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归乡
诺久书轻轻拍着闻光寒,让闻光寒忍不住笑了出来,“你这是哄意儿呢?”
“胡说什么,快休息吧。”诺久书无奈道。
“嗯。”闻光寒应声躺下,马车不大,这人躺下需得蜷缩起来,看起来挺委屈的。
诺久书道:“我去娘那里睡。”
“别。”闻光寒一把抱住她的腰,“你去娘那儿做什么?”
“我不是看你蜷得太难受了吗?”
“哪有难受的。”闻光寒将人抱着躺下,“哪也别去,娘子要陪夫君。”
诺久书:“……”
虽然听无语,但诺久书还是乖乖躺下,闻张氏那边有两个女孩儿,她去也不一定挤得下。
而且她也想陪陪他。
诺久书知道,闻光寒这人因着早些年家境问题,朋友不多。
熊富、林杨是村里从小长大的伙伴,易向学和朱玉泽也是近些年相交的。
少时,唯有于任远算得上志趣相投的朋友,面对于任远的背叛,他心底怎么不难受?
虽然诺久书自己不喜欢交朋友,特别是长大之后,更没有心思与什么人相交了,但她还是希望闻光寒能有交心的朋友,喝两杯小酒,论两句诗。
啊,当然,于任远这种就算了。
胡思乱想间,诺久书也困顿了,捋了捋身上的小毯子,闭眼休息。
次日,诺久书是被马儿的嘶鸣叫醒的,闻光寒已经不在身边了,她打了个呵欠,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发髻,而后下了马车。
启明星还在天边亮着,天边都还没有鱼肚白,彰显着此时究竟有多早。
“阿寒。”诺久书看不清,索性喊了一声。
“嗯?”马匹安置的那边传来一个声音。
诺久书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忙走过去,“阿寒,怎么这么早?”
等诺久书走过去,才看到已经有很多人起来了,正在喂马。
闻光寒拍拍手,来到诺久书面前,闻言指了指身后的马儿,“给马儿喂饱了,免得路上走不动。怎么不多睡会儿?”
最后一句,他是看着诺久书说的。
诺久书走到自家黑马儿身边,摸了摸它的脑袋,随手给了它一把豆子。
“听到这边的动静就起来了。娘她们还在休息?”
“嗯,等会儿再叫他们起来。”闻光寒也摸了摸黑马儿的脑袋,“去洗漱一下吧,吃点东西,等会儿出发了,不吃东西容易晕。”
“嗯,好。”诺久书点点头,将手里的豆子递给闻光寒,转身将火堆给撩起来,开始烧水。
她这边动静一响,习秋几个女孩儿就都起来来,帮着诺久书,让众人在清晨喝上了一口热茶。
易向学就着茶水吃了饼子和肉干,满足地吐出一口气,“舒坦!”
从京城一路朝西,经过溯州,乘船返回今南府,抵达府城的时候,易向学和朱玉泽就回了家,等闻光寒将家眷送回盛元回来再去巡视今南府政务。
送别了两个人,一行人补充了一些吃食,又去府城的店铺查看了一下,就准备乘船返回盛元。
没想到刚好遇到张大驾着船回到今南府,正好,让张大顺带一程,自家船,也方便不少。
一行人抵达盛元县码头的时候已然临近中秋,正是丰收的时候,码头也热闹了不少。
自从当年那场旱灾,推广了红薯粉条之后,明授书谷就不做红薯粉条了。
因为与周家有供货关系在,熊富就开始收百姓们做的红薯粉条,明授书谷里的人就专心做豆干和纸,还有什么杂志,那事儿熊富也不懂,就专心看着地里和养殖场里的活儿。
今儿正直旬日,熊富驾着驴车到码头给周家的送货,与赵家船上管事的核对了货物后,管事的又取出了一个包裹递给熊富。
“这是这个月的包裹。”
熊富有点惊喜地接过来,“这个月竟然这么早就来了。”
这东西是府城书斋送来的《明授月刊》的样本,送回来好印刷的。说是这个月的,但真正出得拍到两月后了。
赵家管事常年替他们带货,自然知道这是什么,便道:“今年府城学子多,收到的稿件应该也不少。”
“说得也是啊。”熊富笑了笑,“那谢谢管事了。”
今年是院试和秋闱同年,考完院试的考生虽然不能考秋闱,但也愿意留在府城和秋闱考生探讨一下学问,感受一下氛围,顺便在今南府最为有名的《明授月刊》上发发自己的文章,造造势也是好的。
熊富拿着稿件和卖东西的银两,告别了赵家管事,准备套了驴车回去,却不想一转身就看到了自家船,顿时笑开了。
“也不知道这回是张大还是张二。”熊富呢喃着朝自家船走去,“好久没看到高程和文尧那两个小子了,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这两个小子跟着张大和张二跑船,这两年可结实了不少。
熊富正想着呢,突然看到船上有人牵着一匹马儿,熟练地走过舢板下来。
那马儿很是眼熟,那人也十分熟悉。
熊富顿了顿,当即不管不顾地冲了上去,脸上的笑容咧得大大的,一边跑还一边喊,“阿寒!”
正牵着马儿下船的闻光寒一愣,随后立即惊喜地循声看去,看到满面笑容跑来的熊富,当即加快了脚步,“富哥!”
前后不过两息时间,两个大男人的大嗓门瞬间将码头上的视线都集中了过去,有人见怪不怪,有人满是好奇。
还有人认出了闻光寒,当即脸色难看。
诺久书抱着意儿,看到那两个男人的模样,不由得笑了笑,“真像个小孩儿。”
海儿扒拉着船舷,问:“娘,那是谁啊?”
“不记得了?”诺久书看了孩子一眼,道:“那是你熊伯伯。”
“呀,熊伯伯变老了好多。”闻立海惊讶道。
闻言,诺久书怔了怔,看着码头上拥抱在一起的两个男人,突然也觉得,闻光寒成熟了不少,不由得挂上了一抹笑。
“没办法,你爹都快三十了,你熊伯伯能不大吗?”
时间啊,真是神奇。
等地下的两个男人寒暄的时候,张大也让人把舢板加宽到马车也能过的宽度,诺久书这才带着闻张氏几人下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