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北宁战事
益侯府的人对凶手是谁也束手无策,益侯府小侯爷大发雷霆,直接让属下严密排查。
见此,诺久书和闻光寒商量后,直接给于任远送信,让他去找林杏娘。
于任远街道两人的口信后,愣了很久。
最终他在益侯府倒夜香的下人院子里,找到了林杏娘,然而她在被找到的时候,笑着大骂益侯府,而后干脆利落地用一把匕首插进了自己的胸口。
林杏娘很所有的人,她很林梨娘,得了那么多人的爱。
恨闻光寒不拿她当回事。
恨林白氏如此狠心,毁她容颜。
更恨于任远为了林梨娘害她成下三滥的女人。
恨林丛自己管不住下半身,弄出个林梨娘,最后他自己锦衣玉食,丢他们母女在那腌臜地吃尽苦头。
她奈何不了于家和闻家,就将所有的怨气发泄到了锦衣玉食的林丛身上,甚至不惜残虐弑父。
从杀了林丛那时候起,林杏娘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那一场恶事一时间成为了京中人讨论的焦点,最终还是京机府出面,这事儿才渐渐被遗忘。
就算如此,好些人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比如林丛被分尸后,益侯府小侯爷大发雷霆,甚至都没通知京机府府尹,直接越俎代庖让属下严密排查。
还是云安郡主将人给拦了下来,借由皇家的名义,名正言顺盘查杀人凶手。
他们只知道,就算被人如此诅咒,益侯世子和云安郡主婚后,琴瑟和鸣,恩爱不移,一时间成了京中的佳话,取代了那桩恶事。
无论是益侯还是卓阳帝,面对这样的结果,总是满意的。
这事儿还是今年年初,诺久书才偶尔从皇帝与闻光寒的谈话中知道的,知道这么个事,想到林家人的下场,诺久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事后于任远上门,诺久书将林杏娘的威胁说了。
为了林梨娘的名声,不过闻光寒,就算的于任远也表示他也会去屈服。
这事对他们两个友谊没有影响,诺久书还是很欣慰的。
就是不知道闻光寒自己怎么想了。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闻光寒包括闻家就沉寂了下来。
与益侯府的关系也渐渐拉开,至少京中之人都不知道闻光寒和益侯世子原是少年时期的至交好友。
闻光寒在官海只是每日做好分配给自己的事儿,通从诺久书的意见,做好工作日志,确保不会被人陷害。
卓阳帝那边,手里头有了银子,粮食也年年丰收,百姓吃穿不愁,就做了很多他想做的事儿,也没多少时间去理会闻光寒了。
闻光寒帝王弟子的名头也渐渐冷却下来。
如今是卓阳十二年,去年又是年一度的秋闱,新诞生了一个会元。
及至今年春,朝堂里出现了一个新状元郎。
身为卓阳九年的上届状元,不会再有人用“状元郎”三个字称呼闻光寒。
而没了状元郎这个光环,闻光寒在工部也开始泯然与众人。
难免有人“伤仲永”,奈何,这才是诺久书和闻光寒想要的。
这两年,闻光寒唯一做的有成就的事儿就只有一件。
卓阳九年,良种丰收,一时间,百姓家中余粮丰富,只要不是懒汉人家,每户人家都在期望顿顿吃饱的日子。
然而因为粮食丰收,市面上粮价就降了下来,吃饱了老百姓也惹出了不少事。
就有脑残提出药增加赋税,卓阳帝自然不同意,就有人提出了让工部想出法子,屯粮以备不时之需。
这事儿自然落在了闻光寒脑袋上。
诺久书为此怒火高涨,“这绝对是故意的。”
但没办法,不过三日,闻光寒便带上奉圣旨,去往边境地区,修建储粮粮仓,确保军粮,救济粮充足。
这种屯军粮的事儿,就怕屯的军粮在需要的时候腐烂无用,年年更换又实在浪费人力物力。
以大郢现有的储粮方法,实在太过折腾。诺久书便想到了前世建设粮仓的一个法子,总算是叫闻光寒好好地把这差事给办好了。
在闻光寒离开期间,造纸厂频频有人生事,即便处置了很多人,也有人不怕事,利益和人命想必,那些达官贵人们更看重利益。
这差事顺利交差后,诺久书就带着家人撤出了造纸厂的管理,只拿分红度日。
说实话,造纸厂舍出去,诺久书是舍不得的,但是如果不舍了造纸厂,闻光寒怕是要经常应对其他人的刁难,而造纸厂也不得安宁。
一旦造纸厂的收益达不到卓阳帝的要求,那皇家的庇护也会失效,那结果不是诺久书想要的。
及至今日,诺久书手上还握在自己手里的产业也就只有一直没有展示出来的印刷术,以及大官贵人不屑染指的厕纸了……
《明授月刊》依旧还在连载,后续除了小说,还有很多文人也愿意载上面刊登自己诗词歌赋。
原本《明授月刊》身为连载话本的刊物,有一部分文人是看不上的,但去年秋闱,好些人在上面刷了名声,这月刊就被人重视了起来。
就上个月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一家仿品。
那家仿品出现在苏扬府,请了大儒坐镇,一出来,名声就盖过了《明授月刊》。
诺久书最近就在为怎么提高自家刊物的影响力而头疼,就算是站在摊子前施粥都有点心不在焉。
就在诺久书胡思乱想的时候,旁边义卖摊子上有两个忧国忧民的美髯大叔端着自己的腊八粥开始谈起了国家大事。
“今年寒冬雪灾,听说不仅是咱们京机府受了灾。”
“是啊,北宁也受了灾,幸好有闻郎中献上的良种,让百姓余粮足够,不至于饿死人。”
“哪啊,我是说,北矛那边也受了雪灾,怕就怕来年春天会来犯。”
“这事,我们都能想到,朝廷应该也能想到吧,毕竟去年皇上还派闻郎中去建了军粮仓。”
诺久书倏地看向那两人,而后大勺子丢给身后的人,开始让人去打听北宁和北矛的雪灾。
在大郢的北方,北宁是大郢的地盘,北宁之外,就是游牧民族的底盘,他们没有国家,只有部落,被大郢人统称为北矛。
这些人常年生活再马上,马上作战十分勇猛,若非有北岭山脉作为天险屏障,估计北宁已然有大半领土被北矛吞噬了。
如今临近春节,北方大面积雪灾,难保北矛不会出兵北宁。
晚间,闻光寒回到家的时候,疲惫地躺在榻上。
诺久书给他倒了杯水,“怎么了?”
“呼。”他吐了口气,“今天陛下把工部的主要官员都叫去了议事厅,对明年春天北宁府那边可能出现的战事讨论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