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修书一封
关于赵榛的来历,其实在柳如烟和上官令盘问他时,亥言就在院外听了个八九不离十。
虽然,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皇子也令亥言有些始料未及,他甚至按耐不住好奇心,有立即冲出去一问究竟的念头。但他还是忍住了。
因为,他知道,这个人的出现和身份的真假究竟有多重要。
而他越听越觉得,这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如此,才让这个皇子能逃出金营,还最终被武松等人救下。
所以,从得知此人可能是皇子那一刻开始,亥言就一直在琢磨着。直到确认他是信王赵榛无疑,亥言心中的计划也差不多想好了。
不过,在说出自己的计划之前,还得把关于赵杦身世的离奇故事讲给赵榛听。
可故事越是离奇,赵榛就越难相信。
这也难怪,和自己从小一起在宫中长大的兄弟,突然之间就变成外人,而且还是蛮夷之后,这实在令赵榛难以接受。
可是,见亥言言之凿凿的样子,也不像是在凭空杜撰。况且,这是祸及九族的大逆之罪,谁又敢无事生非,拿堂堂皇子的身世作编排。
康王赵杦,也就是如今的建炎皇帝,赵榛自然不陌生。而且因为二人只相差了三岁,往日在宫中也多有往来。
不过,在赵榛的记忆里,这康王的确和其他皇子不大一样。
一则,他是韦妃所生,而且韦妃就此也再无生育,故而,在后宫七八十个皇子帝姬中,赵杦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加之他生性有些孤僻,所以更加显得不合群。
二则,在诸皇子之中,赵杦是最为勤奋的一个。其他皇子在玩耍时,他不是在看书习字,就是在操练弓马,几乎不见懈怠。
赵榛因为从小喜欢武艺,也时常和赵杦一起习练弓箭和枪棒。练箭时,赵杦每次皆要射中靶心一百箭方肯罢休,不然绝不停手。而练习枪棒时,若不慎被误伤,赵杦也不会像其他皇子那般趁机哭爹喊娘,就此作罢,而是当作无事发生,继续操练。
也是因为同好武艺的缘故,赵榛也常与赵杦在一起。不过,每当赵榛玩性大发,或跳入御花园池中戏水,或纵马在宫中甬道驰骋时,赵杦却从不参与。
按赵杦之言,此乃逾矩之事,不可为。
不过,赵杦的勤奋和规矩,却改变不了他在宫中倍受冷落的地位。尽管他堪称文武双全,其书法甚至受到过父皇的称赞,其弓马技艺在诸皇子中也无人能及。
不过,这位九哥的胆识却是令赵榛佩服不已。
赵榛清楚地记得,靖康元年初冬。金兵大军压境,汴京告急。为了向金人求和,官家只得答应金人的要求,要派出一位皇子做为议和的使臣前往金营。
当时,官家将诸位兄弟召集于紫宸殿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众兄弟之中有人能主动请缨为使,为君分忧。
然而,大家心里皆明白,此去金营名为议和,实为人质,可谓羊入虎穴,九死一生。
所以官家也已事先准备好了一只签筒,筒内则装好数量与皇子相等的金漆竹签。若最后无人主动请命,就只能抽签决定。
当时,年满十五岁以上的十四位皇子皆在殿中,包括赵榛和他二位同母所生的哥哥,八哥赵棫和十一哥赵模。
一听要去金营为使,众皇子顿时噤若寒蝉,纷纷低头不语,气氛甚为压抑。就算是太上皇也在当场坐镇,也一时无人应声。
可没想到,康王赵杦此时却主动上前,请命出使。这才让众皇子松了一口气,也让太上皇和官家愁眉渐展。
太上皇一高兴,立即下诏加封赵杦之母韦氏为龙德宫贤妃,以嘉奖九哥之忠勇。
这也是赵榛最后一次见到赵杦。
没想到,一晃半年已过,当初凛然出使的康王已经得登大宝,而自己却已是丧家之犬,还差点就此永别故土。
一想到此,赵榛不免心中五味杂陈。
“大王,恕小僧斗胆再问一句,你可知如果今身上所系,肩上所承?”见赵榛望着窗外发呆,亥言道。
“我?”赵榛似乎还未从思绪中解脱出来,有些茫然地看着亥言。
“不是大王你,又还有何人呢!”亥言加重了语气,“莫非你要眼睁看着大宋江山落入异族人之手,看着一个鞑子之后坐在龙椅之上,让你的父兄姐妹妻儿所受之耻永无昭雪之日吗?”
“那本王......能做什么?”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说是突然降临的使命,赵榛多少还是有些准备不足。
若说赵榛完全没动过这份心思,这也是自欺欺人。但凡是一个正常的皇子,在他的意识里,或多或少对皇位都有过觊觎。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皇子而言,这样的念头可能只是一闪而过,也只能一闪而过。然后,认命。
但其实,这样的念头很难彻底消失,它只是深埋在内心的深处,被岁月的尘土掩盖。一旦天缘巧合,或者人心所动,它就会破土而出。
越是乱世,越是如此。正如赵榛眼前之局。
“莫非你想让本王取而代之?”赵榛试探地问道。
“大王,这不是取而代之,更非谋逆篡位,而是正本清源,让大宋江山回归正朔。”亥言道,“你若不取,他日九泉之下,你如何面对太祖太宗?”
