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庞家兄弟
看到周义的举动,皇甫超博觉得十分奇怪,连忙问道:“嗯?什么事情?”贾静也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本来已经和船家说好了,这人船除了我们,不能再载其他人了,没有想船家现在又说还要等几个人!”周义道;船家见状,上前道:“这位公子,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是已经和这位兄弟约定好的,我这船只载你们一行人,但是昨天晚上,主家派人来说,有几位公子要座船前往长沙,所以。。。实在是不好意思!公子请您放心,绝对不是什么外人,都是我们庞家的公子和他的朋友,因为家主安排他们去游历,所以。。。”看到皇甫超博不说话,船家也知道自己做得有点过,要知道,古人都以诚信为本,哪怕是商人也会严守信誉,现在确实也是自己的原因。其实他不知道,皇甫超博是被他说的庞家的公子给吸引住了,庞家公子,难道是小鸟?不可能呀,记得小鸟应该是179年出生的,现在应该才十一二岁,按理不应该是现在出门游学的呀,那会是谁呢?管他呢,问一下不就行了吗。“公子,是这样的,您看,本来小老儿的船只到临湘,但是为了表现歉意,我才临湘下完货以后,用船将诸位送到衡山旁边的湘水边上,你看行吗?”“这个,船家,我想问一下,方便告诉我要等的是庞家哪位公子吗?”皇甫超博问道;“据主家传话的人说,应该是山民公子和马家的孟常公子两人。公子,你觉得刚才小老儿的提议怎么样呀?”“哦,可以,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等等两位公子吧。”皇甫超博道;“谢谢公子,谢谢公子,那您休息,小老儿先下去了。。。”见到皇甫超博已经同意了,船家没有口子的道谢,然后又跑回船头去了。看到周义还有点不情愿,皇甫超博笑着安慰了一番然后让他退下了。庞安民,应该是庞统的堂兄,庞德公的儿子,这就对了,按照时间上来说,他应该就是17、8岁的样子,按照古人的安排,正是出门游学的年龄。但是那个什么马家的孟常公子是谁呢?马家,马家,皇甫超博一边走一边念着,突然想到了几个人,马良和马谡,对了,三国里面不是有句话吗?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也就是说马家有五兄弟,而马良正好是季常,而马谡则叫幼常,那这个什么孟常公子应该就是马家老大了,但是叫什么名字呢?好像历史上没有呀?算了,不想这么多了,等下得好好拉下关系,要知道既然能出马良马谡那样两个妖孽的话,前面三个再差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要是能够从荆州弄走几个内政达人的话,那可就爽歪歪了,只是想想都觉得不可能,现在自己只是一个小县令而已,人家凭什么跟你呀。想到这里,皇甫超博不再多想,带着贾静来到了船尾的甲板上,看
着江面来来往往的船只和码头上面上上下下忙碌的人群,古代运输业最为便利的果然还是水运呀,难怪襄阳能够如此的繁华,要是自己有这么一座城市,那该多好。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个人在甲板上正在聊着天,突然典韦在后面道:“公子,船队已经准备出发了,还有就是船家让人过来传话,说是后面上船的几位公子等下想要前来拜会你,不知是否方便?”来了,皇甫超博心里道,就算你们不来我也会想办法去拉一下关系呀。“好的,就说我在房间内恭侯几位公子的大驾。另外,请船家准备点吃食送到我房间内,我这里还有几坛洛神纯酿呢。”说着,带着贾静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内。不过片刻时间,就听到典韦在门外道:“公子,庞公子和马公子来访!”“有请!”皇甫超博一听,马上站起来走到门口,拉开门道:“两位。。。呃,三位里面请!”为什么是三位呢?因为前面两位是不到二十岁的翩翩公子,后面还跟着一位大头大眼睛大嘴巴塌鼻梁的骚年,看到这个人,皇甫超博想起了历史上对于小鸟的描写,心里不由得一咯噔。不过,很快反应过来,将几位引入房间内,回头又对门口的周义道:“去催一下船家,看吃食什么时候可以送来,然后把我们带的洛神琼酿拿两坛过来,我要和几位公子畅饮几杯。”“见过皇甫公子,在下庞安民,因奉家父之命前往荆南和江东游学,因家人不知公子一行已经包下此船,冒昧之下就安排我等乘此船南下,实在是报歉。”为首的年青人高大约一米八左右,长相甚是端正,一进门就向着皇甫超博一辑首道;“无妨,是家将知我喜静,所以才想着包下此船,让船家不再载他人,我还在说他,此去荆南路途遥远,正好有三位公子可以有人相伴。不知这位是。。。”皇甫超博马上道;“哦,安民来为皇甫公子引介,这位是襄阳马氏的马玄马孟常公子。”庞安民忙道;“见过皇甫公子!”马玄道;“见过马公子,在下一进荆州就常听人言及襄阳马氏有五位才俊,人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没有想到今天就见到孟常公子了,幸会幸会。。。”“皇甫公子过奖了。。。”“这位是安民的弟弟,姓庞名统,尚无表字,自幼聪颖,此次也带他出来看看。阿统,上前见过皇甫公子。”庞安民拉过自己身后的骚年道;骚年上前朝皇甫超博一辑,大大咧咧道:“公子复姓皇甫,刚才又吩咐家将取洛神琼酿,难道你是长社县令皇甫超博的家人不成?”“阿统,不得无礼!”庞安民见庞统如此作派,虽然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有些恃才傲物,再加之相貌异于常人,所以常常行为异于常人,但是也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失了庞家的面子,连忙道;“皇甫公子,舍弟年幼,还请
多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