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大明日报
1505年(弘治十八年)朱厚炜在淞江县同景县令见面后,带着杨慎和朱秀荣来到苏州。在哪里朱厚炜找到了家喻户晓的唐寅唐伯虎。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为唐寅求情,方志录于榜末。注:方志,字信之,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在他的《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之中写道: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唐寅作《送文温州序》和《金粉福地赋》。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弘治十二年京城会试主考官为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皆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惟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脱口而出:“此两张卷子定为唐寅、徐经所做。”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并所录之卷。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证明徐、唐两
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县衙为小吏。
程敏政罢官还家。华昶坐奏事不实,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消极颓废唐伯虎、徐经倒霉,说起徐经很多人不熟悉但他的孙子那就如雷贯耳,那就是鼎鼎大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王阳明终于在这一科成为进士,三笑姻缘中的华太师的原型就是华昶。
朱厚炜知道唐伯虎这段历史,早就让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外面采药的李时珍治好了唐伯虎的病。
?? 经过科考事件后,唐伯虎大病一场,夫妻反目修妻流连于花街柳巷。唐伯虎的文笔十分不错,书画更是闻名天下,朱厚炜请他来筹建《大明日报》,他十分高兴。
毕竟《大明日报》的前途摆在那里,能执掌这样一个部门,远胜于当个小吏。就是朱厚炜给他在新岗位上开出的月钱,也足够他建桃花坞的费用,何况还有杨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等辅助。报纸这种新生事物对唐伯虎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办好了一样名垂千古。
??唐伯虎看了看朱厚炜,问道:“蔚王殿下,这报纸的第一期,主要刊登什么内容呢?”
朱厚炜说道:“报纸的前面十期,是报纸的宣传期。我们每天发行一千份,免费提供给茶楼、酒馆,让这些消费场所的宾客在消费时候取阅。三、四个月后,等百姓们知道了报纸的好处,我们再增大发行量,多刊登一些广告。”
唐伯虎毕恭毕敬地问道:“蔚王殿下,何谓广告?”
“所谓广告,就是各个商家、商贩为了扩大知名度,在报纸上宣传自家生意的文字。以后报社要配备一些销售人员,到各个商家去兜售广告,争取能够通过广告收回一些报纸发行的成本。”
“原来如此!王爷种种谋划,既想人所未想又十分可行,仿如未卜先知,实在是高明!”
朱厚炜笑了笑,算是接受了唐伯虎的恭维,说道:“报纸上一开始主要刊登一些各地的大事。也便是我所说的新闻。这个新闻的资料来源有两条,一条是去京城六科廊房抄邸报,抄完了发到报社刊登。”
“其次辅以一些评论,招募一些作者写专栏文章,对大明内外的种种事情做分析,让百姓深入了解外面的世界。这种深入的剖析往往需要更多
的外地信息。”
说起士大夫的影响力,上至朝堂下至贩夫走卒,几乎每个阶层都被他们所把持,再加上这些世家诗书传家,对舆论影响最大的士林之中,有近半人都是出身于这些世家大族,所以若是他们想做什么事,只要发动自己的影响力,很容易就能将社会舆论扳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然后借着这种舆论之势,向朝廷施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削减对方的这种影响力,同时增加自己对舆论的把握,朱厚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报纸这件利器。只不过想要办报纸,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印刷术,二是低廉的纸张。
??其实在隋唐之时,雕板印刷已经出现,不过却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其它的大部分书籍还是要靠人工抄写,朱厚炜既然想办报纸,别说是用人抄了,就算是用雕板印刷也不行,一是成本高,二是速度慢,所以必须用活字印刷,本来朱厚炜感觉这东西挺简单的,无非就是把雕板给锯成一个个单独的字,然后用的时候再重新排列就行了。
??????不过等他让人做了实验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普通木头制的活字十分容易变形,用了几次就不能再用了,于是朱厚炜又想到泥活字,结果工匠告诉他,泥制的活字看起来简单,但技术更加复杂,无奈之下,朱厚炜只得转向金属制的活字,铁容易生锈,第一个排除,铅和铜倒是很好的材料,但一个比一个贵,最后朱厚炜狠狠心,还是用铜做了一套活字,至于铅,因为产量比较少,价格实在是太高了,所以根本不适用。
??????不过当他的铜活字制成没多久,蜀都科学院里的工匠就将木活字做了改进,选用质地比较密的木头,然后再加以特殊处理,使得用这种木头制作出来的木活字十分耐用,成本虽然高一些,但比之用钱堆出来的铜活字,却不知要低廉多少倍。
??????印刷术解决了,就只剩下纸张了,因为造纸术的限制,明代的纸价格并不低,特别是那种质量好一点的纸,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皇帝打赏皇子时,就经常赏赐一些纸张,一是为了劝学,二来也说明纸张的珍贵,只不过这些纸都被朱厚炜当成厕纸用,毕竟他实在用不惯明人用的厕筹。
????当然了,便宜一些的纸也有,不过这些纸的质量实在差的可以,拿起来都可能掉渣,一揉就碎,只能做为平时练字之用。报纸用的纸虽然对质量要求不高,但至少得轻薄能折叠,而且造价越低越好。
????本来朱厚炜还想自己找人研究,不过后来经人提醒他才知道,在工业园的发明里,有不少
人注册过造纸专利,说不定里面有朱厚炜需要的技术。这下朱厚炜也是恍然大悟,急忙给冯伦写信,果然,工业园里的确有不少造纸的专利,而朱厚炜需要的那种造纸术,正是一个造纸老师傅注册的,只是他没钱没人,要价又比较高,所以一直没有造纸厂采用。朱厚炜倒不在乎价格,立刻通过冯伦卖下发明专利,然后再经过手中工匠的改进,很快就生产出不错的报用纸。
??????印刷和纸张的难题都解决了,办报纸也就只差人手了,这点才是最好解决的,会办事的人才不好找,但是会写文章的人才却遍地都是,当然了,这也只是相对朱厚炜来说,毕竟以他现在的号召力,找些文笔不错的人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办报纸这种大事,自然不能瞒着李梦阳和李东阳、杨廷和他们,虽说他们都是朝廷大员,不过他们却一向以文人自居,总想干点文人该干的事,所以遇到办报社这种文坛盛事,自然的当仁不让,积极支持。
??????听到朱厚炜口中的报社,李梦阳他们一开始还有些莫名其妙,等到朱厚炜将报社的运作方式,以及所担任的职能讲了一遍后,立刻让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甚至有些目光犀利之人,已经看出朱厚炜办报社的最深层用意,有了报纸这东西,他们就相当于有了和反对派正面对抗武器,再加上他们在朝堂及其它方面的优势,有人想要打压工商业,简直是痴人说梦。
??????认识到了报纸的作用,杨廷和和谢迁这些人立刻一个个都积极起来,回去之后将自己能想到的人挨个推荐了一遍。而为了从这些人里挑选出合适的人才,唐伯虎这个报社社长兼主编完全累垮了,幸好杨廷和、谢迁对这个报社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竟然放下身段跑去帮忙挑人,甚至还亲自撰写、评论文章。
??????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准备,唐伯虎终于凑齐了人手,大明第一家报社也终于挂牌开业,牌是朱厚炜进宫求朱佑樘亲笔书写的,名字就叫《大明日报》。而在报社开业的同时,大明日报也开始在市面上销售,报纸这个新兴信息载体,也终于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