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的要调到城里
三天后,父亲于明帆办好了出院手续,带着于远踏上回家的路。
上次于明帆回村拿换洗衣服时,就骑着他那辆旧“凤凰牌”自行车返回乡里,于远大病初愈,于明帆担心他身体虚弱,毕竟从乡里到村里走山路有五里,走大路就更远,现在是雨季,大路是黄泥路更不好走。
坐在自行车的后面铁架上,听着自行车脚踏咯叽咯叽的声音,于远感到好幸福。
虽然经过几天的相处,于远已经从重生的激动中恢复过来,但能看到年轻时的父亲,而且他还知道母亲这个时候已经走到外村,在山路和大路的交叉口等着自己,于远又激动起来:年轻时的父亲给了自己一个惊喜,自己同样忘记了母亲年轻时的模样,等会儿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母亲呢?
乡里连接山路的大马路有两里路左右,自行车不停地避开水坑,颠簸得厉害,于明帆歪歪扭扭地骑行着,不知不觉就进了山路,平路上都不慢,就是翻过山坳时要下来推车花了点时间。
很快就看到了村里的那条黄泥路,于远从父亲的腋下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碎花衬衫的熟悉身影,眼睛一下子就模糊起来......
自行车还没停稳,于远就跳下来,一下子扑过去抱住了母亲,刚叫了一声“妈”,就忍不住哭出声来。
于远的妈妈程桂兰有点莫名其妙: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儿子哭的这么伤心?程桂兰从于远的肩膀上伸出头来,看了看于明帆。
于明帆摇了摇头。
程桂兰不停地拍着于远的后背安慰他,追问他到底是怎么了。
于远不断地摇头,用手背擦干眼泪。
可怜的于明帆夫妇哪里知道,他们以为很简单的生病住院几天,对自己的儿子来说是整整25年,甚至是从上辈子回来重新和他们在这个时空里相遇!
于远平复了心情,一家人就往家里赶去。
到了家门口,于远又停下了脚步,于明帆夫妇好像已经习惯了儿子今天神神经经的表现,不再理他,自顾自地进了家门,把他一个人丢在大门口发呆。
于远看着眼前这半栋曾经无比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泥土房子,心神一阵恍惚。
上辈子应该就是从这一年起,回到这座老房子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可这座房子却承载着自己儿时的记忆,也承载着父母艰苦的一生......
于远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现在一切都会不一样的,我一定会做好一个让你们骄傲的优秀的儿子!
一家人吃过晚饭后,乘着父亲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的时候,于远悄悄地把妈妈拉到了另一个房间。
“妈,跟你说个事。”于远拉着妈妈的手,斟酌着怎么说。
“嗯?”程桂兰总觉得今天儿子奇奇怪怪的。
于远,“妈,你相信神仙吗?”
“神仙这种事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程桂兰说,“儿子,妈妈不是经常跟你说,离地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要有敬畏心吗?”
于远一听,哟!妈妈好像也不是那么迷信啊!这样一来,可就不知道她还会不会相信自己编的鬼话了。
程桂兰看他在那里发呆,不耐烦了:“儿子,我怎么觉得你今天奇里奇怪的,没事我看电视去了。”
“妈”于远拉住妈妈,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我这次生病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有个神仙告诉我很多事,而且真实得就像我自己在那个画面里一样,其中有件事他说很快就会发生。”
“什么事?”程桂兰随口问。
“神仙说,县里这次想调爸爸到城里教书,妈妈你可能不同意,会错过好机会。”于远回答。
程桂兰伸手摸向于远的额头:“儿子,你是不是烧还没退?”
于远拨开妈妈的手:“妈,烧早就退了。”
“那你怎么满嘴胡话?还神仙呢,真的有神仙他凭什么找你一个少年人说?跟我说不行吗?”程桂兰不满地说。
“那我怎么知道?说不准你儿子是神童呢。”于远假装生气地撅起嘴,把头扭到一边。
“好好好,如果真的有县里的通知来,我就信你,行了吧?”程桂兰知道儿子病刚好,也尽量顺着他。
于远也不再多说了,他相信过几天县里通知到了后,妈妈肯定会忍不住来问自己的,到时再借神仙的口,简单讲一下以后城里会很好,粮食会越来越便宜,应该就搞定妈妈了。
在家里从来就是妈妈说了算,其实上辈子于远也知道大概的原因----爸爸于明帆九岁丧父,毕业前于远的奶奶也去世了。于远的奶奶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小儿子会读书,她就一定要把他供出头!当然,这其中应该也向于远的两个伯父拿过钱。
奶奶去世后,爸爸于明帆还差半年师范毕业,两个伯父马上不理了,最后的半年于明帆只能休学,毕业证是好几年后才补领的,所以也没有可能分配工作。
而且,祖上的宅基地和菜地,于明帆一块都没有得到。
于远不知道父亲那个时候到底是如何挣扎才活下来的,只好像听说是租住在一个好心人的一间没有窗户的柴火间里。
于远的母亲程桂兰人长得瘦瘦小小,身高还不足1米60,但做姑娘时就曾经得到过生产队“生产铁娘子”的称号,是个很好强的女人。
听说程桂兰是自己死活要嫁给于明帆这个农活都干不好的穷小子的,于远的外公极力反对,程桂兰就自己搬到小黑屋和于明帆住到一起,外公没办法,只能量一斗米作为嫁妆,表示同意他们俩的婚姻。
于远就出生在他父母结婚的那间小黑屋里。
幸运的是于远出生后不久,县里就决定聘于明帆当代课老师。在当时,代课老师工资很低,而且要到离家很远的另一个乡里。但程桂兰很支持丈夫,让于明帆放心去教书,她会带好孩子种好地。
两年后,教育局考核通过了于明帆的教书水平,于明帆自己也联系母校补领了毕业证,才终于调回了自己家所在的这个乡里,但于明帆是不停地变换工作的乡村的,每一两年就换一个村,家里的农活全部压在程桂兰一个人的身上,哪怕于明帆在“双抢”时会回来帮忙。但一介书生的于明帆,干活确实干不过程桂兰。
所以,在家里程桂兰说了算,最大的原因是于明帆感激妻子不嫌弃自己这个穷小子;也是有妻子的支持,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吃公家饭的工作人员;而且妻子一个弱女子还辛辛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
久而久之,一切程桂兰说了算。
......
1996年7月17日,村里接到乡中心小学校长的电话,让村干部通知于明帆第二天赶到县教育局开会。
送走村干部后,程桂兰看儿子的目光就开始有点怪怪的。
第二天一大早,于明帆就乘早班车赶往青山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