“可本王如今只有一人,而九哥已登大宝,受群臣拥戴。我凭什么去和他一争高下?”赵榛道。
“大王你错了,群臣拥戴的不是康王,而是他皇子的身份,如今他已非皇室血脉,又会有何人敢奉他为君?”亥言道,“大王你也并非一人,你乃皇室正统,只要振臂一呼,立时就会天下响应。”
“你的意思是,让本王起兵去征讨康王?”赵榛又问道。
“非也。如今谈起兵之事为时尚早,何况眼下也无兵可起。”亥言道。
“那该当如何?”
“古语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亥言道,“既然大王眼下无兵,那就不妨直接攻心?”
“攻心?如何攻法?”
“敢问大王,你与康王可算亲近?”亥言话锋一转又问道。
“还算亲近,住在宫中时常有往来。”赵榛道。
“那你的笔迹康王应当认得喽?”
“认得。九哥还时常说我的字,苍劲有余,韵味不足。”赵榛道,“哦,说是如无林之山,无鱼之水。”
“那就好办了。”亥言一乐,“你可修书一封送于康王。”
“修书一封?”
“对,这叫先礼后兵。”亥言道,“若他知难而退,也就不用大动干戈了。”
“那信中写些什么?”
“我说你写便是。”
说着,亥言将事先已准备好的纸笔拿出,放在了桌案上。
柳如烟则磨好了墨,将毛笔递给了赵榛。
赵榛擎笔在手,看着展开的白纸又沉思了片刻,才抬头对亥言道:“你说吧。”
“九哥安好。之所以仍称汝为九哥,盖因念昔日手足之情,然此情非骨肉之血,汝应自知。今乾坤倒悬,江山待复,汝以异族之身窃取大宝,假皇子之名欺世盗名,实乃弥天大错。
吾念在兄弟旧谊,奉劝汝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否则,汝与母之旧事即会大白于天下,届时身败名裂,为天下万民唾弃,汝恐悔之晚矣。”
写到此,亥言停了下来,又思量了片刻,接着道:“汝与吾之事,乃国事,亦为家事,可不动声色于内,亦可大动干戈于外,故如今之计,汝可效父皇禅位以退,还大统于正朔。如此旧事可匿,江山可安,汝仍可得享皇室之贵,续存手足之情。此为吾之心意,亦是两全之策。望汝三思。”
写到此,亥言又停了下来,朝武松等人问道:“距此最近的州府在何处?”
“南有宪州,北有代州。”柳如烟回道,“不过,应该皆在金兵手中了。”
“那县城呢?”亥言又问道。
“最近的县城就是五台县了,距此也有百余里。”此时,木月大师应道,“不过,也已有金兵把守了。”
“哦。那倒也正好。”亥言低头思索了片刻,又问道,“那请问大师,这五台县城外可有什么容易寻到,却又隐秘的所在?”
“这......”木月独自沉思了片刻,“你别说,还真有这么个地方。城北十里有座不知名的土山,山上有座石塔,名叫风雷塔,相传为旧时祈雨所用。如今,每遇久旱不雨时,周围的百姓还会到塔前焚香献祭,附近州县的百姓皆知此塔之名。”
“好。甚好。”亥言笑着道,“那大王接着就写吧。”
“汝若有意,七月初一,正午时分,吾在五台县城北十里风雷塔静候尊驾,届时再共议前程。”亥言说完了最后一段。
见赵榛在信末具名之后,亥言笑着道:“好了,信已写好,剩下之事就交与我等来办即可。大王只需静候佳音。”
“如此便可成事了?”赵榛将信将疑道。
“此事事关重大,又岂能如此简单。”亥言道,“而且以你那九哥的心机,也不可能轻易就范。”
“那此信是何用意?”
“投石问路。”亥言道,“在围棋中,也称为试应手。”
“试应手?”
“正是。只要康王见到你的亲笔书信,必知你已逃离金营。他若心里有鬼,对你自然有所忌惮,到时候我等再见机行事。”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在信中约他在此地相见?难道不怕他派兵前来吗?”赵榛接着问道。
“我等怕什么,此地州县皆有金兵驻守,怕的应该是他才是。”亥言笑了笑,“大王放心好了,康王断不敢派兵越界,要来也只会暗中前来。”
“那小师父以为,他会赴约吗?”赵榛终于明白亥言为何就近选了地点。可是,他对这个邀约康王的计划依然心里没底。
“这个小僧也很难断言。”亥言道,“你那九哥心机颇深,又行事诡诈。但至少他不敢对此事坐视不理,也必然会有所行动。只要他一动,或许就会露着破绽。”
“那本王除了在此等待,就不用做什么了吗?”赵榛道。
“大王就权且在此休养些日子,稍安勿躁。”亥言一下就听明白了赵榛话中的弦外之音,“你尽放心,以我这几位朋友的身手,就算有一营的金兵来犯,也可保你周全。况且我等眼下还是在这深山之中,金兵驻守各处城池已是左支右绌,怕是无力到这山中来了。”
听亥言如此一说,赵榛也暂时放下心来。随即便起身告辞。
临走之际,亥言也再三叮嘱他,暂时莫向寺中僧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包括空见大师,以免招来麻烦。
直到赵榛走后,亥言这才将众人又聚在一起,说道:“如今只剩下一件事了。”
“何事?”
“如何将这封书信送给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