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鬼谷神谋 > 第四百零五章一双鞋子

第四百零五章一双鞋子

第四百零五章一双鞋子

夜已深,人犹在。

李悝依然站在坟前,身影更加孤单。

“你来得有些晚呀!”

李悝并未转身,像是对着自己的坟在说话一样。

可刚才还是空空的菜园子,此时已站着另一个黑衣人,正是从江边赶回的王禅。

“李叔叔别来无恙,实耗费了小子不少清泪。”

王禅还是十分激动,知道李悝未死,此时就站在他的面前,可他的话却又说得有些孩了气。

“你长大了,却还是没有长大,天地之间,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万物皆是一样,你能有多少泪水祭奠这些逝去的生命。”

李悝并不觉得惊异,也不惊喜,他知道王禅还是会来找他的,而且他也知道王禅始终还是会长大的,一来就给王禅点拔着大道之理。

“不错,确实如此,人只是万物之一,可人却是这万物之中的精灵,人有感情,就会流泪,人若无情,泪又有何用,天地生万物,每一件东西都不该是无用的,像眼泪。”

王禅回复得十分轻松,这让李悝都未曾想到,王禅的悟性之高,并非只在年幼之时。

一般少年天才,长着长着就会慢慢的趋于平庸,越长大悟性就会越差,可王禅不一样,年幼之时的聪慧与现在的聪慧相比,实不足道也。

他是越长越聪慧,越长智越开,悟性越强。

“嘿嘿,狡辩,你不是万物,焉知万物无情,天下雨,大地湿,万物生,雨水难道不可以是天的眼泪,难道真的无情吗?”

李悝在王禅面前,始终还是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身姿,纵然现在王禅已经比他还要高了,但王禅却有意选了一个低位,这让站在坟台上的李悝看起来比王禅略高一些,就像是一个背影画了副画一样。

“李叔叔就是有天地仁心,能体贴万物之心,万物之命,小子自愧不如。”

“你变了,变成十分有谋略,你如此说来是为了责备我草菅人命,谋害楚都一十八个无辜百姓,造成楚都百姓恐慌吗?”

李悝略带生气,反问着王禅。

“小子不敢,只是有疑。”

“大周天下,还有你鬼谷王禅不敢做的事,你不是已经解开了我所布之卦吗?

为何还会有疑?”

王禅一听,摸了摸头,上此时脸上的黑布已经拿下,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回李叔叔,刚才得李叔叔一提醒,小子才想起来,今晚本来已解了两个卦,可尚余最后一卦未解就出来了,就匆匆而出,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辜负李叔叔的厚爱了。”

李悝一听,还是一震,他布了此九宫八卦之局,原本以为至少要王禅几天时间才会想得到,可王禅第一天就已知道他所布九宫八卦。

而且今天他就能画出自己的背影,说明他已明白其中之意,可现在听来,他竟然没有解完七卦,只解了几卦就已猜到是自己作的案,自己就是楚都九宫连环杀手。

如此看来,自己辛苦所布的九宫八卦,在王禅面前实在是有些不值一提,王禅该是早就认定了结果。

想到时这里,李悝也是叹了一口气,有些失落,自己的得意之作,在王禅面前竟然如此不堪入目,毫不费力。

“既然如此,那就在这里解一解下一卦吧,让李叔叔了识一下这些年你的进步,对于八卦易理的领悟。”

李悝也想知道王禅对八卦易理的深度,虽然他也是此道高手,可易理之深,已远超人之所想,越往下解,就会发现易理所含天地之道,实囊括苍穹。

“那好,小子在李叔叔面前也就献丑了,还望李叔叔莫怪。”

“说吧,不必因为我比你年长而有顾忌。”

王禅放下手中的剑,顿了一顿开始解楚都九宫八卦中的最后一卦,也就是九宫两条斜线所产生的卦像,皆是山雷頣卦。

“山雷頣,实也是上上之卦,卦像有言:太公独钓渭水河,手执丝杆忧愁多,时来又遇文王访,自此永不受折磨。

山在上为客卦,雷在下为主卦,动静相交,也算是阴阳相合。

頣为养,春暖万物养育,依时养贤育民。

阳实阴虚,实者养人,虚者为人养,自食其力。

前两卦分别为水雷屯卦,火雷噬嗑卦,一卦为屯积而发,建功立业的过程。

二为处理矛盾善用狱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在于刚柔并济。

那么这最后的頣卦就是如此,山下有雷,含地而化,故万物苟得其养而生生不息,这是颐卦之象。

君子观此卦像,思创业唯艰,唯含弘广大则不失其养,从而当慎言语、节饮食、颐养天下。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頣卦于人倡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下六卜,其实就是讲解一个过程,让人自頣而頣人之时一定要固守正道,而不可误入歧途。

此卦实是整个九宫八卦的终结,却又好像是好始,整个九宫八卦,若依此时楚国形势而解,到也不失李叔叔宏志,只是可惜,小子非是太公,太公六十甲子而遇文王,而小子这才一十三岁。

楚王也非文王,只是一个王候而已,治楚非是治天下,李叔叔一片好意,小子实只能心领,至于将来如何,小子也不敢奢求,只望楚国能如叔叔之愿即可。”

王禅把最后一卦简单解完,并不哆嗦,在李悝面前解卦就要简单得多,都是通晓之人,一点就通。

“不错,你解的卦解实符合天地之道义,实也难得,可你为何未解完此卦就已认定杀人都是我吗?

这一点我李悝自负布此九宫八卦之局还没有什么毛病,不懂此道之人,纵是破一万年也不会破解此案,可你第一天就解了九宫八卦,而且未解完卦意就知道凶手,听闻你解这几卦也并非像其它人一样,一次解完,像是并不在乎,也不急着知道凶手一样。

这又是为何?”

