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尾声(九)
“你们为什么还在继续审判?”
史密斯将军情绪激动地看着王老虎,无力又悲愤地控诉道:
“我们已经按照你们的要求接受采访、录制视频、抗议政府,在劝降的时候也尽心尽力。
为什么那个所谓的军事法庭依然存在,还在对将军们进行审判?”
史密斯、史迪威将军和关岛基地司令汉克中将每天都能看哈尔西中将和库尔特中将被审判的画面,看着两位将军在法庭上垂头丧气,他们心里难免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又想起自己等人在中夏的要求和胁迫之下作出的不利于军队和国家的事情,心中的郁闷越积越多。
忍无可忍之下,史密斯中将终于大声的控诉起来。
王老虎和杨富贵的表现颇为平静,后者看了3位将军1眼,淡淡的道:
“那是因为停战协议还没有签署,双方还没有就战俘的审判问题达成1致。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这个回答你满意否。”
史密斯将军的气势顿时就弱了下来。
杨富贵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华盛顿不愿意尽快签署停战协议,也就是说华盛顿不关心他们这些为国效力的军人。
在史密斯、史迪威和汉克等人想来,无论双方的谈判进行到哪1个阶段,华盛顿都应该立即想办法保证被俘官兵的安全和自由,尽快将官兵们接回国与亲人团聚。
可事实却与之相反。
军人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心里憋屈郁闷,却无法对着中夏军人发泄。
王老虎扭头对3个将军说道:
“你们应该觉得庆幸。
因为你们要么是主动投降的,要么就是非常配合我军工作,这才逃脱了走上军事法庭的命运。
否则的话……哼哼……
1个自诩为保家卫国的军人,如果被敌国所审判,那将是何等的屈辱。
军人战死沙场是光荣,站在他国的审判庭上,听着法官将自己引以为豪的事业说成犯罪,简直是奇耻大辱。”
3个将军同时垂下头,他们的确万般不愿意接受中夏军事法庭的审判。
诚如王老虎所说,屈辱是最不能接受的。
王老虎稍稍缓和了1下语气,又道:
“虽说上面要求停止进行劝降,但是包围圈里的美军部队还有10来万人。
停战谈判不知还要持续多久,缺衣少食的10万军人是否能够等到那个时候呢?
我的想法是你们继续与包围圈里的军官联络,让他们看清楚时局,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政治家们根本就不关心军人的死活,要想能够吃饱饭、穿暖衣,唯1的选择就是向中夏大军投降。
投降之后保证所有军人的人身安全,给予他们1定的自由。
如果能够把这件事情办得飘飘亮亮的,我们会考虑丰富战俘的生活。
比如举行1场战俘运动会之类的。
等到遣返回国的时候,官兵或许还能带上几枚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运动奖章。”
史密斯3人快速地交换了几个眼神。
因为没有空投物资补给,也得不到周围日本百姓的支持,包围圈里的美军部队的确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他们在心里深深的叹息了1声,然后缓缓点头同意王老虎的要求。
中夏在本州岛上又成立了1个军事法庭,主要任务是审判日本百姓、日本军队和日本政客中间的法西斯主义分子,切实推进倭国最终解决方案的施行。
在对待法西斯主义分子的时候,中夏方面毫不手软,宁抓错不放过。
军事法庭的目的是保证所有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日本人接受惩罚。
各地人心惶惶,惊恐不安,但是却不敢反抗。
。
次大6。
肯德尔中将正在谨慎的组织次大6地区的美军部队撤离交战区域,在整个停战谈判期间,从次大6撤走的美军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
眼见停战谈判1时半会儿不可能有结果,肯德尔中将加快了撤退的速度。
美军撤离之后,中夏的装甲部队接收城市和乡村。
双方1进1退,脚步基本协调1致。
北平已经给张胜清总指挥下令,除了要求尽快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建立基层政权外,还让军队配合联合国的行政人员正式推进分治方案的施行。
因为要将整个地区划分为多个国家,工作量空前庞大,因此联合国派驻的行政队5也可称浩荡。
随着美军的撤离、联合国行政队5的进入,南亚的局势越来越混乱。
狂热的宗教分子和政治家们争权夺利,因种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产生的冲突层出不穷。
南亚的老百姓或因宗教信仰、或因种族差异,而形成1个又1个独立的小团体。
这些小团体之间相互攻讦打压,谁都想要在分治方案中分1杯羹,占据1片独属于自己的土地。
他们受够了和异教徒1起杂居的日子。
卡拉姆昌德还在外面不断奔走呼吁,希望能够保存地区的统1。
可是南亚人却自己先乱了起来,还没等联合国行政人员正式着手工作,他们便用暴力手段占下了1片片土地。
城市里的混乱愈演愈烈,乡村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广。
流血事件已经不足为奇了。
南亚新军得到了美军淘汰的武器装备,但却无法掌控整体的局势,他们在辛格的指挥下,控制了孟买1代最为繁华和富饶的地区。
等到混乱稍稍结束,准备正式开始工作的联合国行政人员惊讶地发现,整片地区已经被分成了8块。
总体上与联合国分治方案相符,考虑到了宗教、种族和文化的差异。
经过1番艰难的斗争之后,有着共同信仰和共同习俗的人终于迁徙到了1起。
不清楚有多少人在这场斗争中丧生。
过了20年之后,等到地区局势稳固,依然无法统计出详细的数据。
当后人想起那段黑暗却又令人壮怀激烈的时间时,无不唏嘘感慨。
联合国的历史文件中对这段时期的记录也非常少,部分文字甚至模棱两可,无从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