,这些禽类是蝗虫的天敌。不仅可以捕食蝗虫,还能作为以后农民们的生产项目之一。生下的蛋可以自己吃可以卖钱,禽类也能宰杀来丰富农民的饮食。
并且鸡鸭的繁殖速度不慢,比较牲畜来说要快很多。
第二是预防,杜绝以后可能的蝗虫灾害。
开垦荒地,除了一般的农作物,还要多多种植豆类、苜桑、一些树木等等。这些都是蝗虫不吃的植物,而且绿植多了,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减少蝗虫的生存环境。
大力发展这些植物在荒地种植,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成,还能防止来年蝗虫来袭。
同时将蝗虫卵找出来,趁着现在还有秋老虎的日头,将这些虫卵暴晒,使蝗虫来年没有繁殖出来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杜绝蝗虫的出现。
第三是多多引水,解决干旱问题,从根本上杜绝蝗灾的产生。
易葭衣拿出了一份手工绘制的土,是井渠的建构图,也称为坎儿井。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是一个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进行灌溉的系统。
之前在朝堂上提出的修建运河等水利工程,也是解决北方这些城市干旱的一种方式。
但这个提议还没有完全通过女帝的同意,并且需要很大的工程量,不是仅仅依靠着宜城这边就能完成的项目,于是易葭衣只是一笔带过,没有仔细说明。
易葭衣目前提出的这几点已经是很大的工作量了,姚君素和各个县令仍然在仔细研究着,心中盘算着实施的可能性。
除了最后一个井渠的建设需要不少时间,其余的倒是在皇城带来的物资和人力的帮助下,可以近期就实现。
井渠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在高山上寻一处挖竖井向下直通地下水,依照地势引水而下,可以灌溉田地,可以供百姓使用。
这个工程主要的挖掘地下渠道比较辛苦,在本地百姓之中招募即可。
易葭衣与城主和县令商量,准备给修建井渠的工人高于一般工人的工钱,以及各种较优厚的待遇,毕竟这是一个修好之后可以利民利城好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工程。
此时有侍卫来报,称后方赶路的大队人马和粮草物资运输都在加快速度前行,会比之前预估的时间早两天左右到达着宜城。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众人皆大喜。
将解决方案确定下来,各个县令分配好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员调度,受灾情况最轻的几个县还会借一些人给潍永县嘉仓县一起消灭蝗虫。
之后几天的行动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因为大多数围捕蝗虫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行动力不够,体力也一般,进展比较缓慢。
六天后粮草和物资种子禽类等送达着宜城,八天后大军人马也相继到达。
易葭衣随即下达了扑灭蝗虫的命令,分为早班和晚班,早班配合百姓一起进行,晚班则是由军队独立完成。
八万训练有素整装待发的军人过来,整个着宜城治理蝗虫的工作立刻变得不一样,连带着普通老百姓们都增加了不少干劲。
尤其是夜晚焚烧蝗虫的数量大大提升,这些士兵们都是接受过夜间行军训练的,在夜间的视力比普通民众好很多。
四人一个小组,被火光吸引来的蝗虫被她们统统驱赶至一处进行焚烧。速度很快,效率很高。夜晚结束,清晨的太阳升起,这些夜班的士兵就回去休息,轮到白班的士兵出来继续干活。
因为军队的到来而离开了扑灭蝗虫队伍的百姓们,易葭衣也不会让她们闲着,分配了任务由百姓们去完成。
从带来的物资中整理出来可种植的植物、农作物,以及捕食蝗虫的鸡鸭,这些比较专业的农活就让百姓们去打理。
易葭衣也派了一部分士兵去协助农民进行绿植的种植和鸡鸭的放养,但也仅仅是协助,毕竟士兵们不是专业干农活的,以后长期的务农工作还是要农户们自己去完成的。
有了这支八万人的队伍参与,加上井然有序分工明确,以及训练有素的执行力,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着宜城大部分蝗虫。
剩下的零星一些蝗虫,不用人工围捕,仅靠蓄养的鸡鸭禽类就能吞食干净,还能将这些禽类养得胖胖的。
之后,易葭衣继续分配士兵们在各个乡县百姓的配合下,寻找蝗虫虫卵的寄生地。将虫卵翻出来,日头正好就直接暴晒,阳光不够强烈就一把火烧干净。
这是个细致活,也是个需要经验和眼力的活,必须要百姓们的配合。不然光靠这些常年在战场厮杀的士兵们,可是难以找寻出细小的蝗虫的虫卵。
这之后又过了十几天,在反复的检查过后,才基本上确定消灭了潜藏的虫卵。
此时的士兵们也已经是筋疲力尽,感觉比上战场打仗还要累。
易葭衣大大表扬了所有的士兵,并且宣布会给每个士兵进行赏赐。听到这个,军队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所有士兵的疲惫似乎都一扫而光。
没有战场上受伤死亡的风险,能够帮助本国的百姓治理灾害,最后还能得到大将军的封赏,士兵们开心呀!
之后易葭衣命人送信前往皇城,告知女帝她已经完成了蝗虫的消灭工作。接下来她要继续在这里做蝗灾的收尾工作,包括农作物和树木的种植,以及井渠的修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旱情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