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高考状元的好苗子
语文老师终于有了反应。她把陶丝丝的那份试卷往边上拨了拨,敷衍的嗯了一声。“行了,你出去吧,记住别在门口瞎晃。”陶丝丝在班上向来众星捧月,各科老师都拿她当香饽饽,从没受过这种冷遇。她刚想说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突然发现老师看的那份试卷上写着池虞的名字。这个发现让她瞪圆了眼睛,不知道一个垃圾的试卷有什么好看的。而语文老师发现她一直杵在旁边挡着光线,抬头皱眉问她:“有问题吗?”陶丝丝看不上一切不知上进的差生,觉得他们都是废物,不配得到自己的关注。这个池虞跟一般差生最大的区别是她长得比别人稍微漂亮点。但是同样的一无是处,就是个花瓶。语文老师许是来例假了,心情不好,不想搭理她,才不是在欣赏池虞的作文。如此安慰了自己一番,陶丝丝心情又好了。“我就是觉得我这次作文写得很不错,老师您没事可以帮我看看,等会下课,我去办公室跟您探讨一下。”陶丝丝的口吻,就好像她是语文老师的老板,要员工快点把方案赶出来,她急着要用。她背景厉害,语文老师心里再不舒坦,也只能忍,皮笑肉不笑的说:“等我有空的。”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池虞用了差不多的时间交卷,数学老师胖墩墩的,满脸慈悲,像一尊弥勒佛。他倒是没有提前批改池虞的试卷,只粗略看了两眼,发现她后面的大题全部写满了,心想这差生的态度不错啊。数学老师上午请假了,完全不知道语文老师监考完后,回到办公室把池虞一顿夸。整个办公室都看过池虞那篇作文,连最吹毛求疵的教研组组长,都给了池虞高评价。原本几天前,池虞也是办公室众人讨论的焦点。那时候大家得知一班班主任收了个考试回回零分的关系户,纷纷心疼她。看完作文后,又开始羡慕她了。这孩子一看就知道是天才,天才都乖戾,考零分或者考满分,全看自己心情。好在零分时代过去了,她既然愿意把作文写得这么漂亮,就代表她认真了。一时间,大家都在恭喜班主任,捡到宝了。班主任可没那么乐观,她笑着摇头:“你们也太理想化了,现在偏科的孩子少么,保不齐她就只喜欢语文。”擅长的,喜欢的学科考一百四以上,学不进去的,讨厌的科目,考个位数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坐她旁边的英语老师不以为然的说:“下午考数学,等老赵拿着试卷回来,咱看看不就知道了。”老赵抱着试卷回到办公室,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众位老师一拥而上,混乱中,老赵手里的试卷不知道被谁抢了过去,他连连惊呼:“哎哎,你们干嘛呢?”有人将池虞那份满分语文试卷拿给他看。老赵作为教数学的理科生,虽然对语文不太精通,但也知道语文这门课,基
本上没可能得满分。他诧异的望向语文老师,“这……标准答案?”语文老师脸上的笑容根本藏不住,“你看看写得谁的名字。”池虞,他们几天前集体吐槽过的那个差生,老赵当然记得了。“偏科?”老赵第一个念头跟班主任不谋而合。他们交流的这会时间,已经有别班的数学老师把池虞的试卷批改出来了。围在周围的老师们从试卷第一题看到最后一道,已经被惊呆了。数学试卷的答案基本都是固定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班主任之前那番话,其实也有道理。大家就是想证实一下,池虞到底是偏科,还是真天才。结果出来了,又一份满分试卷。班主任拿着池虞的数学试卷,不淡定了。“语文和数学,一个文,一个理,如果两个都精通,那就只能说明她是真的厉害。”班主任难掩激动,“你们说,今年的高考状元,会不会在我们学校?”帝一有个魔咒,虽然一流大学录取率一直处在同类高中榜首,但是每年的高考状元,都在别的学校。跟帝一有竞争关系的高中以高考状元为切入点,一直在暗搓搓的内涵他们。什么一流教资,一流环境,再厉害,再会吹,就是培养不出状元。有的家长迷信,会觉得帝一虽然表面光鲜,但是出不了状元,总归好像差那么点东西。这两年市里的尖子生,陆续被别的高中抢去。外人不知道,内部领导可是早就急得上火了。一班作为尖子班,班主任的压力一点儿都不比学生小。校领导明里暗里示意过多次,让班主任想方设法重点培养状元苗子。挑选几个拔尖的,可以做专门的培训,产生的开销学校出。班主任之前觉得陶丝丝,还有另外两个男生不错,正准备跟他们商量晚上单独开小灶给他们补习,池虞就跳出来了。简直就像天降文曲星,班主任都快乐傻了。帝一能出状元,不管是在哪个班,老师们都高兴。办公室里其乐融融着,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丝丝手里抱着一沓试卷,身后跟着两男生,正看着班主任:“老班,我听刘叔叔说……咳,就那个事,今天晚上正式开始对吗?”她嘴里的刘叔叔,正是给班主任下命令的那个校领导。班主任清了清嗓子,放下手里的试卷,走向陶丝丝:“是这样啊。”陶丝丝收到班主任的眼神暗示,跟她走到无人的角落。班主任含蓄的向陶丝丝表达自己对于开小灶这件事的看法。“丝丝啊,老师觉得吧,通宵补习,对你们的身体不太好,高考固然重要,但是身体健康更重要,而且……这对班上其他同学好像也不太公平。”陶丝丝挑着眉毛,颇感可笑的看着班主任。“您没事吧,这个世上到处都是不公平,掌握着稀缺资源的永远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那一小部分人,炮灰有炮灰的命,可怜他们不如可怜待宰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