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高颎之远见
王府前厅,正在等候杨集的高颎见他到来,连忙上前拱手行礼:“卑职高颎参见卫王。”
“高公免礼,请坐!”杨集对于这个虽然已经不是宰相,功绩和威望早已胜过宰相的人,杨集实在没资格摆出上司、亲王的架子。只是让他无奈的是:高颎当上凉州总管府长史之后,就没一天干过正事,若非为了掩护他“西域使”之职,杨集早就请示杨坚,卸了他的职务。
高颎暗自苦笑,他既知道杨集不爽自己,也知道杨集不爽他的原因是他威逼利诱城中相人说谎。毕竟这件事,他高颎的确做得有点不地道了,害得独孤敏成了全城笑柄、害得杨集差点找不到媳妇。
之后自己又让夫人主动上门提亲,如果杨集现在还不知道是自己在作怪,那他就没有今天的地位了。所以杨集看他不顺眼是正常的事情,当然了,他心中也不在乎了。
高颎干咳了一声,很不要脸的说道:“卫王,你也别怪老夫当初的作为,要怪就怪您太优秀了,像您这么优秀的人,谁不惦记啊?你往好的方面去想想。要不是老夫当初帮您掩饰,您娶得到王妃这般优秀的女子么?感激就不必了,但你最起码不能怪老夫,是不是?”
杨集听了这话,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他瞪着高颎好一会儿功夫,才摆了摆手:“罢了,这事翻篇了,往后休要再提。”
“卫王这么说,老夫这就放心了。”高颎听到杨集这么一说,心中松了一口气,他高家的处境比谁都恶劣;往上,是在争储中交恶了杨坚和杨广,往下则是自绝于天下世家,如果杨广以后不闻不问、或是事后清算,高家的处境将会岌岌可危。正是有鉴于此,高颎才在大势不可逆的情况下,慢慢向杨坚和杨广靠拢,但是杨集在这其中又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人物,若是杨集继续不爽他、上进谗言,高家一样不好过,如今听到杨集这么说,高颎总管是放下心来。
他将一本厚厚的名册递给了杨集,说道:“卫王,这是我高家八成良田,如今已经按照朝廷均田之制,分给了八成家奴,希望你能代替老夫转交给太子,也算是高家为天下尽一份绵薄之力……”
“等会儿,等会儿……”杨集皱着眉头打断了高颎的话语:“你的意思是说,不仅把八成良田献给朝廷,还是打算将这八成奴仆尽数放良了?”
奴隶是大隋王朝最下贱的群体,他们的命运、前程都在家主之手。他们的命是主家的、子孙后代的命还是主家的,按照《开皇律》,家主有处死家中奴仆的权力,只需付出丧葬费用即可,事后完全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换言之,家仆奴役与牲口并无二致,等于是家主财产。
一个奴隶就是一笔财产。
试想,若是你有几千个强壮的奴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代复一代的免费做事,这将创造多少财富?而今,高颎这个家伙,居然想要八成奴隶全部放良?
高颎理所当然的说道:“高家有家财万贯、有店铺和商队,每年从商业中获得的钱财远远超过土地收益;每到灾年之时,高家还要从商业所得去补给土地之损失、赈济奴隶,拿十年时间收益平扯细算下来,高家在土地和奴隶方面,实际是亏了老本的。只好高家日后政治正确,仅凭现在的店铺和商队,就足以保证数代人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何用那么多奴隶?以奴仆多寡来显示一个家族是否兴盛,实在是显得过于低级了,高家放良一个奴隶之家,便使大隋多一户良人,便为大隋多一户税收、多一个征兵名额。”
杨集肃然起敬。
世家门阀是如何兴盛起来的?藏匿人口便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他们将本应属于国家的税收、徭役侵吞为己有,从而渐渐发达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世家门阀每到乱世,都会藏匿人口、侵占无主之地,以此壮大自身的实力,待到天下太平之时,新的王朝未免动摇根基,便默认了这个既成的事实。
史上的隋末乱世结束以后,唐初之所以出现了人口锐减的社会现状,固然是有一部分人死在了战乱之中,可更多人口被世家门阀藏匿起来了,而李渊和李世民又不敢像杨坚杨广这般清黑户、不敢触犯世家门阀的利益,所以唐初时期只有850万人左右。
可高颎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若是世家门阀皆如高颎这般,大隋王朝将会多出多少户籍、多少人口?
