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远山的呼唤,普陀山遐想

远山的呼唤,普陀山遐想

远山的呼唤(散文)

高山仰止。每当我眺望高山,或登临高山,便会产生一种景仰感、敬慕感,如杜甫所云:“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我喜爱高山,因为高山是向上的、坚强的。它展开无畏的胸膛,英勇地向蓝天耸立身躯。喜马拉雅、唐古拉这些高山巨人且不说,就是泰山、黄山这些海拔不算太高的山也直指青天,“刺破青天锷末残。”走在黄山上,可以看到一座座山峰——莲花峰、始信峰、天都峰、石笋峰……它们如尖尖挺立的枪刺,刺向苍天。有了这些耸入云端的山峰,高山便骄傲地挺拔起陡峭身姿,显示出“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宏伟气势。

站在山下仰望,我会为山峰的巍峨、峻峭所震撼,为它的昂扬不屈而折服。世俗向来认为苍天是最高、最大的,可是山峰却向苍天提出挑战!坚硬如铁的石壁支撑着山峰。千百万年,它默默耸立,不畏风雨、不慕繁华,“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攀上峰顶,俯视四野,我感到自己的气魄在增长、心胸在扩大。无限江山尽收眼底,而山脚下的河川、村庄又显得那样渺小,真可谓“登泰山而小天下。”人杰大都喜爱登峰远望,就是为了蓄养这种天地之气吧?

高山的动人心魄,还在它的丰富与深厚。它有陡峭的高峰,也有幽深的峡谷,有长长的山脊,也有坦缓的平台。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山中漫步,我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走过艰险的“百步岩”,又看到岩壁兀立的“一线天”,穿过萍踪侠影的“仙人洞”,又突逢天外来客“飞来石”,大山常常使我感到神秘,又时或引起我的惊奇。在山中我仰天长啸,悠长的回声一波一波传回耳鼓,这使我更深切感受到大山的空旷、奇谲与深厚。

高山不但“阴阳割昏晓”,也确实“造化钟神秀”。青山如碧,远山如黛,树木是山脉最好的衣裳。浓密的林木遮蔽了山脉裸露的皮肤,使山脉显得英俊,生气蓬勃。绿荫屏退了骄阳的炎热,使青山清幽、凉爽。不同地域的山脉林木也不同,山脉的风度由是各异。看看那独特奇异的黄山松吧,给黄山增添了多少轻灵雅秀啊!再看看庐山上繁茂参天的古木,给庐山增添了多少幽深古朴。而青翠丛密的修竹,则使井冈山亮出独有的风姿。

缠绕着山峰的白云,是山脉身上的飘带,它轻盈飘渺,使山峰显出潇洒、仙逸之气。在山顶眺望舒卷飞扬的云海,就如进入了蓬莱仙境,飘飘欲仙,人好象不是在山顶,而是到了天上。有时山上的白云又是一朵一朵的,从远处看,它就象白丝线绣成的花朵,点缀山峰绿色的战袍。

逶迤的溪流、清澈的潭水,雪白如练的瀑布,是山脉身上银制的佩饰。它们闪闪泛着银光,为英俊伟岸的主人增光添彩,也为山中的游子添加了不尽的情趣。“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有了溪流、清潭、瀑布,山就不但有了仁,也有了智,它不但是仁厚的,也是灵动的。我不会赋诗作画,但面对山脉的雄奇和神秀,却总是升起翩翩不绝的诗情画意……而面对山脉的仁与智,胸中升起的则是真诚的敬意。

我登临过不少山脉,但我深知,世界上的山脉是永远走不完的。坐在家中的窗台上,我似乎听到远山在呼唤,我要不断地去攀登、攀登……

普陀山遐想

来到舟山群岛的普陀山,第一个感觉就是名符其实,真正的海天佛国。山上山下遍布佛寺,或黄、或红,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各处景点,题字也大都与禅宗有关,如观音道场、珞迦慈航、碧水禅心,心字石、盘陀石、二龟听法石等。

普陀山四周环海,海上是天,海天相接,融为蓝色的整体,称为海天相融,或天海一体,都很恰当。那么海天相融中的普陀山称为海天佛国,也是很恰当的。

除了蓝色相拥,佛国还有绿色浓荫和白色沙滩掩映。走入石板铺就的小道,进入佛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诗句会不觉间响起在你的耳边。“天下名山僧占多”,为什么佛寺大多修建在清幽的山林中或海滩边呢?我同一位寺里的禅师探讨这个问题。他想了想,捻着紫红光亮的佛珠说:“佛家是讲究出世的,所以要远离尘嚣。”禅师说得很有道理,我点头表示信服。

我又谈了我的想法:“僧人是讲究修行的,这需要清静。所以佛寺大多建在清静的山林中或海岸边。”

“然也,善哉,善哉。”禅师微笑着点头。

顺着禅师的话语,我思想:佛教是尊崇行善的。四句偈概括无遗,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又规定,要行十善,何谓十善?即:永不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等十种恶行。

哲学和佛学都认为,“善”有遵循客观规律的意义。故佛学尊崇自然,追求清幽、清静、洁净的环境。提倡绿化、保护环境。在这一点上与我们现在要建设、保护青山绿水的宜人环境是合拍的。

佛学也提倡遵循人性的规律,人与人之间要友善,人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慈祥。对违反此义的“十恶”要坚决制止。这一点与我们现在建设和谐、友爱社会相合拍。佛教反对贪欲,这也与我国现在的严厉反腐相合拍。一些**官员纳贿收了不少用金、玉、象牙、玛瑙等珍贵材料制成的佛像。可他们如果真正向佛,就不会贪婪**了。佛学中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千百年来助力着人类的前进。这也是佛教历经千年而不衰,历经磨难而犹存,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原因吧?

我一边在各个寺庙间和美景间游览,一边遐想着……

走累了,我坐在一棵大樟树下休息。不觉听到身旁两个游客的交谈。一人说:“大姐,你来这里寺庙烧香是为了给孩子的学业祈祷祝愿么?”“是呀,听说这里的佛法力很强的,我想向佛祖祈祷保佑我儿子考上好大学呀。你呢?也是为孩子要参加高考来祈祷的么?”“也是呀。我们旅游团里一多半人都是为孩子高考顺利来祈祷的。”“我们团也是。”

听着这交谈,我想,现在的家长真是重视教育呀,不辞路远辛劳专程来这里为孩子的学业祈祷。我在心里祝福她们心想事成。我看着一名读书的僧人又想,佛教也是尊崇向学的,不少禅宗大师都满腹经纶,学问深厚。名扬海内外的艺术、佛学大师李叔同也曾到普陀山钻研佛学,并向他最膺服的印光大师参礼,拜其为师并赞曰:“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与一身,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出版学,环境科学诸方面也卓有成就。李叔同在禅宗里称弘一法师,如果我们能悉心学习他的学问和为人,当也会学业、修养精进的。

来到海边的“不肯去观音寺院”,这里沙白渚碧,树绿花红,风景怡人。回望普陀胜境,处处令人留恋,我也有了不想离去的心境。如果弘一法师还健在,还于普陀山修行,我想在此拜他为师,学习、研修学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