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宋武功 > 第五章 古今开封、山河之行

第五章 古今开封、山河之行

作者自云:回相望千年,朝朝暮暮已变,往事如过眼浮云一般,化作烟尘,不见真颜!嗟乎!谁知其中滋味?且看这世间山河大洋,古今变否?

时间竟然已经到了午时,那骄阳似火,空气中都跟热火似的,没有一丝风,早上过了陈留,现如今快到开封了。

马儿疲惫地低喘着头,一行人擦着热汗,腹中早已饥肠辘辘,车上的干粮刚刚早上出的时候吃的差不多了。

不久之后,远处东京高大的城墙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之中——

车上的赵匡美掀开了帘子,“爹娘,我们已经到东京了!”赵匡义和月娘也高兴地呼叫着。

在东京的北方不远处大河之水从它的北面奔流而过,赵家老小拖家带口的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望见了东京的外城郭。透过开着的马车帘子,赵德昭瞥眼到了这雄伟壮阔、一马平川的东京开封府城墙,手舞足蹈道,“哈哈,东京我回来了!”

此时的城墙多是土夯筑成的,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有点斑斑驳驳的,显得有点那么土气,没有后世那种青砖筑城的感觉。此时作为大周国都的东京,¤,刚刚经历旧后汉和新朝大周朝的更替,愈显得有点悲壮。中原之地多战火,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地盘,谁掌握了中原腹地,谁就能坐上皇帝的宝座。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拥有绝对的军事控制权,天下的各个小国家的开国之君皆为武将或者掌握兵权出身,这正如如后世太祖所说的“必须牢牢掌握军队的指挥权”,“枪杆子出政权”那样。大周上下把重心放在了铲除前朝余孽,稳定朝廷上下上面,暂时还没钱财去修补城墙上留下来的战火遗迹。

“好沧桑的感觉啊!”面前的城墙于他而言真是不一样了,记得自己前世征战辽国出征前,特意纵马东京城,只是这城墙依旧,却比往日多添了一道沧桑。

纵是情深,奈何缘浅!今非昔比,往事悠悠!亲眼见过城墙的赵德昭嘴里蹦出几个词语。

“好陌生的城市!”

记得在后世游览开封的时候,导游曾经这样介绍说,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即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为了实现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县)迁于此地,并修筑了一座大梁城,就这样出现了开封历史上最早的城墙。

如今的开封城墙始建于唐代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据《北道勘误志》等文献载,扩建后的汴州城周围达20里155步,有城门7座,把汴河纳入了城内。这次重筑后的汴州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所以此时赵德昭面前的正是唐中后期修建的城墙。

太平时期,开封的经济展是相当的迅速的,唐末随着关中的人口密度大大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而唐末的藩镇之乱也造成了物流的阻塞,导致关中的物件飞涨。后随着隋唐时期的京杭大运河的淤堵,大吨位的船到不了洛阳,只能在东京开封这边下站。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开始随着政治中心也开始往东边移动,从长安从洛阳再到东京。

但是东京的战略位置不是很好,也决定了它的未来——

由于开封一马平川,北面仅仅有条黄河而已,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只要过了黄河就能直奔开封,毫无阻隔,而开封地区连坐像样的山丘都没,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骑兵过了黄河就随便虐了,这对农耕文明的汉族人士是十分不利的。

后世自己在看《百家讲坛》时候,历史学家就说过,辽、西夏、金和元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的军队以骑射见长,机动灵活,在平原作战更是任意驰骋。

北方骑兵一旦进入平原,便可以策马扬鞭,千里奔袭,直取东京。骑兵可久战,即使一战失利,仍“败不至乱”,随时可以重整队列,卷土重来。

国都被金人洗劫一空,金国就是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开封了结了北宋,除了座城墙毫无险可依,人家就是围而不打也能整死了,城墙形同虚设。

可怜自己的父亲创下的基业啊!

