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首饰嫁妆
杨千蕊担惊受怕了几天,整个人处在崩溃的状态下,在得知安锦死了母亲,身心俱疲之后,她便抖了起来。
她是沐长陵的侧妃,除了安锦以外,她的地位是最高的,当然还有一个白若曦。
杨千蕊终于有了收拾白若曦的机会,在压力的促使下,她将所有的火气都对准了白若曦,就算是整个王府都要死绝了,临死之前也得拉着白若曦。
丫鬟跑进来,“靖王妃,不好了,杨千蕊带着人去了白若曦的院子,把她给打了。”
安锦都没说话,一旁的老嬷嬷上去就给了丫鬟一巴掌。
“眼下王爷被关在宗人府,安夫人还没有入土为安,这么多大事都没处理,这种小事也配来打扰王妃?”
丫鬟委屈的捂着脸颊,告罪了一声出去了。
老嬷嬷紧忙端着茶,凑到了安锦的旁边。
“王妃娘娘,您就真的不管白若曦了,万一真的出了什么事,王爷回来只怕要怪罪。”
不说这句话还好,说了这句话,安锦就像是打开了闸门一样,一手将茶碗打翻在地。
“为了他的事情,安家付出了多少,前前后后的搭进去多少人,结果还是失败了,他能不能保住性命还两说,我还担心他回来跟我算账,他有那个命出宗人府再说吧。”
况且安锦本来就不喜欢白若曦,即便是杨千蕊不折腾,她也不会放过对方。
府中这么多女人,王爷看她的眼神是最有情义的,谁都可以留下,她不行。
她要是安安分分的倒也罢了,日后安锦也不会为难她,可是若是被杨千蕊闹腾没了孩子,安锦也绝对不会歉疚。
即便是将来沐长陵真出来了,也可以全都怪罪到杨千蕊的头上,她的手从头到尾都是干干净净的。
伺候的下人都知道安锦的心情不好,一直都小心翼翼的,就怕触到她的霉头小命不保。
老嬷嬷让人将茶叶和碎瓷片打扫干净,站在床头小声的说道。
“王妃娘娘,您可千万别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的,眼下皇上只不过是关押了王爷,并没有论罪,况且事情已经全都推到了夫人和太后娘娘的身上,想来没有证据皇上也不能拿王爷怎么样。”
安锦痛苦的扶额,“你不必安慰我,我明白这次的事情沐长陵十有八九是躲不过去了。”
老嬷嬷叹息一声,若是真的定了谋反的罪名,家中的人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可都是要流放的,一想到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可能要
流放,她心里就将各路菩萨拜了一遍,希望他们保佑王爷没事。
安锦现在已经顾不上沐长陵了,他若是有命回来自然是好的,要是回不来,想来只要有父亲在,她和女儿就不会有事。
换句话说,沐长陵就算是真的有事了,靖王妃的位置也能保得住。
皇帝都注重名声,如果要杀了沐长陵,肯定要对他们这些无辜的人加以安抚,更不用说还有老王爷的余威在,她和孩子们肯定不是有事的。
等等,孩子们……
安锦眼中闪过一抹狠毒之色,“你让人将几个公子小姐全都带到前院,最近一段时间让他们就留在前院,让下人好好照顾,该学习学习,该弹琴弹琴,不要耽误了课程。”
“王妃,您这是?”
安锦压低了声音,“若是沐长陵出不来了,你就下令将所有孩子都杀了,想来皇上也不希望沐长陵留下孽种,皇上知道了,也必定会感谢我,到那时我依旧是靖王妃。”
老嬷嬷有些害怕,“若是王爷回来呢?”
“如果王爷有幸回来了,看到我如此耐心的教导几个哥和姐,也不一定会欣慰的,眼下这样只能做两手准备了。”
老嬷嬷点头,表示明白。
安锦盘算是如何将自己尽力的摘出来,又不让外人说她凉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祁离殇的样子,若是她此时去找祁离殇,不知道他会不会帮助自己。
自从她嫁给了沐长陵之后就没有见过祁离殇,她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感情,唯一让她欣慰和高兴的就是祁离殇至今都没有娶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都在怀疑,祁离殇是不是在等自己?
“王妃,之前德文提到过文太妃的首饰嫁妆,您要不要找出来?”
提到这个安锦就生气,“把文太妃之前送给我的东西全都找出来,能毁的就全都毁了,毁不了的就藏起来,这些东西暂时不能让人知道,否则回头皇上知道了,没准儿又是一个把柄。”
可惜了那么多的好物件,可都是宫里的东西,外面都见不到。
安锦掐着手指算着,还有什么把柄遗留在外,算来算去觉得也差不多了,就松了一口气。
“对了书信。”
老嬷嬷顿住脚,“王妃,您说什么?”
安锦没有忘记,当初她之所以嫁给沐长陵,就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着和安丞相来往的书信密函,如果沐长陵免不了一死的话,这些书信一旦落到皇上的手中,必定会成为安丞相的催命符。
她现在唯一的依靠也就只剩下安丞相了。
安锦不顾病重的身子,亲自打开了书房的门。
在里面翻翻找找,一本书都没有放过,找了一天却并没有发现一封书信,甚至是连草稿纸都没有发现,既然找不到,干脆就毁了好了。
东西一定就在书房,只是不知道被藏到什么地方了,反正她也不是要亲眼看到,只要毁掉就行了。
晚上,一更天的时候,整个靖王府的上空一阵浓烟滚滚,紧接着火光冲天,伴随着一阵走水的声音。
外面看守的人员,还以为是里面的人耍的花招,想要借机逃出来。
留下一半的人看守,另外一半的人去救火。
可是火势太大了,再加上突然来了一阵偏北风,使得书房两边的房子都着起了火,火势还越来越大,最后还是尹永胜发现火势。
太大了,担心把旁边的房子也给点着了,借来了水龙队才将这场大火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