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日常种田 > 第159章 神医

第159章 神医

见易筐问,谢慈道:“梁王死后,他离开了梁国,去了长安,御史大夫官职不低,成为御史大夫,应该主要是因为韩长孺聪明。”

慕容楮道:“田蚡的丞相,应该也有田蚡提升。”

谢慈不置可否。

易筐道:“任命田蚡为丞相和韩长孺为御史大夫,是太后的意思,还是皇帝?”

谢慈道:“自然是皇帝。”

慕容楮道:“那韩长孺是怎么成为武官的?”

谢慈道:“所以故事还没说完。”

“韩安国会武功吗?”易筐问。

“肯定会吧。”谢慈道。

慕容楮道:“不会也担不了武官。”

易筐说:“他被免了两回职,都是因为什么?”

“这你都问了,我都不知道。”谢慈说:“原因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

“总之,原因应该没什么,不然朝廷也不会重用他。”慕容楮道。

这话倒是真的没错的,易筐道:“梁王怎么死的?”

谢慈道:“病死的。”

听此,易筐道:“又是病死的?”

“怎么说又?”谢慈问道。

易筐就道:“我听的故事里,很多人都是病死的。”

谢慈想了想,道:“似乎是。”

慕容楮道:“什么病?”

谢慈道:“风寒吧。”

“风寒?”易筐道:“风寒也会死人吗?”

谢慈看着易筐问道:“那你觉得什么病会死人?”

易筐道:“瘟疫。”

谢慈摇头道:“不会,瘟疫也不一定会死人,风寒也不轻易就会死人,什么病都有可能会死人,也可能有的人不会死。”

慕容楮道:“是啊。”

易筐道:“神医真的能让人起死回生?”

慕容楮道:“你不如问这世上有没有神医。”

谢慈道:“神医?应该有吧,但至于真的能不能让人起死回生,就应该不会了,人真的死了,是活不过来的,起死回生的人都只是快离世的人被救了而已。”

易筐听了,觉得有道理,点头道:“当今天下神医是谁?”

谢慈摇头道:“不知道。”

慕容楮道:“我知道。”

易筐问:“谁?”

谢慈也看向慕容楮。

慕容楮道:“名字似乎叫什么南门什么,我也记不清楚了,谢慈,你也不知道吗?”

“不知道。”谢慈说。

易筐道:“我都没有听说过,这神医有什么故事吗?”

慕容楮摇头道:“没有,就算有我也不知道。”

易筐点点头,看向谢慈道:“谢慈,那你还给我们讲韩长孺的故事吧。”

谢慈道:“行。”

说完,便道:“有一年,匈奴派使臣前来请求和亲,皇帝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多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

易筐道:“答应就不发兵了?”

谢慈道:“不会。”

易筐道:“那朝廷答应了吗?”

谢慈点头道:“答应了,因为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心怀险恶,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划不伤,还有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羽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起先力量不强,而是到最后衰竭了,所以发兵匈奴实在是很不利,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帝便同意与匈奴和亲,和亲的第二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说和他们。”

慕容楮道:“韩安国认为和亲有用?”

谢慈道:“对。”

易筐道:“那他认为和亲匈奴就不会发兵了?”

谢慈摇头道:“韩长孺没有这么认为。”

慕容楮就道:“那还为什么和亲?”

谢慈道:“因为匈奴兵马强盛。”

易筐道:“那朝廷怎么不发兵?”

谢慈就道:“韩长孺的话已经说明白了。”

易筐听了,想了想,便不说话了。

谢慈道:“皇帝同意后,大行王恢就派遣聂翁壹去匈奴细作,聂翁壹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让马邑城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

“单于很信任聂翁壹,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牢里人的头,把他的脑袋挂在马邑城上,假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马邑城的县令已经死了,你们可以来。”

易筐道:“单于为何相信聂翁壹?”

“不知道。”谢慈说:“应该是有什么计策,让单于相信了他。”

慕容楮道:“单于没有派人跟着聂翁壹吗?”

谢慈道:“应该没有。”

说完,继续道:“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了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朝廷埋伏了战车,骑兵等三十多万,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卫尉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担任轻车将军,大行王恢担任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担任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

“御史大夫能担任护军将军吗?”易筐道。

谢慈道:“当然。”

慕容楮道:“我听夫子说,有时候丞相会担任诸多官职。”

闻言,易筐应了声。

慕容楮这时道:“那韩长孺就是这样成为武官的?”

谢慈点头道:“对。”

“是韩长孺请命,还是皇帝封的?”慕容楮问。

谢慈道:“是皇帝命令。”

慕容楮应声,谢慈继续道:“他们约定单于进了马邑城时伏兵就出击,王恢,李息,李广另外从代郡打匈奴的粮草,当时单于进了武州,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准备劫掠,可是却只看见牛羊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百姓。”

“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打了烽火台,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告诉单于说汉军有几十万大军埋伏在马邑城,单于听了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聂翁壹所欺骗。”

“武州的尉史真的告诉了单于?”易筐道。

谢慈道:“对。”

慕容楮道:“武州的尉史不告诉单于就会死,但是武州的尉史告诉了单于几十万兵马的事情后,朝廷肯定会问罪,到最后说不定还是死。”

易筐听了,道:“那武州的尉史不会逃了吧?”

谢慈道:“不知道,也可能还是被单于杀了。”

闻言,慕容楮和易筐愣了一下,道:“那要是没有被单于杀呢?”

谢慈就道:“若是没有被杀,那武州的尉史到时候就会被朝廷杀了。”

易筐道:“所以他不跑吗?”