朝廷每年又会再多出多少税收、多少徭役?
“高公为国为民,堪称楷模!”杨集由衷的说道,老实说,卫王府其实也有许多良田和奴隶,但正如高颎所言,王府在土地上的收益远远不如商业之所得。
但是王府这边的奴隶沦为了与牲畜一般的存在,看似是尊严全无,可他们也躲避了赋税、徭役、兵役等负担,只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敷衍过去,便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在大灾之年,王府的奴隶日子过得比小地方还要好。正是这个道理,所以王府哪怕放良了一部分奴隶,可人家最后还是意愿当了王府的佃户,如是一来,大家都丧失了责任心、丧失了自力更生的勇气和能力。
这些奴隶给杨集的感觉就是骨头软了、脊梁断了,好像是奴隶当久了,一个二个就忘了自己还是一个人,再想让他们站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高颎的作为,明显是以一种强硬的手段,逼迫高家奴隶自己站立起来,一旦失去高家庇护,这些奴隶想不强硬都难。
“坦白说,这其实也是老夫为了高家未来而做出的决定。”高颎看了杨集一眼,继续说道:“奴隶的存在,使世家门阀才能随心所欲的藏匿人口,才能使世家门阀有着足以改朝换代的强横实力。高家放良的八成奴隶,虽然于整个天下而言,不算什么。但最起码起了一个表率作用、最起码让大家知道随心所欲藏丁是违法的,接下来,老夫会向圣人、太子、朝廷提议,对藏匿人口的世家门阀予以重惩。”
杨集听得为之一愣,向高颎说道:“高公,你真要是这么做了,天下世家都恨死了你。”
“这我当然知道了。”高颎挑了挑眉毛:“老夫当年献出的输籍法、貌检法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世家门阀恨透了,再多恨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我明白了!”杨集笑着说道:“高公这是想当孤臣啊?”
高颎笑着说道:“老夫本来就是孤臣,再当一次又何妨?”
杨集看了手中的名册一眼,向高颎说道:“高公大智,有舍才有得,我一定交给太子,让这些名册落户于所在的州县。”
“多谢了。”高颎行了一礼,继续说道:“老夫寒士示威的这段日子里,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寒士的力量,若是一位帝王能够把寒士、底层百姓整合起来,必将形成一股改天换地的可怕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天下世家形势堪忧!”
“所以高公把这些奴隶放良了?”杨集笑问。
“正是如此!”高颎十分坦率的说道:“老夫担心高家成为下一个倒霉的家族,所以先行一步。”
“照你这么说来,现在已经有家族倒霉了。”杨集沉吟半晌,又问道:“现在有哪些世家门阀倒霉了?”
“自然是博陵崔氏了。”高颎看了杨集一眼,说道:“当你把犯官名单公布以后,博陵崔氏祖宅都被寒士包围了,惨遭口诛笔伐,在士林的口碑、地位大跌。他们在官场方面上的势力也遭到了洗清,除了崔仲方和那些犯官以外,另外还有一半以上的子弟被罢免,博陵崔氏势衰之势已经无法避免。”
杨集并不关注凉州之外的地方官场,所以并不知朝廷已经对博陵崔氏下手了,又问道:“在这场对博陵崔氏的大清洗中,你是不是代表渤海高氏出手了?”
“老夫早就与渤海高氏没有什么关系了,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往来,所以他们是不是出手了,我不也不知道,反正我是当起了看客。”高颎解释和强调完毕,才将刚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如今的博陵崔氏,处于墙倒众人推的惨景,所以出力的世家门阀不在少数,谁从中得到好处、谁就是出力的人。现如今,博陵崔氏恐怕恨透你了。”
“我无所谓的!”杨集笑了起来,说道:“谁获利最大?”
