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甘蔗的故事(上)
第二天一早起来,爸爸早就已经骑着自行车带着几个冬瓜去赶集了。
杨家村去赶集的地方离村里就4公里,这个市集附近大大小小十几条村子的村民都来这里赶集,逢日历尾数为2、5、8,约定俗成是赶集日,也叫“墟日”。
每逢墟日,附近村民都带上自己产的农产品或者手工品,在市场路边麻包袋一铺,上面放上商品,自己或坐或蹲,称一摆,就能开卖。你问价,我报价,再还价,差不多就可以成交。
有些村民带的农产品不多的,自己散卖,卖完就收摊;有些村民带的农产品多的,质量又不错,远远地就会有档主追着车跑过来,以略低于市场价全部称走。这些菜他们拿回档口再加个中间价卖出去。卖完菜的村民也省心了,如果不舍得被压价,也可以拒绝,自己摆摊卖。
早早卖完货物的村民,逛逛市场,买点生活必需品或者一些零嘴,才回家。所以一到墟日前,村民都会尽量找些农产品去卖。就像小云父母,提前摘好冬瓜,第二天拿去卖。他们心里认为,如果只特意去市集买东西,只花钱不赚钱就太亏了。
爸爸去市集了,妈妈也一大早去田里浇完水回来了。吃完早饭,程玲跟小云说,她准备去将田里的甘蔗叶打一遍。小云就跟着程玲去田里帮忙了。
南方处于亚热带,农作物品类多样。村民也根据自己喜好和市场需要种不同的蔬菜。但杨家村在附近村落里以甘蔗产出最为闻名。
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小云家里就种着紫皮和红皮两种。
之所以那么多人选择种甘蔗,是因为甘蔗在这个时代这个村子实在必不可少,是非常受欢迎的农作物。
紫色的甘蔗比较好剥皮,大人小孩日常吃都方便。红色的甘蔗却比较硬,要用刀削皮才能吃,所以大人小孩一般都不吃红甘蔗。但是用红甘蔗、马蹄和茅根煲水却很受欢迎,有清热降火的功效。
红皮甘蔗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逢特殊节日都得摆上两根,取“甜蜜”“步步高升”等意头,广东还有一句话就是“掂过碌蔗”(表示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例如,村民过年摆灯酒(家里添了男丁,到年初六这天要宴请亲朋好友和同个生产队的村民),每人要赠送两条甘蔗,以表甜甜蜜蜜。或者嫁女娶亲,派请帖的时候也要附赠两截绿甘蔗;清明节,甘蔗也是作为祭祀品的一份子,扫墓必备。
虽然甘蔗很受市场欢迎,却不见得每条村都去种植,因为甘蔗种植过程一点都不省心。在程玲的解说下,小云才知道,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里,甘蔗种植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是育苗,需要挑选粗壮甘蔗尾,取三四节。在冬天的时候把它们埋在混有草灰的泥土里,上面盖着稻草。春天到来后,甘蔗节上的苗就会窜出来,笔直得像支毛笔。
等到甘蔗苗长得差不多了,就要分栽了,先提前几天将田地锄好晒干翻松(种田就是这点不好,种完一种蔬菜就要翻地松地,工作量大)。一行地里两边往中间盘土,留起一条垄。这时从田头看过去是一个“凸“字。把甘蔗苗按照一定的间隔,轻轻栽种在田两边,一条蔗苗以后就是一条甘蔗,所以一定得小心不要把苗弄断了。
分栽后,早晚给甘蔗苗浇水。这时农民会在田中的垄上,挖些洞,埋上几颗花生种子,如此一来,种植花生不到能有效利用种植空间,花生还能利于甘蔗的生长,一举两得。
过一段时间,花生发芽长苗了。甘蔗苗也适应了新家,开始往上窜,这时需要施肥。前面的人把一粒粒的复合肥洒在甘蔗苗的脚下,这时候甘蔗苗还长在老甘蔗尾上。靠着啃老慢慢成长。这段时间最烦人的就是两棵甘蔗之间的空地了。上面长满了小草。春天就是这样,它不会偏心,对万物一样宠爱。这时会看到村里的孩子都在帮忙拔草。否则没两天,地上长高的草会盖住甘蔗苗,影响它们的成长。拔草是每个孩子的噩梦,因为它让天性活泼的孩子乖乖地坐在或站在水沟里,去拔一根根的草。不但如此,还得忍受酷热、饥渴、疲倦,所以农村的孩子身体健康强壮、能吃苦耐劳,这跟做农活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