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省里来电
送走李天宇,周道陷入了深思。
他把中夏日报上的征稿启事重新看了一遍,又详细把时间盘算了一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五天时间能否获得这笔奖金几率极小。
虽然极小并不代表没有……然而,这却成为他借来第一笔钱的理由。
十块钱,是他这个年代读高中一个学期的学费。如果此时进城,一顿吃三毛钱一碗的素面条,可以撑上十三天,当然,前提是露宿街头,还不能生病。
虽说奖金诱人,几率极低,但这要看你写的是什么样的稿子。
周道上一世对新闻相当热爱,只要在家里,新闻联播是必看节目。
虽然内容枯燥,但从中可以发现经济动向。据说国内的很多商业大佬,都有这个习惯。
当然,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是有区别的,即便是网络时代,周道都有订阅一份当地报纸的习惯。
即使是看网络新闻,周道也会分辨新闻发布者的主体,不会拿自媒体的文章当新闻。
此时,他的大脑里快速播放八十年代曾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中师语文》的一篇课文上了。
没错,八十年代末一篇著名的通讯《买茓记》。
当时的夜校老师专门讲解了《买茓记》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这是宛都某县的一个通讯员写的,这个年代被称为“土记者”。入选《中师语文》,主要是因为这位“土记者”无意间开创了新闻的另类写法。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篇稿件最初就发表在中夏日报上。
仔细算了下时间,《买茓记》发表的时间大约就是这个时间段,这就给周道出了一道难题,抄还是不抄?
以周道对新闻的热爱,还有后世人人自媒体的底子,写一篇通讯稿不是难事,但要获奖就没那么容易了。
用网红的路数?对不起,那类无厘头语言根本无法进入官方新闻语言体系,估计发表都难。
新中国的新闻语素,基本在延安时代就已经奠定了的,你若不是大量阅读官方新闻稿件,写出的“新闻”根本无法进入主流媒体的语境。
所以做为一个新闻爱好者的周道,真正进行新闻写作……还是个素人。
直接照搬前世的获奖新闻,当然是最保险的。
当然这只是从稿件质量上来讲。
鉴于原作者发表的时间大约就是这个时期,周道的这个决定当然存在极大的机会风险。
虽然可能因撞车失败,甚至被判定为抄袭,但周道不认为自己下一步一定要从新闻行业入手开始自己的事业,他的稿子最多会被编辑扔进字纸篓,甚至还配上一句国骂,但这些他都看不到听不到。
可如果成功了,他不但解决了燃眉之急,甚至可能进入自己上一世相当热爱的新闻事业。
说干就干。
周道起身去大队部。
敲门。
此时的大队部已更名为村委会,村委会的会计是周道的发小,初中没毕业就当上会计了。
你要问他会不会算帐?当然不会。他作帐一般是由小队会计帮他做的。
他虽然不会算帐,但他爹是村支书。有这一条就够了。
过了一会,听到有人应了声:“谁呀?”
“来生,开门。”周道回应道。
周来生显然听出周道的声音,打开没有油漆的原木门扇,有些惊讶的道:“道子,刚刚汪婶不是打到你家了吗?这就结束了?”
周道面色如常:“咋的?哥的笑话还没看完?她也就到我家吵吵而已,刚刚也没见你去劝架解围,你这村干部咋当的?闲话少说,给我撕几张稿纸,我急用。”
“写应诉状?这么快就把你告上了?”
“混扯,你就这么想看我惹上官司?”周道一屁股坐在三斗桌前的椅子上,自己动手。
“要你十张稿纸啊,别舍不得。”
“你的话,公共财物嘛,也有你一份。”周来生倒是大方。
周道将稿纸一卷,转身就走。“你忙,我先走了,回头再跟你细说。”
周来生一脸黑线的站在门口:
“我还想问你跟罗小茵的事呢,你这跑得也太快了吧……”
万事俱备。
周道回到家里,利用家里那张破旧的矮桌,凭记忆把《买茓记》先在作业本上默写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又用后世所学加了点题,自认为增加了通讯的深度,最后用大周庄村委会的稿纸誉写了一遍。
所以要用村委会的稿纸,是为了增加稿件的可信度。
按照前世的通讯员投稿规则,一般报道地方新闻,需要基层行政机构盖章确认才能投稿。
但《买茓记》是以第一人称记录作者的所见所闻,介于通讯与散记之间,所以即使没有加盖公章,也是可以的。
第二天一早,周道骑上李天宇的自行车,向城里出发。
他之所以直接进城,是因为若在镇上邮电所寄信,信件需要在镇上滞留一天,第二天才能运往市里邮电局,这样一算,时间上就会又耽误一天。
寄平信是不能考虑的了,8分钱的邮票虽然最便宜,但时间上一周两周收到信是家常便饭,即是信件丢失也无法查询。
保险的方式是挂号信和航空信,挂号信虽然比平信有保障但还是慢,所以周道果断选择最贵的航空信。
花了5毛钱,拿到航空信的回执,周道的心安了下来。
算下来,明天或最迟后天稿件就会寄到中夏日报,能够赶到截稿日期前将稿件寄到报社编辑部。
至于结果,不用考虑。
临近中午,周道已是饥肠辘辘,按说口袋里还有九块五,完全可以在不要粮票的小饭馆解决一顿,但他觉得现在还不是乱花钱的时候,留着这笔借款还有更需要的时候用。
到了村口的水库,周道找到一个背静处,跳到水里洗了一个痛快澡。
库水清澈见底。
看着自己体态匀称、年轻健壮的躯体,周道心里暗暗宽慰,上一世岁月蹉跎,人到四十就一身毛病,重生一世,一定要好好活过。
……
接下来的时间,他要好好规划一下未来。
即便你有重生的金手指,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真正能做的也有限。更何况他所处的区域,既不通江也不达海,更不是包邮区。国家的好政策,此时都集中在南边沿海那一带,这里是政策阳光很难洒到的地方。
要想改变命运,还得从自身开始。
……
这一天周道刚刚躺在自家凉床上继续“思考人生”,忽然听到周来生在院外喊:
“道哥,道哥,在不在家?快到村委会接电话!”
周道一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看来,有好事了。
拿起话筒,耳边响起一片杂音,稍候,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
“您好,请问您是周道同志吗?”
“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中夏日报编辑部的杨阳,我负责向您核实一下稿件。周道同志,新闻通讯《买茓记》是您写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杨阳继续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采写经过?”
周道定了定神:“杨老师,是这样的,我们邻村有一个苇茓编织厂,我家每年一边收小麦一边去买苇茓,今天粮食大丰收,去买苇茓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当天都买不到货。
因为有的种粮大户麦收前就去订了过去年景几倍的货。
土地承包之后,通过科学种田学习,我们附近的种粮大户有两家年总产过万,成了万斤户。
听了他们的拉话,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应当把这种农村的新气象记录下来,就写了这篇通讯。”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满意的嗯嗯声。
不满意不行啊,这采写经过可是写进后世经典新闻教课书里的,周道只不过是复述了一遍而已。
接着,杨阳抬高了声音道:“周道同志,我们决定采用您的稿件,相应的稿酬,我们会在见报后一周寄给您,您的通讯地址是中夏省宛都地区云河县紫陌乡大周行政村三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杨阳道声再见,就挂了电话。
一旁的的周来生听得眼睛发亮,等周道放下电话,周来生还没回过神来。
“这就完了?”
周道纠正道:“什么完了?这叫刚刚开始!”
“不是,我是说,刚刚给你打电话的是省里的领导?道哥你什么时候有这层关系的?我咋没听说过?”
忽然呈现的讨好表情,让周道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