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万历新明 > 第二百零六章 问僧(下)

第二百零六章 问僧(下)

憨山法号澄印。万历元年,他行脚五台山时,见北台憨山风景奇秀,为自己取号憨山。

朱翊钧陪着两宫太后,在内宦女官的陪同下驾到时,憨山已在养心殿暖阁外等候多时。等众人安坐,内宦方将其引入正殿。

憨山乃禅僧,按太祖规定,只能穿茶褐色僧衣和青绦玉色袈裟。他进门时,朱翊钧抬头看了一眼,见他三十多岁年纪,卧蚕眉,丹凤眼,气度沉凝,有些高僧气象。

朱翊钧又扭头看了李太后一眼,见她满脸笑容,双手合十,向憨山微微颔首示意。心道:“看来她信的颇深。”

憨山不敢四处乱看,进门就叩拜于地,如同礼佛一般,手心向上,磕下头去。

按照佛门宗旨,这和尚乃方外之人,即便见了帝王,也不过合十低头,躬身行礼而已。但北魏时的沙门统法果向皇帝说:“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当时把皇帝视为如来。

这样就解决了佛门弟子面对皇帝的礼仪问题,法果说和尚跪拜皇帝,不是拜权力而是拜佛——不过自欺欺人耳。法果是中国佛教史上首倡给皇帝磕头的僧人,此后的和尚,有幸见皇帝的,那膝盖顺着法果提倡的道理也就弯了下去。

朱翊钧见他五体投地,就摆摆手说道:“不必多礼,赐座。”

憨山谢了恩,起身又对两宫合十行礼,方落了座。

朱翊钧笑道:“汝等先是在五台做法会祝祷皇嗣,又千里仆仆回京主持法事,荣昌公主母子均安,幸赖护法了。”

憨山忙合十道:“贫僧等万万不敢居功。皇上乃现世佛,自有百神护佑;皇后、公主千岁都是金枝玉叶,诸邪焉能侵身?此乃皇上自身福报,非贫僧之力也。”

慈圣李太后听了笑道:“大师不必过谦。照你这么说,先皇原先在皇帝前面也得了两个孩子,却不幸夭折——难道先皇就没有百神庇佑了吗?可见,还是大师护法的好。”

憨山听了,对李太后陷入宗教狂热后的脑回路很是发愁。他知道李太后这是在皇帝面前给他请功,但他刚才说的本就是客套话儿,她却当正经话辩驳。措手不及,这话题却没法去接。

但不接话也不行,一来是不尊重,其次若皇帝当了真,此后若有皇子公主夭折,自己还活不活了?

仁圣太后虽然信佛,但没到迷信的地步。听一贯精明的李太后说的话都不着调了,心中暗笑,脸上也带了点出来。

憨山微微抬眼时,见皇帝也嘴角噙着笑看着自己,脸色微红。随即心里猛转念头,想要把这个送命题给圆过去。

因为朱翊钧不说话,李太后懵懵懂懂,陈太后只是微笑,这养心殿的气氛就有些微的尴尬。

憨山乃是通透之人,略微尴尬之后,合十老实道:“太后说的是,是贫僧着相了。所谓福报,本是修行来的。先皇真灵蒙昧时七宝有缺,虽然后来寻道本真,奈何天不假年,才未能得了正果。”

说的时候,他又偷眼看皇帝,见其脸色严肃,憨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连忙合十说一句偈子道:“未来不可思,过去何所有。”双目微垂,拿出庄严宝象,把逼格猛往上拉。

朱翊钧见他说的大胆,双眉一轩,对这憨山有了些兴趣。就先安慰他道:“你不必拘束。今日朕侍奉太后来的,原本也想听些佛理。”

李太后又插言道:“皇儿,你不知这和尚修行的深!紫柏跟我讲过,憨山二十八岁上时已经到了,这个,到了——”专业术语却说不上来。

憨山忙接过话题道:“回太后的话,《华严经》上说是“海印发光三昧”。如人在海上,海天一片,心念皆空,身处清凉光明世界。”

见朱翊钧微微点头。憨山又对李太后道:“再说与太后知道,虽修行时经行此境,却不可被他昧却本有。不过一个心空无念,没什么了不得,切不可贪恋而执着于此,舍本逐末。”

李太后欢喜赞叹,点头受教。陈太后目光呆滞,第一次觉得自己居然在文化水平方面比李太后差好多。朱翊钧本来对这佛经佛理没什么兴趣,却被憨山风采所折,露出好奇之色。

憨山见了朱翊钧表情,心中激动的如同打鼓一般,脸上却一点儿不显,说完这句话后,再一次宝相庄严,保持住位格。

朱翊钧沉吟一下,方道:“听母后说,你为报父母生恩,刺血抄经,却是难得。”

憨山忙躬身合十道:“皇上因太后染恙,以幼冲之龄刺血抄经,天下万民没有不为皇上孝心感念流涕的。贫僧不过仰慕皇上孝行于万一,可当不得皇上之赞。”

朱翊钧嗯了一声,笑着问这和尚道:“那你以为,出家人除了要报父母深恩,还有什么恩要报吗?”

憨山听了,略一思索,躬身回奏道:“回皇上的话。贫僧以为还有皇上和家国社稷的庇佑之恩要报。”朱翊钧一听他这话,就知道这是一个有道行的。

不置可否,继续问道:“还有吗?”

憨山道:“还有师傅传道之恩;众生护佑之恩。这些恩,都是方外之人需日夜在心,时刻记着上报的。”

“那如何报答呢?”

“因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发菩提心,行慈悲事,为菩萨行,就是上报皇上、父母、老师和众生的大恩。”

“那打坐、参禅、修行诸般种种,可称慈悲事、菩萨行否?”

憨山虽然见皇帝越问越深,但他都是打机锋惯了的,除了因为皇帝的身份说话要小心些以外,这种问题根本难不倒他:“回皇上的话,修行诸般种种,不过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耳。”

满以为这是一句很完美的回答。按照禅宗打机锋的惯例,这一句足以让对手思考半天。没想到这皇帝却不讲武德,竟然穷根究底起来了:“那憨山师傅认为,行慈悲事,为菩萨行是本,而修行证道是末喽?”

憨山开始以为皇帝不过随意问问,此际见皇帝图穷匕见,竟是和他深入辩起佛理了,不由得将自己的斗志都燃起来了。

这辩论一道,却不能跟着对手思路走。憨山双手合十,先宣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皇上一语,指着本心慧根问到了根源了。”嗯,先拍一下,免得辩论激恼了脑袋不保。

“这知恩、报恩本就是修行,菩提心发出来,不仅做事、行走、坐卧,就算是睡觉也都是修行,哪有什么本末之别?”

见皇帝静听思索,他又说道:“皇上,人除非得了正果,否则在此界本就一身。纵有前世因果,看不到时,也还是此一身;众生不管在方外、世间,这四种恩却都是报不尽的,只能尽此一身去修行报恩了,才能在往生时无憾了,而无憾才有极乐也。——这是贫僧的一点浅浅的见识。”

见皇帝脸上笑容越发多了,憨山快速回想了一遍自己的回答,又补充道:“若方外之人记挂着自己能修得什么,这本就是执着;若勇猛精进的时候只论境界,那甚至是邪道了。”

书阅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