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章
夜进帝王寝宫,对罗笙来说,并不是头一遭。成武帝才登基时,君臣两人经常彻夜长谈,因随帝在政时沉『迷』女『色』,山河疮痍,又经历了几次三番的征战,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帝继位,要做的事情有许多。
严褚与罗笙皆是有远大抱负才情之人,这样的人在相处时难免会生出惺惺相惜之感来。严褚又是个惜才的,久而久之,这两人便多了一份默契,罗笙更是借此青云直上,成为朝堂上当之无愧的文官之首。
他是帝王手中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刃。
内殿伺候的宫女们撤下膳食,鱼贯而出,庞大的四足金乌伫立,尖嘴里叼着一颗造型别致的小金炉,炉里熏着京都贵女惯爱用的桃香,屏风之后,三四人的身影显现,朦朦胧胧几团黑影。
元欢下意识地循着声音抬眸,视线所及,却是一片黯淡无光,她便有些兴致缺缺地垂眸,眼里晶亮的碎片随之湮没。
罗笙早早的就探得了她如今的情况,但知道是一回事,亲眼所见却又是另一回事。
但他到底年过四十,又历经两朝风雨,最会控制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变化,不过是须臾之间,便已调整好了心态。
罗笙生来就是温润君子模样,浑身上下都透着儒雅书生气息,做事最是沉稳有度,不急不躁,连说话的声音也极温和。
“陛下星夜召臣前来,可有要事相商?”
严褚抿了抿杯中的香茶,醇厚绵密的滋味泛开,他笑着抬了抬手,指着自个对面的位置,道:“坐下说。”
这便是要彻夜长谈的前奏。
罗笙目光在元欢身上停顿了一会,也蕴着笑从善如流地应了声是,衣袍微掀,坐到了严褚与元欢的对面。
从他的角度看,这两人挨得极近,郎才女貌,宛若一对璧人般,若不是九公主与皇帝不和的传言屡屡传出,任谁也想不到这两人竟是貌合神离,各有各的心思。
这空气中突然多了一股子干燥的暖棉香,与严褚身上那清冽的竹香分庭抗礼,各占半边,元欢嗅了嗅,有些不喜地皱了皱眉。
她动了动身子,左手微抬,向一旁『摸』索。
元欢虽然撞了头失了忆,但有些常识却刻在了脑子里,就像此时,她便十分自然地想要起身离开,一则因为后宫不可干政的规矩摆着,二则因为她对这人打心眼里的反感不喜。
清茶见她抬手,赶忙倾身过去,只是还未来得及握住那只莹白小手,就见皇帝望来,手掌朝外,漫不经心地一扫。
她于是了然,与同在一侧伺候的桃夏对视一眼,默默躬身退了下去。
严褚漆黑的眸底浅淡一片,他抬手轻摁住元欢伸在半空些微冰凉的小手,又因忆着她一个时辰前控诉他的话,声音温淡:“眼睛瞧不见便别想着『乱』跑。”
磕着碰着又不得了,那金豆豆不要钱地掉,她自个又不长记『性』,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心疼的还是他。
话落,见她还是不安分,安抚地拍了拍她后背,像是知道她心中顾虑般,道:“你就在这坐着,谁若敢在背后『乱』嚼舌根子,朕绝不姑息轻饶。”
尚留在此处伺候的,仅剩下元盛一个,他听着这近乎警告的话语,左右眼皮子都狠狠跳了几跳,若不是罗笙还在,他险些原地跪下请罪。
他简直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皇上跟前告了他的小状,这两句话简直明显至极,意有所指,总不可能是对着首辅和九公主说的吧。
罗笙瞧着眼前这般场景,低眉浅浅饮了口清茶,无声哑笑。
还未到他功成身退的时候,下边也没有万事俱备,加之他本就是个十分理智,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绝不会轻举妄动的,因而心思藏得极深。
见了眼前这般场景,突然心安。
那是怎样的一种隐晦心思呢?