李悝现在对王禅十分有兴趣,一是他也是一个极度自负之人,不相信王禅竟然才解几卦就推测出自己是凶手,更何况自己已算是死人,在楚都人人皆知,连王禅也来坟前祭拜过,就如王禅刚才所言,还妄费了不少清泪,可他为什么能反转得如此之快,这在李悝心里实在不解,也不得不低声下问王禅。

“哈哈,有劳李叔叔垂询,其实小子并不用解这七卦就已经知道此案是李叔叔所作,所以小子虽然已知此七卦,却并不急着解,只是还没想好如何面对李叔叔而已。

小子自小受李叔叔教诲,察物观人知时造势,所以小子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好奇,也特别善长观察细节。

而小子在李叔叔卧房之内住了一宿,见李叔叔的卧房清净如一,物什布置整齐,条理清楚,并无人动过。

这说明平时李叔十分注重家居环境,有条不紊,并不像小子一样,有时会胡乱放错位置。

第二方面也说明李叔平时清廉如水,卧房之内并无什么繁杂之物,而且去世一年多,竟然连小偷都懒得光顾其卧房。

小子心里也是十分敬佩,也十分痛惜,可小子却发现,这卧房之内少了一样东西,应该是叔叔在意之物,这就让小子有些费解,如此推论,小子对李叔之死也就有了疑惑。

若说李叔入了梦魇之局,纵然是中了其梦魇之术,怕也有能力自保一时,不会自寻死路,自绝于梦魇之中。

所以当小子看了九个命案现场,组成一个九宫八卦之局时,小子就已确定此案当是李叔所为。

杀人不图财,亦不为仇恨,更不是报复,也并非真的制造恐慌。

若说恐慌,在楚都死十几个人实在太过平常了,当年吴国攻入楚都,不知死了多少人,楚国这些年战火不断,早就看淡生死了。

那么谁又会如此周折呢,谁又对易理如此痴迷,谁又会作此大案而不怕被人怀疑呢?

自然是一个不会被人怀疑之人,而在楚都能布此局者,也非李叔叔不可了。

从目的上来看,能布此局,又会给谁看,若是精心布置,无人欣赏,那又有何用,行凶者自然不会如此愚蠢。

而当时正好小子来楚都,也算是精通于易理,那么此案就是布予小子了,似乎此局也想考较小子所学易理。

由此可见如此苦心布局之人,自然是小子认识的,若不认识小子,布此局又有何用。

而在小子认识的楚人之中,当然也只有李叔叔您了。

所以,小子根本不解此中之卦,就已知作案之人是李叔叔您,这就是小子推测的凭据。”

王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也是让人十分意外,可他的推理总是让人无可挑惕。

李悝一听,再次长叹一声,实在感叹于王禅的聪慧。

他精心布置,可王禅才只探了一个开头就已经知道结果,就好像是一个人与人聊天,才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一样,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长叹之余又冷笑两声,算是一种自嘲,也算是一种无奈。

“刚才你说在我卧房里见到的,这本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凡了解本人之人,他们都知道本人一向有条有理,卧房之内当然也不会紊乱,可你是因察看到什么不对才会对此有疑惑的,刚才为什么又欲言又止呢?”

“哎,实不瞒李叔,此事小子本不愿提,可若是不说李叔自然好奇,可若是说了,又怕将来被母亲责罚。

不过既然李叔再次垂询,小子也只得如实相告。

小子发现,李叔卧房里少了一件东西,那就是当年我母亲送给李叔的鞋子。

若是李叔真的死了,依例全身上下自然会换成寿服,连鞋当然也要换下来。

那双鞋子也有数年,自然会陈旧,那么它该置在李叔的床下,或者其它地方,可小子四处找来,却找不着。

所以小子推测是因为李叔一直穿在身上。

那么由此证明李叔之死,其实只是对外的一个骗局而已。”

王禅说完,李悝也是低头看着自己脚下的一双布鞋,虽然有些阵旧,可却十分适脚,李悝一直穿着这一双当年王禅母亲王彩霞送与他的鞋子。

却不想自己精心布局,却败在一双鞋子之上,任谁也不会想到。

此理若不是王禅,任谁也不会注意得到,可那时王禅知道此事也才六岁,可见王禅的观察是如何敏锐,而且分析又是如此合情合理,让李悝都只得自叹自怜,再次自嘲一笑。

“你这个小子,实在是让人太多意外,实不该如此聪慧,实不该懂如此多的人情世故。”

王禅听了,不知道是喜还是悲,他的母亲守节尽忠,当年对李悝虽然欣赏,却并无爱意,可李悝却因此喜欢上了他的母亲,这一点纵然李悝不承让都不行了,这一双普通的鞋就已经道尽一切。

“既然如此,那今夜你来访我,又意欲何为呢?”

李悝恢复常态,又不像常态,语气里逞着一股冷气,话语像出自一个死人之口一样,让王禅倒吸一口气,他知道该要面对的,终归还是逃不掉的。

【作者题外话】:前面留的一些小坑,现在也基本补平了,胜玉当时的留书,王彩霞的一双鞋子,等等这些细节其实并不显眼,可在此书之中有的时候却会无意之中显出他的作用,包括接下来的两章,王禅面临生死决择之时,救他的总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将来还会有大用,包括六个阴阳古币,李悝最后送他的东西三个铁环。

而写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知道在本人的笔下,人都要经过一些事才会真的成长,比如对生死的面对,比如对昔日故人,亲人以及友人的决择,正是不经一事,不解一世,王禅从一个少年郎真正要成长为一个让人神魔惧怕之人,要解悟天地之道,也并非只凭悟性,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躇而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