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五十六章
大年三十, 陈述很忙, 非常的忙。
先是老族长带领着族人们去祠堂祭祖,而在祭祖时,老族长让陈述随他站在第一排。
不过他的确也站的起,不说陈述为族人们找了经济来源, 就说他如今的举人功名,在族里除了族长就算是他最大了。
祭祖一套跪拜流程完后,就是上香上贡品然后烧祭词, 贡品是每家每户出一样, 或者是几个兄弟合着一起贡一头烤『乳』猪烤『乳』羊这种大贡品等。
就比如陈述他们家就是和两位叔叔家一起买了一头烤『乳』猪当贡品。
而祭词是老族长亲口述说, 陈述亲笔写述, 这祭词写的陈述面红耳赤。
真的, 就算是他脸皮很后, 写着这祭词也会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老族长说的祭词里面, 有大部分都是关于夸奖他的, 告诉底下的老祖宗们, 他陈述有多能干什么的。
听着老族长的叙述, 陈述一度怀疑老族长嘴里的那人真是他吗?他陈述真的有老族长说的那么伟大?
烧完祭词后, 已经是酉时了, 族人们都从祠堂散开,各回各家开着准备吃团年饭了。
吃团年饭的时间每个地方或者每个人家都不一样,比如陈述上辈子,他们家吃团年饭都是中午。
而这里, 陈家或者说是陈氏一族,都是晚上吃团年饭。
陈述在家里团年饭吃了一半,就被族里的其他人家叫去家里团年。
这里的风俗就是这样,如果你受人尊敬和喜爱或者关系特别好特别好的,在吃团年饭时,别人就会叫你去他家吃饭,这代表了人家认可你,认可你成为他们的一家人。
这种请吃饭是无法拒绝的,哪怕你吃饱了,叫你过去你也得意思意思的吃两口。
陈述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热情,整个晚上,他从东家吃到西家,从这家吃到那家,虽然每家饭菜只吃几口,酒只和一杯,但是全族下来,他撑得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酒劲也上头了。
最后是被陈老大扶着回家的,回到家里,脚都没洗,直接倒床熟睡。
正月初一早上,他被叫醒起床吃汤圆时,都还是头重脚轻,头昏脑涨的。
因为头夜吃的太多,又加上酒还未全醒,陈述咬牙吃了一个汤圆就吃不下了,而且这里的汤圆可不是拿着元宵,而是实打实的有馅,一个差不多成年人拳头大的汤圆。
吃了一个汤圆,陈述又喝了一碗陈母端来的山楂蜜汁,这山楂蜜汁是陈母用新鲜山楂白砂糖和冷开水一起封在坛子里,密封十天后,这蜜汁水酸酸甜甜的可好喝了。
又能解酒又帮助消化,这是陈母专门蜜酿过年喝的。
陈述喝了一碗山楂蜜汁后,酒醒了许多,但是头还是痛,昨夜他酒喝的有点多,再加上一路吹了许多冷风。
这昨夜喝的酒都是族人们自家酿的米酒或者高粱酒,赶不上现代酒的纯度,比较劣质浑浊,喝多了就打头的很。
陈述实在难受的很,也顾不得正月初一不能在床上过的风俗,直接回屋躺下睡了个回笼觉。
陈家上下都理解,都嘱咐孩子不准去闹三叔,不过今天建功他们几个可没有时间闹他们三叔。
今天他们要跟小伙伴们去族里拜年,而且每个孩子的衣服都有小口袋,或者是身上斜挎着一个小挎包,这都是用来去别人家拜年时装糖果花生瓜子的。
一圈年拜下来,一群孩子们的包基本是全都装满了,特别是建功建业建宗兄弟三,因为他们三叔的关系,在中途背着包装不下了,回家倒出来后再出去,回来再一次是满的。
因此让建功建业建宗兄弟三人在一群小伙伴中得脸的很,甚至一群孩子上到十岁,下到两三岁,都隐隐的有以建功为首的趋势。
根据老祖宗留下的风俗是,初一不窜门,初二走亲家,初三串亲戚。
意思就是正月初一,大家都不要出去串门走亲,都各自待在各自的家里。
正月初二就是出嫁的儿女会娘家,正月初三就开始走亲窜友了。
........
