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再去后山
谢薇顺着他们的目光也看向了秦湛,一脸不解。秦湛也是一脸疑惑。那位婶子笑着解释道:“这呀,都是因为你家相公看起来太瘦弱了,别人根本不相信他能打死一头野猪,所以,你的野猪肉才会不容易卖出去。”“你再看看你大叔,像他这样人高马大的,别人一看就相信了。”谢薇:“……”秦湛:“……”原来竟然是这样的原因。谢薇看了一眼秦湛,轻轻点头,眼神颇为认同。确实挺瘦弱的,难怪她说野猪是他打死的,那些人的眼神都不太对。秦湛看谢薇的表情就知道她想什么,他张了张口,却又不知该从何开口,只能一脸郁闷地闭嘴。两个人跟那对卖菜夫妻道别后,秦湛以为谢薇会回村,她却往城里去。“你还要干什么?”谢薇高兴地扬起了钱袋子,“我有钱了,当然是买东西。”谢薇买了一辆牛车,又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米面粮油这些,想了想,又狠狠心给茂儿和茵茵买了一些零食。这才准备回村。秦湛忽然一脸祈求地看着她,谢薇皱了皱眉,紧紧护住怀中的钱袋子。“你想干嘛?”秦湛嘿嘿一笑,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家酒坊。“你昨日买的那个‘千日醉’,能不能再买一坛?”他已经很久没喝酒了,昨天闻到那个酒香,就馋了。谢薇把钱袋子一收,坐上牛车,“要买自己买去。”随即叱喝一声,赶着牛车回村。秦湛望了酒坊一眼,只能低叹一声,转身而去。回村的路上,谢薇数了数钱袋子里的钱,还剩下七十二两银子,加上她刚才花去的十五两银子。也就说,那半头野猪竟卖了八十七两银子!意识到这一点,谢薇眼睛一亮。这可比卖鱼赚钱多了。不过她也知道,那深山老林里,想再捕杀到一头野猪没那么容易的。这一次,只不过是她和阿战的运气好一点。但是那天她只走了一半,山顶还没去过,有时间她一定要再去看看的。说不定还会有其他什么珍稀贵重的药材呢。心里这样打算着,很快就到了村里。谢薇把村长家的牛车还了回去,余大娘见她买了新的牛车,笑着说她能干。因为谢薇是租的牛车,眼看租车时限没到她就还回来了,余大娘过意不去,好说歹说的,非要给谢薇一只鸡。谢薇推脱不掉,也就接受了。“哦对了,大丫你等等。”余大娘说着,又慌忙进了屋。没过多久,她拿了两双棉布鞋出来。“这是你上次让我给你家弟弟妹妹做衣服剩下的一些边角布料,我想着你一个小姑娘连件好看的衣裳都没有,我就用这些布料给你纳了两双布鞋,你瞅瞅,行不?”谢薇一脸惊讶地接过那两双崭新的布鞋。一双蓝色,一双粉红色。鞋面上还绣上了好看的荷花花纹,一只蜻蜓落在荷花上,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乡下人的手艺,是粗糙了点,你别嫌弃啊
。”余大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着,她知道,谢薇以前是县令千金,这些女红活自然是不在话下。谢薇惊喜地道:“怎么会呢。大娘你这手艺真好,这花也绣得太好看了。”余大娘笑笑着道:“这绣花可不是我的手艺,是我家小儿媳做的,她娘家是开绣房的。”“哦,难怪手艺这么好,替我谢谢三嫂。”“谢啥,都是乡里乡亲的,客气了。”谢薇突然道:“大娘,我回头能跟你学做衣裳和鞋子吗?”余大娘微怔,又爽朗地一笑,“这有啥的,等你不忙的时候,尽管来找我。”“哎,好嘞。谢谢大娘!”谢薇高兴地跟余大娘道别回家了。她想着,以后她总要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像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她都要慢慢学习才行。不仅是做衣裳,做鞋子,还有种菜园,种庄稼…………下午的时候,谢茂和谢茵上学回来了。他们两个人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开心得很。路过的村里人遇到了,不由得好奇地问:“茂儿,茵茵,你们两个干啥了?这么高兴?”“我们放学回家呢。”谢茵甜甜地回道。“放什么学啊?”“姐姐让谢邺叔教我们读书写字呢。”“啥?”那人一脸惊异,随后好笑,“你一个女娃娃,读什么书?”谢茵顿时有些不高兴了,谢茂拉住她,怼了那人一句:“我妹妹要读书还是要怎么样,关你什么事?”那人一脸莫名其妙,看着两个孩子离开的背影,他心里只觉得疑惑不已。这事他很快就回家跟他娘子说了,他家娘子又转身跟隔壁家的人说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村里人都知道谢薇把弟弟和妹妹送去读书了。大家对这事基本都是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像他们这样的乡下人,读书是奢侈的,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谢家刚分了家,谢薇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要养活弟弟妹妹都不容易,居然还把他们送去读书?真是脑子坏掉了。老谢家的人也听说了这事,他们还知道谢薇卖了那半头野猪,给家里添了一头牛车的事。他们心中又羡慕又嫉妒又恨,却又毫无办法。谢薇可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她照样每天早上送谢茂和谢茵去上学。为了方便他们装书本,她特意去找余大娘学了一些针线活,然后亲手缝了两个简单的斜背带书包。一个蓝色,一个红色。看着谢茂和谢茵背上书包的样子,她满满的都是骄傲。秦湛在一边盯着那两个书包看了看,几乎是毫不留情地嘲笑道:“这还是我第一次见这么丑的针脚。”谢薇:“……”她拧了拧眉,正要说话,谢茂道:“我觉得姐姐做的很好。”谢茵也道:“对,我也觉得姐姐做的书包最好看,阿战哥哥你好坏!”秦湛:“……”谢薇挑了挑眉,满脸的得意。她就算做得丑又怎么样,反正她弟弟妹妹捧场就行。这一天,谢薇等谢茂和谢茵去上学了后
,就背上了背篓,带上了一些干粮,准备再去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