谢慈道:“武州的尉史没有爹娘和家人吗?”

慕容楮道:“肯定会有吧。”

谢慈点头道:“那他就没办法跑。”

慕容楮想了想,道:“就算跑,也跑不远。”

“对。”谢慈说完,接着道:“于是单于就带领兵马回去了,出了边塞,说我们捉到武州尉史,真是天意,聂翁壹那边传说单于已经退兵回去,汉军追到边塞,估计追不上了,就撤退回来了,王恢等人的兵马三万人,听说单于没有跟汉军交战,估计打匈奴的粮草,一定会与单于的兵马交手,汉兵的形势一定会失败,于是权衡利害而决定撤兵,所以汉军最后都无功而返。”

易筐问:“那撤兵是对的吗?”

谢慈道:“不知道。”

慕容楮道:“谢慈,你是王恢的话,会撤兵吗?”

谢慈道:“会吧。”

易筐问道:“为什么?”

谢慈道:“我不会是王恢,我也不会相信单于。”

“啊?”

两人看着谢慈,不明白谢慈的话是什么意思。

谢慈道:“这些计策太冒险了,所以失败了,单于不聪明,若是没有武州的尉史,单于肯定会死,但是单于虽然不聪明,但也不算不聪明,他只见牛羊,便发现了奇怪,说明他还是有判断的,失策就失策在武州的尉史。”

易筐和慕容楮听了,皱眉点头道:“对,但是王恢和韩长孺他们肯定没有想到这。”

谢慈道:“嗯,撤兵后,天子恼怒王恢不打匈奴的粮草,擅自领兵退却,王恢说当初约定匈奴一进马邑城,汉军就与单于交战,而后我的兵马取匈奴粮草,这样才有利可图,但现在单于听到了消息,没有到达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万兵马打不过他,只会招致失败,我本来就知道回来就会被杀头,但是这样可以保全陛下的军士三万人。”

“皇上听了王恢的话,把王恢交给廷尉治罪,廷尉判王恢曲行避敌观望不前,应当杀头,王恢得知后,找人送给了田蚡一千金,田蚡却不敢向皇帝求情,而是去对王太后说道王恢首先倡议马邑之计,今天没有成功而杀了王恢,这是替匈奴报仇。”

易筐道:“那王太后肯定告诉了皇帝吧?”

谢慈点头道:“不错,皇帝朝见王太后时,王太后就把田丞相的话告诉了皇帝,皇帝说最先倡议马邑之计的人是王恢,所以调动天下士兵几十万人,听从他的话出击匈奴,再说这次即使抓不到单于,如果王恢的兵马打了匈奴的粮草,也还很可能有些收获,以此来尉将士们的心,可是现在不杀王恢就无法向天下人谢罪,那时王恢听到了皇帝的话后就自戕了。”

慕容楮道:“王恢自戕,那武州的尉史和聂翁壹等人呢?”

易筐道:“对啊,聂翁壹和王恢是一起的吧,没有聂翁壹,就不会有这件事了,都是聂翁壹去蒙骗单于的,但是又没有布置好局面。”

谢慈道:“肯定会论罪的。”

两人点点头。

谢慈道:“而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贪嗜钱财,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四年多后,丞相田蚡死了,韩安国代丞相的职务,给皇帝驾车时跌跛了脚,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见他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韩安国因病免职几个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韩安国担任中尉,一年多后,又调任卫尉。”

“那最后也没有成为丞相?”易筐问。

慕容楮道:“韩长孺是武官,自然不会是丞相。”

听起来有理,易筐应了声,谢慈道:“最后也没有成为丞相,车骑将军卫仲卿打匈奴,从上谷郡出塞,在龙城打败了匈奴,将军李广被匈奴所虏,又逃了,公孙敖伤亡了大量士兵,他们都该杀头,后来出钱赎罪成为庶人。”

“第二年,匈奴大举进兵边境,杀了辽西太守,等到进雁门,杀死和掳去几千人,车骑将军卫仲卿出兵追击,从雁门郡出塞,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驻守在渔阳,韩安国抓到人,那人供说匈奴已经远远离去。”

“韩安国立即上书皇帝说现在正是农耕时节,请求暂时不屯军,不屯军一个多月,匈奴又大举进兵上谷和渔阳,韩安国的军营中仅有七百多人,出迎与匈奴交战,无法取得胜利,又退回了军营中。”

易筐问道:“韩长孺不擅兵法?”

谢慈道:“不算擅。”

慕容楮道:“毕竟一开始是文官。”

易筐道:“那大将军卫仲卿呢?”

谢慈道:“大将军卫仲卿就非常擅兵法了,骁勇善战。”

易筐道:“比韩长孺还聪明?”

谢慈道:“对,也不能用聪明二字吧,总之,是位非常忠勇的大将军。”

慕容楮和易筐听得认真的点点头,谢慈接着道:“匈奴虏掠一千多人和牛羊财物而离去,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恼火,派使者责备韩安国,调韩安国更加往东去,驻守在右北平,因为当时匈奴的人供说要进兵东方。”

“皇帝没有让韩长孺跟着卫仲卿吗?”易筐问道。

谢慈道:“没有。”

慕容楮道:“那韩长孺知道大将军卫仲卿吗?”

谢慈说:“当然知道。”

易筐道:“那卫仲卿知道韩长孺吗?”

谢慈道:“都在朝廷任职,肯定知道吧。”

慕容楮道:“也是,不过,韩长孺不擅兵法,就没有向皇帝说自己不擅领兵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