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再盟杨奉
逄纪觉得袁绍的做法不妥。
他一边要曹操出兵对付杨奉,一边封锁曹操的粮食。这不是逼曹操造反么。
就算是养猎犬,也要把狗儿喂饱。
所以逄纪进言道:
“主公可派人训斥曹操,但对他的供应不能断。司隶地区遭战火破坏,根本无力供养曹操的两万军队。”
袁绍哼道:
“我们之前对曹操的支援不少,足够他支撑一段时间了,而且他送给魏无双的马乃是西凉战马!”
“既然都舍得送马了,看来他物资充盈的很!”
逄纪自然知道那两千多战马了,虽说是凉州战马,但并非良驹,乃是之前董卓撤离洛阳时丢弃的劣马。
逄纪也知道,袁绍断了曹操的供养,恐怕是担心曹操成长太快。
毕竟曹操乃是枭雄,之后会成长为袁绍的劲敌。
而袁绍此举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试验曹操的忠心。
在断他粮饷的情况下,曹操若是还听话,才能证明此人可用。
袁绍的命令当即传达四方,原本一直供给曹操物资的士族们,立刻断了支援。
此时的曹仁刚带着军队返回洛阳,恰好看到夏侯惇带着五千兵马出城,要去河东郡攻打杨奉。
“只有两千骑兵,而且物资这么少?”
曹仁看到夏侯惇的部队,觉得他带的物资不够一个月之用。
出战河东郡属于长途作战,这是去送死吗?
夏侯惇也很无奈:
“洛阳城存粮不足一个月之用,但主公非要出兵,我也没有办法。”
而曹操战马本来就不多,这次能出动两千骑兵已经是极限了,甚至这些骑兵战马多用来托运物资,五千人几乎是步行赶往河东郡。
曹操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是出兵了。
以如此疲弱姿态出兵,未必能对杨奉造成威胁。
而此时的杨奉正在大骂魏无双:
“魏无双竟然带着我的五百弓弩兵走了?!”
“欺人太甚,他是来帮我打仗的,为什么要带走我的兵!”
杨奉手下一群战将无人吭声,因为他们都觉得丢人。
毕竟那些弓弩手是自愿离开的。
而且,之前裴潜带兵连夜围攻魏无双的土堡,杨奉见死不救,甚至魏无双都带着军队来到营寨前求救了,杨奉还是不出兵。
最后,魏无双凭借一己之力赶走了士族联军。
现在杨奉还骂魏无双骗走他的五百兵。
其实,大家都觉得:既然魏无双帮忙打退了联军,就算是送给他五百兵又如何。
可杨奉觉得吃亏了,他愤愤然道:
“听说魏无双这次还抢了曹军的两千战马!而且还都是西凉马!?”
刘忻不得不站出来,道:
“都是西凉劣马,是当初董卓丢弃的。”
杨奉不信,道:
“什么劣马,我之前也带兵跟曹军交战了,那些战马好得很!”
刘忻再劝:
“无论如何,那些都是魏公子缴获的,况且我们还有一万骑兵,也不缺那点战马。”
杨奉气哼哼道:“我们哪里还有一万战马,如今不足七千战马。”
刘忻见他如此模样,干脆不说话了。
本来刘忻还想劝杨奉拿点物资出来、接济魏无双呢,但是看杨奉的架势,不可能再让他出粮食了。
而魏无双此战之后,粮食的确不足了。
这也跟魏无双急速扩张有关,自从拿下了大宁、北区城后,魏无双的存粮便不够吃了。
河东郡属于边境苦寒之地,当地百姓都没有存粮,如今年关将近,魏无双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尤其是他抢了曹军的两千多战马之后,喂养战马的粗粮都不够,只能用干草代替。
王家村马场,刘辉看着日见消瘦的战马,忍痛进言:
“马总吃这东西会垮掉,我觉得还是宰杀一批吧。”
魏无双如今拥有四千匹战马,其中只有两千战马可供给骑兵用,剩下的两千劣马都饲养在王家村。
这两千战马品相不好,但可以用作运输物资,只是喂养开支过于庞大了。
“再等几天,看看张杨怎么回复。”
魏无双还是不忍心把这些劣马宰杀了,因为这些马儿太难得了。
尤其是如今魏无双要开发盐井、寻找开采矿脉,都需要驮马。
刘辉也知道魏无双的不舍,便也不再坚持了,而是发动王家村人出去割干草,并且从村民的口粮中挤出来一点粗粮,喂养战马。
王家村几万人都勒紧了裤腰带过苦日子,但他们毫无怨言,甚至很多人的饷银都不领了,就算是魏无双派将领挨个分发,他们都拒不接受。
对此,魏无双感动之余便让文吏记录饷银欠发簿,等以后补上。
粮食紧缺已不仅是王家村的困难,大宁、北屈城和吉县,就连卫氏的安邑城也出现了粮食紧张。
甚至因为粮食物资不足,卫氏已经开始放弃平阳城了。
平阳有人口十几万,但自从崔氏撤出之后,平阳城便破落下来,且因为崔氏之前的搜刮,平阳城内百姓困顿,忍饥挨饿者不计其数。
眼看着再拖延下去,平阳城将崩溃,魏无双不得不决定:出兵抢粮。
他一边开发盐井,一边派遣斥候四出侦查,寻找河东郡内屯粮之所。
而找遍了周边之后,发现只有临汾城可能有粮。
临汾城距离白波谷很近,曾是士族支援杨奉的必经站,也是士族联军的重兵守护之地。
根据斥候送回来的情报:临汾城内有守军三千,屯粮可能有近十万石。
魏无双兵力不多,恐怕不能承受强攻临汾的伤亡,所以要拿下临汾还需要帮手。
魏无双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奉,杨奉麾下几万大军,兵器粮草充足,合作攻占临汾,可把城池交给杨奉,而自己取走城中粮食。
腊月二十六,即将过年时,魏无双带上典韦等一百名亲兵,赶去白波谷找杨奉了。
杨奉听说魏无双又来了,且带兵不多,他有些蠢蠢欲动:要杀魏无双,这可是一个绝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