当时自己的父亲赵匡胤在位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东京的地理位置,所以要求把都城从东京迁到洛阳了,其实自己的父亲的这个战略是正确的。奈何遭到了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的反对。

赵德昭的灵魂已经历经了千年,千年间多少王朝兴衰。

从北宋末年经历”靖康之耻”,又经历朝历代的战乱,黄河的泛滥,毁了拆,拆了修什么的,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面貌,开封古都历经沧桑,屡遭劫难,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地面比原来平均提高了七八米,最多的地方提高了十一二米。

许多历史的遗迹或毁于战火,或被深深地埋藏在黄河的泥沙之下。可以看到后世的开封城基本上都是明清时代的青砖城池。所以说确实是不一样的。

活着,真好,赵德昭有信心道,今后的一切都会改变的,这样想到赵德昭一扫之前的愤慨和郁闷的心情,如今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东京城,转而莫名地激动起来。

赵家一行人从西门顺着川流不息的人流而入,赵德昭不知道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门将改为“闾阖门”。

赵德昭感慨道开封作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开封的古朴气质,可惜了这座城池和北宋王朝。

自打入了城门,那种颠簸一下子消失了,毕竟是京城,道路还算平整,马车平稳的驶入城内。

那种迫切的希望——

这街市上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犹如当年和小伙伴们一起游览的清明上河园一样,只不过那时候的样子怎么能和眼前的相比较,完全的纯天然的无污染的,那种自然、淳朴、历史,完全就是张择端画下的城市。

对赵德昭来说,后世的开封城还是很熟悉的,和后世一样在东京城内,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穿整个城市。

因为上大学的那几年,寝室就有一个同学是来自河南开封的。在暑假的时候寝室那个同学就要求全寝室的好基友一起去开封他家玩耍了。逛遍了整个开封市,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包公祠、大相国寺、开封铁塔、繁塔、天波杨府、禹王台公园、开封府、翰林碑园等等。

赵德昭闲暇之余,与同寝室好友一起品尝到了开封独有的小吃,如灌汤包、花生糕、桶子鸡、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等等,想起这些赵德昭迫不及待地想去开封城中逛逛了,无奈自己还是个婴儿身。

赵德昭忽然之间闻到了酒味,然后从车窗内瞧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前面不远处伫立在一家高大的酒楼。

因为还是小孩身板,又在马车内,隐隐约约地,看不见全景,赵德昭心里纳罕道,“这座酒楼好高大,好气派啊!不知道有几层楼的高度?”

不过还是能够看清酒楼前的现状,正如书中说描述的那样:楼门前有群或蹲或站的短衫汉子,高矮胖瘦老少不齐,唯一相同之处,就是他们的眼睛一齐盯住了来往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刚刚赶到的客人们,这就是水浒传里描述的职业侍应生“帮闲”了。

看那门前的人流,想必生意是极其好的了,耳听为虚,也只能耳听了。

“贵客请往里面进!”

“哟,小二,来来来,听说此家酒楼是京城最有名的。”

“客官,请随一同上楼。”

“哎呀,客官不好意思,一楼人已经满了,请上楼——”说完,弯着身体,十分热情地招呼客人道。

然后看了看二楼,二楼人满为患,那位伙计有些不好意思了,“瞧我这记性!客官见谅!”

“哥哥,这儿人真多!要不——去别家吃去。”

“此乃京城最好的酒楼。”

“真是对不住了几位客官了,二楼人都已经满了,几位稍安勿躁,马上给安排着,请跟我来!”然后几个客人跟随小二的步子上了三楼。

“俺个乡巴佬!”一位身材粗壮、面色赤红的汉子笑骂着。

“大哥,你看这座酒楼好气派的样子!”

“没想到第一次到东京来就看到这样繁忙的景象!真是大开眼界了!”

“就是,就是!”

“真不愧是大周国的京城之地!”那几位外地来的客人围坐在桌前,侃侃地议论道。

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东京城,也是《水浒传》里的东京城,是瑰丽宋词中的东京城,如今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赵德昭的眼前。

南宋诗人刘子翠回忆东京旧事时,曾写诗赞叹道:

梁园歌舞足风流,

美酒如九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

夜深灯火上樊楼。

此刻的东京城,不正如诗人笔下的那样温婉动人。

闻着街市上飘荡而来的菜肴味,小吃味,酒味,脂粉味,赵德昭整个人都心醉了,恨不得冲下马车,携带几个好友,走步穿越其中,肆无忌惮地吃喝玩乐,看那古朴的民风旧俗,听诗人吟唱,混迹于青楼酒肆……那种情怀不正是自己所求的吗?

马车穿过长长的东京开封府街道,向右边的小巷里拐进,终于到了一座府邸门前。这是一座宅院,只见府门前的门额上写着赵府两个大字。

“老爷,我们终于到家了!”驾车的仆人说道。

丫鬟香儿抱着赵德昭下车了,怀中的赵德昭睁大眼睛,想“这就是我的家吗?这就是历史上赵太尉府邸了,真龙之所么?不过现在好普通啊!”赵德昭心里想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