“清河崔氏!”高颎幸灾乐祸的说道:“五姓七宗之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虽然分割太久,但毕竟是同一家人,所以他们在竞争第一士族之余,也有同气连枝、同进同退之谊。可即便如此,两者亦是有所区别的。”
杨集微微点头,对于二崔的区别他还是知道的。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分割之后,博陵崔氏处于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的包围之中,往哪边发展都受制重重,他们进军的主向方向是西边的并州,与衰弱的太原王氏竞争并州北部,但却遭到了与王氏关系好的卢氏狙击了固有的地盘,于是博陵崔氏跳过了河北,改向青州、兖州方向发展,而这里,恰恰又是清河崔氏的固有地盘,所以两者在利益述求方向出现了巨大的纷争。所以清河崔氏在博陵崔氏名望大减之时,吞食博陵崔氏地盘的举动无可厚非。
虽然最终还是落入了崔氏之手,但博陵崔氏毕竟是另外一宗了,他们岂能原谅清河崔氏的落井下石之举?而二崔本就存在的矛盾和裂痕,极有可能因为这场利益之争进一步扩大。
或许,这就是杨坚给予清河崔氏大蛋糕的原因所在。
“不过接下来的角逐,不在关中、不在大兴,而在天下了。”高颎又补充了一句。
“天下?”杨集不解的看向了高颎。
“嗯!”高颎点了点头,说道:“书籍流通于关中,只是一步障眼法罢了。”
“高公这话是何意思?”杨集作为书籍流通的罪魁恶首,也不知道到什么障眼法,对高颎这番话更是听得一头雾水。
“书籍流通于大兴城,是让世人知道活字印刷术、油墨的存在以及功效,接下来,才圣人下真正的杀招,到时候,就算他们将东市西市、乃至大兴城一把大火烧了,也回天无力了。”高颎冷笑着看向门外。
杨集不满的看着高颎,皱眉道:“高公这话,说得越来越玄乎了,你能不能一次讲完?”
“大兴印制书籍的状况,只是圣人的一个幌子。我认为圣人的真正用意是通过这番风浪将印刷术和油墨的工艺流向民间,只要有手艺的工匠们有个了这个理论,又见到竹纸和草纸书籍大行其道,便都可以做得出来。而当初派往各地的商队,可是带了不少范本离开的。”高颎很满意的看着杨集脸上渐渐惊愕起来的表情,继续说道:“这书籍的价值已经无需我来多说,大兴书店的盛况卫王你当看到了,当这些东西连小作坊都能做的时候,卫王觉得世家门阀还在推崇的禁书令有何意义?”
“这书籍供不应求,价格方面并没有减少多少,世家子是可以买,但是大多数普通寒门弟子可没这个财力,而商人逐利乃是本能,各地又因为缺乏足够监管力度,定能使大量的书籍进入集市,当市场之上的书籍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只会让更多寒门士子、怀有向学之心的贫民子弟读得起书。而有了这些前提铺垫,日后于各地重启三学,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了,这是一招算准了人性的釜底抽薪之计,圣人玩这釜底抽薪玩儿的是越来越溜了。”
“高公所言极是!”杨集感觉高颎把事情想得太多了,貌似是自己和杨坚都没有想得这么多,只好说道:“书籍这块儿如果放开了,短时间内确实是产生暴利,但等到书籍泛滥的时候,这暴利自然就没了,毕竟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确实如此。”高颎点头道:“大兴城的书商、店铺、商业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简单来说,就是大兴城的商界成了十分明显的特权阶层,而朝廷、官员从原本的财富分配者,变成了创造财富者,这本来就比较不合理,不过经济命脉都掌控在世家门阀手中,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好在书籍冲击了一次之后,以后也可以用其他东西来冲击天下的商业。如此一来,世家门阀的作用就更加降低下来了。但是这样又会造成强大的商业联盟,这些人一旦合力,又是一个个强大的政治势力。”
这个,杨集是认同的。
在他认知中,明朝好像就是这样的商人政治。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