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这地方我熟
呼出脑海中的系统光幕,肖承看着昨晚自己加的1点感知属性,整个思路变得清晰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那种心慌的感觉,还不是很强烈,只是隐隐感到好像要出事。 随着光头离自己越来越近,那种不安感就愈发强烈,这才能让肖承抢先一步躲在光头的身后,中了个大奖。 显然,这是对危险的一种感知能力,会随着距离远近而加强减弱。 一般只有长期处于危险环境下的人,才会拥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第六感。 而肖承,在系统的帮助下,也获得了这一能力。 “哎。” 正闭眼假寐的肖承,被人轻推了一把。 “我说肖承,今天你咋趴的那么准称? 是不是找哪个仙儿问过事?”孙胖一脸神秘的靠了过来:“给我引见引见呗?” “什么仙儿?”肖承看着孙飞认真的样子,哭笑不得地反问了一句: “就是碰巧了,我就是感觉咱俩不能都在一个坑里窝着,到时候再被人一锅端了。” “得了。”孙飞一脸不信的表情:“哪能那么碰巧,你刚趴垃圾箱底下那光头就自己送你面前了?” “够意思,告诉哥们,回头请你吃饭。” 看肖承没有言语,孙飞一脸虔诚地继续说道:“我拿人品保证,我绝对不出去胡咧咧。” “回头是啥时候?等你请了再说吧。”肖承打了哈哈,顺口应付着孙胖子。 “得咧。”孙飞听肖承这么说,张嘴一乐:“等我安排。”说着老神在在地回了自己的座位。 快到下班时间,小鹏拿着几张打印照片,推门走了进来。 听到声音,屋里的几人同时抬起头,盯住了刚进门的小鹏,盯得小鹏直发毛。 “没有好消息。”小鹏一脸沮丧:“我找一个参加审讯的哥们儿打听了。” “那个光头基本都透底了,他们这趟来,是打算把手里的军火卖出去,得钱了好往国外跑。” “他们老大孔繁在我们到现场前十分钟,接了个电话,然后跟他们说有事要去办,交代他们即使没啥风声,也要做好防备,别被端了,说这叫有备无患,就出门了。” “问谁打的电话,说不知道。” “问周兵被抓了,还准备和谁交易,说不知道。” “问孔繁去哪了?说不知道。” “反正就是一问三不知。” “查孔繁的通话记录,那通打进来的号码是个无实名登记的电话卡。” 小鹏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在嘴上抹了一把,继续说道:“现在那边又开始挖周兵的根了,看看还能有什么有用的线索没有。” “这是孔繁的照片,一人一张。”小鹏把手上的打印照片分发了下去:“好像通缉令大后天才能正式下来。” 听小鹏这么说,肖承也不太意外。 看资料,孔繁这个人身上背了那么多大案,即使到了这边找食儿,人生地不熟,也不可能只有修车厂那么一个窝,他手下不知道他的具体行踪,也是情有可原。 像这种人,要是不小心,早就不知道死哪儿去了。 周兵的话,明显只是个小角色,他身后的人,才是大头。 唯一可能有问题的,就是孔繁接的那通电话了,是碰巧有事出门?还是这事里有病? “呵,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碰巧的事儿。”肖承冷笑着摇了摇头,低声嘀咕了一句。 至于通缉令的效率…… 呵呵…… “铃……” 二队办公室的电话打断了肖承的思绪。 “喂,二队。” 小鹏三步并做两步走上前去,接起了电话。 “嗯,好,行,明白。” 小鹏答应了几声,挂断了电话:“陈队,刚内勤那边来电话,底下治安点联防队转过来一个案子,说咱们辖区内一处发廊有人开了枪,现场痕检的已经过去了,范所的意思是让咱们二队派人去看看。” 听了小鹏的汇报,一直坐在办公桌后面看书的陈实抬起头来:“洪峰啊,你带人去看看吧,注意安全。” “肖承。” 洪峰听陈实叫到了他,站起身来,对着肖承招呼了一声,就要出门。 “哎哎哎,峰哥,我和肖承去吧,你歇歇。” 孙飞看两人要走,忙不迭地连声喊了几句,也不等洪峰答应,一把捞过车钥匙,穿上衣服拉着肖承就出了二队办公室。 “孙飞,你咋这么积极?”坐在面包副驾驶上,肖承转头看着开车的孙飞,打趣道:“马上下班了,你家楼下的下水道还没人通呢。” “你说啥?我咋一句也听不懂?”孙飞白胖的脸上满是疑惑:“我是看峰哥累了一天了,不忍心看他再受累。” “我也是知道心疼人儿的。”孙飞语重心长的来了一句,接着话风一转:“再说了,发廊这地方我熟。” “呵呵。”肖承嘴角抽动,一副早知如此的表情。 出事的发廊离青塔所并不远,只一会功夫,开车的两人就来到了发廊所在的街道。 孙飞把车停在发廊对面,招呼上肖承,两人一起过了马路,向着发廊走去。 此时,发廊门口,几名治安联防员拉起了人墙,人墙外已经围满了附近的居民,正乱哄哄地议论着。 “这出啥事了这是?” 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大姨满脸疑惑,垫着脚伸长脖子奋力向着屋里观望着。 “他二婶,你还不知道呢?刚才有一伙小混子上这来讹钱,跟老板打起来了。”旁边一名中年妇女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立马在一边接过了话头。 “得了吧小亮妈,不知道别在这瞎扯蛋,我来的早,听隔壁王大爷家小琴她妯娌说,刚这边都打枪了,劈里啪啦跟放鞭炮似的,说死好几个人呢。” “什么死好几个,死十好几个,哎呀,那个惨啊。” “我咋听说是情杀?” “是,我也听楼上大国说了……” 肖承、孙飞两人分开人群,向着为首的联防队员亮了下证件,踩着满地的碎玻璃,走进了发廊。 这是一间普通的临街一楼住宅改建的门市房,大概三十平米左右,被隔成了内外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