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物归原主
赵喆起身,向窗外望去。
只见那熟悉的黑色大G,已经停在了院子中央。
依旧是如新车一般,一尘不染。
然而,驾驶位上的人,却已不是秦淮。
陈默开门下车,一眼便看见站在窗口的赵喆。
淡淡一笑,扬了扬手。
浅灰色的短袖衬衫,熨烫的毫无一丝褶皱。
衬衫的纽扣并没有全部扣起,而是散开了领口处的两枚。
黑色的休闲西裤,将衬衫掖起,完美的显现出腰身比例。
依旧是一头长度适宜的黑色短发,并没有用发胶打理过,却十分清爽潇洒。
剑眉星目,下颌线棱角分明。
英气逼人,在阳光下阔步而来。
手里,还拎着一只深棕色的牛皮纸袋。
恍惚之中,颇有几分天神下凡的错觉。
赵喆的脑海之中,还停留着陈默背着登山包、手握狗腿弯刀的身影。
这一身稍显正式的装束,直看得赵喆有些愣神。
立即打开大门,将陈默迎了进来。
陈默进门,四下环视一周。
不急不缓,却目的明晰,开口问道:
“扫描仪在哪?”
赵喆听他这样一问,顿时提起精神来。
一边带着陈默往地下室走去,一边看着陈默手里的牛皮纸袋,回问道:
“你突然来找我,是有什么好东西?”
只见陈默点了点头,轻轻扬了扬手里的袋子,淡淡说道:
“物归原主。”
赵喆打量着那袋子,目测里面的东西并不多,分量也是极轻。
既然陈默开门见山,直问扫描仪。
那这袋子里装的,十有八九,就是胶卷底片。
赵喆拿了瓶水,递给陈默,让他在沙发坐下。
自己转身直奔柜子,矮身蹲下,将扫描仪搬了出来。
赵喆抱着投影仪,也坐回沙发,将扫描仪摆在了茶几上。
看向陈默,按捺住心底的激动,开口问道:
“喏!”
“机器在这了,胶卷拿出来吧?”
陈默饶有意味的看了看赵喆,随即,将那牛皮纸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下一秒,赵喆的笑容却已然凝滞。
眉头,也逐渐皱紧。
那牛皮纸袋里装着的,确实是老胶卷。
但却并不是完整的一卷,而是——
一截。
那胶卷的材质和样式,极其眼熟。
赵喆脑海之中飞速回忆,嗓子骤然一紧。
抬手便将陈默手里的胶卷拿了过来,仔细打量。
果然。
一模一样!
这截胶卷,和老相机里发现的,竟都是同一个牌子的彩胶。
数量比赵喆手里的,还要略多一些。
足足有接近二十张!
赵喆深吸一口气,将这一截胶卷举起。
当即发现,这十几张胶片,也已经被冲洗完毕。
朦胧的图像,隐约若现。
赵喆内心错愕不已,一时之间,直觉得不敢置信。
捏着那胶卷,看向陈默。
陈默看着赵喆惊异的眼神,脸上的表情,反而浮现几分笑意。
一侧的眉梢轻抬,和声悦色说道:
“眼熟吗?”
被陈默这样一问,赵喆更是血涌上头,太阳穴隐隐跳动起来。
心跳也因为激动,而猛烈加速。
赵喆努力调整呼吸,凝神正色,开口问道:
“你这胶卷,从哪里来的?”
陈默一听这话,一边打开那扫描仪,一边回答道:
“这款彩胶,一卷是三十六张。”
“这一截,和你手里的,要加在一起。”
“数量才对。”
听到这儿,赵喆瞬间明白过来——
原来自己手里那十几张,并不是完整的一卷。
但下一秒,却又疑惑不解起来。
当初齐德隆冲洗照片,全程都在赵喆眼皮底下完成。
他又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天换日,私自偷藏起半卷胶片?
况且,就算是齐德隆有意私藏。
那也应该是,火速带回天琴湾去,拿给王老太太。
又怎么会把这些胶片,交到陈默的手里?
赵喆的脑海里,瞬间被困惑填满。
百思无解,疑惑至极。
陈默看了看赵喆紧缩的眉头,伸出手来,轻轻拍了拍赵喆的肩膀。
“这些问题,都不重要。”
“先把照片扫描出来,再解释也不迟。”
“毕竟我今天约你,就是来还东西的。”
说着,将胶片从赵喆手里拿了回去。
掏出一把小刀,裁剪成一幅幅单张。
放在那扫描仪上,操作起来。
不一会,十多张照片,便都已经扫描完毕。
上下三排,整齐排列在茶几上。
赵喆聚精会神,仔仔细细的打量起那些照片。
只见这些照片的颜色,虽然也并不理想。
但相比赵喆手里的,还是更加鲜明一些。
然而,这些照片所拍摄的内容,却让赵喆看得一头雾水。
既不是乌缠鬼窟里的情景,也不是大漠黄沙的风光。
清一色,尽是峻岭崇山。
看起来,时间和季节的跨度,竟还不小。
有清晨,也有黄昏。
有满树碧绿嫩芽,也有漫山金黄秋叶。
还有两张,大抵是深冬时节。
漫山光秃秃的枝杈,如同鬼爪,十分诡谲莫测。
虽然看似都是山岭风光,但放在一起,就不难看出——
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拍摄的目的对象。
都是同一座山头!
那山头裸露着一片高山岩,很是突兀。
高低错落,如波涛起伏,宛若人工雕凿而成。
然而,照片里的山势,与上思又大有不同。
看上去,更有几分绵延成岭的味道。
这些年来,虽然也曾去爬过不几座名山大川。
但赵喆仔细辨认了半天,却还是没能认出——
这些照片里,拍摄的地点,究竟是哪。
赵喆目光一转,却只见陈默面色如常。
反而目光炯炯,饶有兴致地,欣赏着那些照片。
赵喆思索片刻,看着那些照片,开口问道:
“你知道这是哪?”
陈默毫不迟疑,点了点头。
指着其中一张直拍裸山岩的照片,缓缓说道:
“龙窝山。”
“其实早在九四年的时候,队伍就已经组齐了。”
“迟迟没有动身,是因为他们对于目的地顺序,一直存在分歧。”
“如果不是当时,找来带队进山的向导,出了意外。”
“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合适、可靠的向导。”
“恐怕这龙窝山,才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