初一,陈述在家歇息了一天。
初二一早,陈老大跟肖氏领着孩子们回娘家,陈母领着陈父木哥儿陈述,小王氏领着陈老二和三个孩子一起回娘家。
陈老大和肖氏还好,加上孩子就四五人,陈母和小王氏的娘家是一家人,结果就是一群人往隔壁杨家村走去。
杨家村离双燕村隔一座大燕山,大燕山的背面就是杨家村。
早上出发,一个多半时辰左右就到了。
杨家村王家,一大早王家老爷子老么么老两口就坐在门口看着村外。
王家大舅一早就开始杀鸡炖上,只等小妹一家人的到来。
王家因为是外来人口,所以建的房子也在村口,老两口就坐在大门口烤着火炉跟望穿秋水似的盯着外面的路口。
就在这是,路口冒出了几个人影,王老么腾的一下从板凳上站了起来,“老头子,快看,那是不是花儿他们一家。”
“我看看哈。”老爷子也跟着站起来眯着眼睛努力的往外面看着,“好像是花儿他们一家。”
听老头子确认,老么么连忙朝厨房里的王大舅喊着:“老大,老大家的,你们妹妹和鱼哥儿回来了。”
厨房里的王大舅夫夫俩可能是太忙了,没有听见,倒是他俩的儿子王大有快跑出来,“阿么,我去接姑姑姑父他们。”
王大舅一个儿子一个哥儿,儿子就是王大有,哥儿是陈述的二嫂王小鱼。
王大有今年二十四岁,娶的夫郎是他阿么娘家侄子小高氏。
两人育有两子,老大王博文七岁,老二王博武四岁,俩孩子的名字都是找陈述取的。
此时他一路快跑到陈家人面前,“姑姑姑父,表弟,你们辛苦了,我来接你们。”说完就动手把陈父陈母手里的东西接过去自己背上。
“表哥。”“表哥。”“大哥。”
陈述木哥儿和陈老二他们打着招呼道。
“三郎和木哥儿肯定冷的很,咱们赶紧回家,家里烧好炕了。”王大有想跟陈述说啥,但是却有顾忌他是举人老爷,最后只得嘿嘿笑两声,然后背着东西往家走。
“大哥,你眼里就见着三郎,看不见我这个小弟。”小王氏早就知道自家大哥喜欢读书人,更是崇拜三郎这个表弟,见自家大哥见到自己连个招呼都不打,便故意打趣着。
王大有被小弟调侃,憨厚的抓了抓头发,“嘿嘿,哪有,这天寒地冻的,赶紧回家吧。”
陈家众人见此纷纷都笑了,他们都明白王大有对读书人是有多尊重敬佩。
特别是姑姑家的表弟陈述,自从陈述考上秀才后,王大有简直是对陈述的话唯命是从。
因为他总觉得读书人的话绝对没错。
陈述见这个表格这憨样,十分无奈,不过不管是以前的陈三郎,还是现在的他,对这个憨憨的表哥都十分喜欢。
陈母不忍侄子被儿子们取笑,便转移话题道,“就几步路到家了,你咋跑来了,这天寒地洞的,也不嫌累。”
王大有笑道:“没事。爷爷阿么都盼你们好久了,爹和阿姆在家做饭只等你们到了开饭。”
陈母虽然马上就要见到疼爱自己的父母,但是还是忍不住的问道:“你爷爷阿么身体咋样,你爷爷腿疼的厉害不。”
“他们身体都很好,特别是今年三郎研究出来那个炕之后,姑父带弟夫他们过来起了炕,再加上『药』酒,爷爷的腿就没往年那么疼了,晚上也能睡的成觉了。”王老爷子的腿是在年轻时受过一次伤,再加上正好是冬天又没养好,形成了老寒腿,每到冬天是又疼又痒,晚上难受的整夜没法睡觉。
“那就好,那就好。”陈母一直很担心老爷子的老寒腿,只是往年家里要供三郎读书,穷没有多余的银钱孝敬父母,如今苦尽甘来,她想好好的孝敬十分疼爱自己的父母。
一路闲聊家常几息时间就到王家了。
刚进院子,陈母就飞跑到王老爷子和老么么面前,犹如未嫁姑娘般扑到王老么怀里撒娇道:“爹,阿姆,女儿回来了。”
“哎哟,这都是当祖母的人了,还没个正经,你还以为你很年轻呀。”王老么嘴里虽然说的嫌弃的话,但是动作却一点都不嫌弃,一手抱着陈母,一手抚『摸』着她的背,满脸笑容,明显也是高兴的很。
“行了,这才好久没见,用得着这样么,赶紧让柱子和三郎他们尽力。”王老爷子虽然也疼爱女儿,但是想想这母女俩离上次见面才几个月呀,用的着这样难舍难分么。
见陈父他们一群人还站在院子里,赶紧招呼他们进来。
进屋后,陈家把东西放在地上后,老爷子招呼着陈父他们坐,王老么一直拉着陈母的手不松。
这是,一直在厨房里忙着的王大舅和夫郎高氏听见外面的声响后,来到堂屋,“妹妹妹夫们可算是到了,爹阿姆他们从早上起床就一直念叨着你们。”
“大哥,大嫂,我们这么大一群人回来,要麻烦你了。”陈母朝高氏笑道。
“嗨,一家人啥麻烦不麻烦的。”高氏挥挥手不满意小姑子的见外。
“爹,阿姆。”小王氏见到父母很高兴,赶紧招呼两个孩子喊人。
“外祖外祖母新年好!”建宗很有礼的朝王大舅和高氏拜年。
就是建祖被木哥儿抱着的,但是也有模有样的学着哥哥拜年,只是嘴里含章一颗糖说的含糊不清。
高氏见到两个乖巧的小外孙,心里软的一塌糊涂,跟王大舅一人抱起一个只夸奖他们懂礼。
小王氏见打量四下,见无人其他人,便问道:“大嫂和孩子们呢?”
“他带两个孩子会娘家了,要傍晚才回来。”按理说初二高氏也是要回娘家的,但是他父母都不在了,娘家也只是兄弟,再加上妹妹妹夫一家要来,而且来的里面还有一个举人的外侄,所以高氏就没有回娘家,也让儿子留下,只让小高氏领着两个孩子回娘家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