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凤鸣府
十月二十,一列长长的马车队辚辚驶入凤鸣府东门。
凤鸣府是宁州第二大城市,市面很是繁华,路人对这种规模的马车队早已见惯不怪,熟视无睹。
挑头的马车上,陈立和车夫并排坐着,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街景。
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古代啊,虽然不是自己穿越前那个时空的古代,但也差不多了。
从远在天南的云州,来到北疆的宁州,走了三个多月,行程近万里,可是能静下心来欣赏白天的闹市街景这还是第一次。
苍月府那次是在晚上,而且没待多久就回去见族人了。
在吴州换船是在城外码头,因为急于赶在冬天河流封冻前赶到宁州,陈立连吴州首府的大门都没进,连夜雇到船只,第二天就启程了。
现在想想错过了领略江南水乡风光,真是一件憾事。
嗯,赵影是越州长大的,那里也是江南,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和她去好好旅游。
陈立开始浮想联翩。
坐在第二辆马车上的小花悄悄问赵影,“影姐姐,江南的景色很美吗?”
“很美,不过北方也不差,我早就想看看北国风光了。”穿着一身素服的赵影回答。
小花默默的想,北国风光有什么好的,还没到十一月呢,她是修士都觉得冷,更不用说姑奶了,她老人家把自己整个包在棉被里,每次下马车更衣都像是要丢掉半条命一样。
而且以后她们就住在北方了,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去江南啊。
嗯,大哥带影姐姐去江南“旅游”,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跟着去,可是大哥说要过“二人世界”“度蜜月”,恐怕不一定肯带上自己啊。
陈立随口问了一下马车夫知不知道凤鸣府的情况。
马车夫就是凤鸣府人,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凤鸣府可是好地方,地灵人杰啊。知道凤鸣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上古的时候啊,有一对凤凰飞到这里住了下来,把附近的妖魔鬼怪全撵跑了,先民们一看这是好地方啊,就在这里开荒种地,男耕女织,那个时候这里叫凤鸣之地,后来建了城,叫凤鸣城,现在叫凤鸣府了。”
接着马车夫又开始滔滔不绝介绍本地出了多少大人物,有多少特产,等等等等。
一直到了客栈才意犹未尽的停住口。
陈立赶紧和他结算了费用,请他带着马车走人了。
宋千户的家族不在凤鸣府城,而是居住在西边两百里的西羽县,是凤鸣府的一个辖县。
陈立准备带着族人在凤鸣府休整两天,顺便采购一番,比如最重要的冬装。
虽然是去投靠宋族,但总不能一身单衣就上门,像是去讨衣要饭一样,他们又不是没银子。
想到银子,陈立准备把银冬瓜兑换成银票和金元宝。
银票使用方便,到了西羽县用来购房置地。金元宝体积小,比银冬瓜好携带。
虽然陈立有空间不在乎方不方便,但是别人在乎啊,大励十三天下大乱的传言逐渐扩散,连民间都开始知道了,陈立在路上就听船夫们私下不止一次议论过。
乱世黄金,估计金银比价会一路上升,趁在府城休整的机会搞一把黄金投资也不错,不能眼睁睁看着手里的银子贬值吧。
进客栈包了三个四合院,把一百多族人安置下来,又吃过午饭。陈立宣布大家下午和明天可以自由行动,后天一早雇马车去西羽县。
陈立叫来陈辅才,让他和陈得鱼、陈得鞋两兄弟负责购物。
陈辅才当过工房小吏,精于计算,陈氏两兄弟忠厚朴实,陈立觉得这个购物组合非常完美,充分显示了他的知人善任。
给了陈辅才大约五百两银子作为购物款,嘱咐他记好账。
陈立切碎了一个银冬瓜,一路上花掉了一半,还分给族人一些,剩下的给了陈辅才。
干完这些事情,陈立就邀请赵影,又带上小花和有果这两个拖油瓶出门逛街。
在客栈门口雇了一辆马车,直接去了凤鸣府最大的银楼。
半个时辰后,陈立带着总额一万两的银票,和750两金元宝走出了银楼。
之前问过赵影,金银比价基本稳定在1:10,可是这次兑换银楼却只肯给出1:10.5的兑换价。
秋风未动蝉先觉啊,天下的聪明人真是不少。
银楼坐落在凤鸣府最繁华的大街,几个人也不雇马车了,直接步行逛了起来。
有果走一路吃一路,吃遍了凤鸣府的各色小食。小花只买了一把五文钱的木梳,还是准备送给陈婆子的。
真是一个省吃俭用的小妮子。陈立心中感慨着。
一直逛到夜色降临,在酒楼吃了饭才回到客栈。
陈辅才已经买回了东西,把账单和剩余的银两交给了陈立。
陈立没接银子,让陈辅才先收着。看了一遍账单,陈辅才买的东西不少,每人两套冬衣,一条围脖,一个棉袖筒,取暖的手炉,炭,治疗风寒的成药,干粮之类,这些是陈族自用的。
还有预备送给宋
族的礼物,四坛好酒,四盒好茶,海参十斤,瓷器摆件一对,这是送给宋族主家的。
还准备了五十盒槽子糕,预备分发给宋族各户。三种荷包,分别装着银锞子、十文和五文制钱,预备当做给小孩子的见面礼。
没想到陈辅才准备的如此细致,陈立很是满意。以后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吧,把他发展成管理宗族庶务的大管家。
不过还需要一个管账的人。
陈立想了想,叫来了陈阿福和他的妻子冯氏。三言两语之后把账单给了冯氏,以后就由她负责管理家族的公共账目。
陈氏族人大部分都目不识丁,识字的掰着指头就能数出来。
除了修士以外,识字的还有陈辅才,他老婆刘蕙兰,陈婆子,最后就是这个冯氏。
陈婆子生不出孩子被夫家休弃,为了谋生当过接生婆、药婆,甚至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神婆,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学会了识字,后来还教给了小花。
至于冯氏则是家学渊源,她的父亲是一名老童生。陈阿福三代单传,潮灾之前家里挺宽裕,地也多,所以才娶到了冯氏,还能养活七个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