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凌晨四点的铁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即便如今早已不是烟柳遍地的季节,皇城中依旧人声鼎沸,格外热闹。
匆匆拜别茶肆一席人,朱啸风连忙带着霍去病离去。
“大哥,百姓都夸你,你不好意思了!”
看着霍去病一脸贼笑的模样,朱啸风狠狠地翻了个白眼:“什么不好意思,我是嫌他们吵得慌。”
“再说,我还想到处逛逛呢。”
“我也想逛逛,大哥你看那边,围了好多人啊!”
顺着霍去病手指的方向看去,朱啸风果然看到一个摊位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好些人。
人们将商铺围了个水泄不通,从远处看,根本不知道这是个贩卖何物的摊子。
“走过的路过的都来瞧瞧喽!最新的犁车!”
朱啸风凑近才发现,商贩竟摆了一排小型的犁耙在叫卖着。
定睛一看,这犁耙与自己从前见到的有很大不同。
之前自己所知道的犁耙,需要由水牛等家畜来协助操作,体积较为庞大。
但眼前的犁耙却要小得多,与自己曾经发明的耧车大小相仿,看上去一人就可操作。
“老人家,这是什么呀?”
朱啸风随手拉过身边一个老大爷,和颜悦色道。
老大爷好不容易抢到了一把犁耙,大为兴奋,便耐着性子与朱啸风讲解道:“你不知道吗?最近这犁车可是红火得很。”
朱啸风摇摇头:“我只知道耧车,还不知道这犁车呢。”
“嗨!这犁车说白了,也是从那耧车演变过来的。”
“不仅如此,还有耙车、锄车呢!”
听说市面上还流传着这么多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农具,朱啸风微微有些不解:“那这些耙车、锄车可都是从耧车演变过来的?”
“那可不!自从圣上给咱们造出来耧车之后,也不知道哪几个神人,又仿造出了犁车、耙车,咱们用这些东西耕起地来,那是又快又省力。”
“这不嘛,到年关了,我赶紧多屯两把,等开春了耕地,用着就方便咯!”
说罢,老大爷如获至宝般抱着犁车,美滋滋地回家去了。
对于农户而言,这些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可不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的宝贝吗!
朱啸风望着哄抢一团的商铺,若有所思。
既然民间的能工巧匠能从耧车中得到灵感,制造出犁车、耙车等等此前从未见过的工具,那为何不另工匠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创造出更多具有开创性的工具来呢?
毕竟自己一个人的想象力实在有限,并且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先进的农业工具,大齐国百姓何愁吃不饱饭!
甚至,能工巧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打造出杀伤力大的武器,为自己所用。
朱啸风不得不佩服自己机智的头脑。
说干就干,朱啸风立刻回到宫中,大笔一挥颁下一道圣旨——
“自即日起,凡民间能工巧匠有独特发明者,视发明情况,赏!”
“凡手艺精良技艺高超者,视手艺水平,赏!”
“凡举荐当地工匠的知县知府,赏!”
三道指令甫一推出,民间工匠圈子一时间炸开了锅!
大齐自古以来重视农业发展,匠人的地位虽说仅次于农户,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百姓都相信一句话——大力出奇迹,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
各项工具在大齐的使用率都不高,工匠的手艺也十分一般。
即便好不容易能在当地有个铁匠,打出来的铁器也只能说凑合着用,绝对算不上制作精良。
在百姓眼里,圣上大肆发展农业之后,看来是要扶持工匠崛起了!
一时间,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彻整个大齐。
这一日早朝,朱啸风望着太和殿上昏昏欲睡的王勉,心中极为不悦。
“王勉,你若是嫌睡得不够,朕边放你告老还乡,回家去睡个够!”
王勉本来上下眼皮子还在不住地打着架,听到皇帝要罢了自己的官,顿时吓精神了。
“陛下!不是老臣贪睡,实在是最近晚间难以入眠啊!”
“不知道附近的铁匠都发了什么疯,每日寅时就跟约好了一般,都在家里打起了铁。”
“老臣一把年纪,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有几个大臣就住在王勉的宅邸附近,听到王勉的抱怨也忍不住纷纷点头附和。
寅时,那不就是凌晨四点?
凌晨四点的打铁声,让朱啸风不禁肃然起敬。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就是工匠的精神!
“你在家中睡大觉,这些工匠却踏着月色,不懈地打铁。”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扬州城吗?”
“既然没有见过,你为何对这些工匠面露不屑!”
“看到这些工匠如此勤奋刻苦,朕倍感欣慰!难道王大人就如此嫌恶吗?”
王勉心中委屈,自己确实见过凌晨四点的扬州城,不过那是自己从醉仙楼出来的时候。
但听到皇帝连声夸赞铁匠,王勉还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不敢、不敢,老臣也只是发自肺腑地心疼这些匠人罢了。”
朱啸风对王勉的回答还算满意:“身为人臣,心疼百姓是应该的。最近我大齐可有什么尤为突出的能工巧匠吗?”
“启禀陛下,前几日,梁州有一位铁匠发明了一把特殊的武器,臣觉得极好。”
朱啸风看向李斯,十分好奇:“什么武器?”
“这把武器由十只弓箭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把宽阔的弩箭。扣动扳机时,十把弩箭可同时向着不同方向射出。”
“臣认为这件武器杀伤力太大,虽然很适合军队使用,但实在不宜在民间流传,于是秘密将这件武器扣下,请陛下定夺。”
朱啸风赞许地点点头,李斯说的没错,大型武器确实不宜在民间流传,像他这样行事是极为稳妥的。
听李斯的描述,这件武器仿佛是一把……诸葛连弩!
莫非在大齐的民间,还隐藏有诸葛先生这样的绝世人才!
“发明这件武器的工匠叫什么名字?可是复姓诸葛?”
李斯有些惊讶:“陛下,您当真是料事如神!这个铁匠确实是复姓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