两人越是意见产生分歧越好,仿佛只要元欢没有真心实意地依赖、信任成武帝,他便可以横『插』一手似的。
这四年来,他曾匆匆见过元欢几面。
几乎每一回,她都对严褚冷脸相待,两人闹得不欢而散,至于他这号曾经几乎成为她夫君的人物,则早就被忘到了脑后。
只是这一回,终究不同。
搭在元欢手背上的大掌温热有力,那上头的温度如岩浆般烫进了心底,她姝艳的眉目攀上一缕缕笑意,像是花丛中开得最盛的一朵秋蔷薇,微一点头颔首,便是万般乖巧怜人。
严褚勾唇,极散漫地看向罗笙,眼皮子一掀,聊家常一般不咸不淡地问:“西街罗府现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罗笙早料到他会问这个。
京都有两个罗姓家族,一个是户部侍郎罗杰一家,另一脉便是作为内阁首辅的罗笙一脉,但这两家,却又是沾亲带故的无数牵连纠葛。
罗杰与罗笙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因早年政见不和,早早的分了家,各立门户,分明同朝为官,却颇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其中原因,两位当事人皆缄口不言,任旁人如何猜测,流言风语传遍了京都,也没见有出来辟个谣的。这时间长了,两位官越做越大,这事便也没人提起了。
严褚曾颇有兴趣地问过两句,被罗笙一句含含糊糊的与亡妻有关搪塞了过去,他身为帝王,天下太多事需要他管,实在是没心思费在这等后宅阴私斗争中。
这次发问,也是因为罗杰后宅现有异常。
连番追查下去,那罗家突然出现的庶子身份明明得很,连幼时曾寄养在何处,恶疮由何而来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呈了上来,严褚不过匆匆扫了一眼,便觉出些许端倪来。
太详细了,详细到甚至挑不出一丝『毛』病出来。
倒像是预料到会有今时今日这一出,早早的就备好了这些只等宫里下来的人勘察。
涉及此事,罗笙敛了神情,嘴角微动,声音温润:“臣与罗侍郎之间的关系早不复从前,至于这平白冒出一个侄子,臣也是近些时日才知。”
“陛下觉得此子有问题?”
严褚瞥了他一眼,微微颔首,清冷的面庞上无波无澜,也不知是不是顾忌身边小小的人,声音比往常低沉了好些,“莫和与朕的亲卫一直在调查那些人的下落,那些人几年隐匿下来,如躲在暗处的老鼠一般,踪迹难觅,原以为是安分下来了。”
“朕前段时间得到暗报,有人已经进了京。”严褚冷嗤。
罗笙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不是为了那素未谋面的侄儿,而是因为严褚这番毫不避讳的话。
那些人,指的是前朝乘势而逃的余党。他们一心想着光复大和,先是在一些边陲混『乱』之地偏安,后来渐渐的有了底气,竟开始在民间兴风作浪,散布谣言,鼓动人心。
四年来,成武帝身边的人也不是没有捉到过活口,只不过都是些小啰啰,背后真正主持大局能做主的,是逃出去的前朝三皇子。
这余党一日不除,便一日叫人觉着如鲠在喉,这事是严褚的顾虑,也是罗笙的顾虑。
罗笙任两朝首辅,但凡大和朝还有一点救,哪怕皇子中有一个能堪大任的,能救百姓于水火,为天下苍生着想的,他便是拼了命,也要辅佐其成为一代明君。
可是没有。
这三皇子鹿邑曾是随帝心中的太子人选,『性』格喜好,简直和随帝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烂泥扶不上墙。
大和好歹领统江山百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罗笙担忧的是站端再起,百姓又要受一遭无辜罪。
但是他不明白,为何严褚要当着元欢的面说这些,哪怕只以那些人代替,哪怕她如今记不起这些。
严褚却恍若未觉般,侧首掀了掀眼皮,见元欢静静地坐在自己身侧,小模样乖巧得很,眼眸低垂,睫『毛』长而卷翘,一垂一落间像是一柄精致的小扇子,拂过他的心尖,惊起一连串的火星。
他顿了顿,伸手触了触小几上的青莲杯,袅袅的白雾升止半空又逸散,入手温热,他将茶杯放到元欢嫩白的小手上,见她一口一口浅浅地抿,突然闭眸。
“元盛,扶公主回去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