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军事改革!
王林轩要想像唐军那么搞,所需的军费必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简单用现代人熟悉的软妹币换算一下,按照2022年中产阶级标准线来计算,一个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应该是30万元,以一年365天来算,那一个中产阶级最低日收入应该是821.9元。 按王林轩的部队有五千人计算,每个人都装备有弓箭每个人要携带三十支箭,那么这五千人的部队光是箭矢的投入就要达到一亿两千三百二十八万零五千元。这还不算,箭矢可是消耗品!就算不打仗,在和平年代箭矢的寿命也不超过十年。 平均下来,就算不打仗王林轩每年在箭矢上面的投入就要达到一千万元。 这还不算弓和铠甲以及其他装备的价钱。明代制式的布面甲根据其覆盖面积的不同价格也不同,边军那种手臂部位外罩铁片的布面甲价格最贵,售价12两。 根据《儒林外史》之中描述的明清时期的百姓生活来看,那时的一两白银购买力大概相当于536元软妹币,那么一副铠甲的价格就要在6432元。这个与现代复原的明甲价格差不多。 按照古人的记载明末的战弓价格只比铠甲略低一点点,那就多让一些,就算一把弓5000元,这个价格与国内仿制的高磅数复合弓相当,当然因为现代制造工艺导致生产力的提升,所以这里面弓和铠甲的价格应该是算低了。 但是就先按低了算,一个士兵装备的铠甲和弓加起来就有11432元,五千人的部队就是五千七百一十六万两。 这还只是弓箭和铠甲,按照王林轩的想法,自己的部队以后应该采用香积寺之战之中李嗣业所部的装备形势。 虽然那个所谓的古兵器纪录片胡编的居多,但是有一点没有说错,那就是香积寺之战李嗣业的部队确实曾经用陌刀大杀四方,也就是说李嗣业的部队大概率就是一支弩兵部队。 陌刀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王林轩就不知道了,除了唐人可能也没人知道陌刀具体长什么样。 有一个错误的说法是现代社会还没有唐刀出土,这个纯属扯淡,唐刀其实出土的不算少,只不过陌刀确实没有出土过。 所谓的没有出土的唐刀,只不过就是之前那些造日本刀的商家想要蹭唐刀的流量,但自己不会打造唐刀,就只能把唐刀打造的跟日本刀一样,然后为了避免有“杠精”跟他们杠,所以编造出了唐刀没有出土的说法。 虽然陌刀还没有可信的样本,但是后世的大关刀也就是关公的武器能完美的完成陌刀“人马俱裂”的任务,所以王林轩打算给自己的部队装备关刀,并以此淘汰长枪之类的装备,当然了,关刀也得是人手一把。 明末一把关刀的价格大概是八百钱,大概是429块钱,5000人就是两百一十四万零五千元。 把弓箭铠甲和关刀都加在一起,这支部队的装备就要花费一亿八千两百五十九万元。 如果这笔钱是用来装备现代部队可能不算太多,毕竟一架战斗机的价格就远比这个数贵了。 但是别忘了!王林轩现在是生活在明朝。 古人有一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句话出自宋朝,宋朝时一两银子大概值700元左右。宋朝的文官有多厉害、多能捞钱大家都知道。 可即便是在宋朝,当三年的知府也就能捞七千万!这个数相比王林轩所需还差一亿多呢。 就算王林轩有琉璃生意能给自己赚不少钱,这样的花销他也扛不住。 所以比较科学的办法,是先把自己那一千嫡系部队装备好。这样他就需要花费三千六百五十一万零八千元就可以了。 虽然这对王林轩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可这好歹算是一个能实现的小目标不是? 部队的装备改了,那部队的训练方式也得改。 因为按照王林轩的目标来配置装备的话,士兵的负重会高很多。 古代一支箭的重量一般在90克左右,不过因为王林轩所用箭矢和一般的弓箭不同,所以箭矢重量能逼近半斤,光是每人携带的三十支箭就有7.5公斤左右的负重,古代的关刀应该和陌刀的重量差不多大概有9公斤重。 王林轩所部当然要人人具甲,而且还得是明朝边军所用的那种重甲,其重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6.8公斤。 那么关刀、铠甲和箭矢加起来就有43.3公斤。这个负重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的精锐之中都不算特别大,宋朝光是一副弓箭手装备的步人甲就重33公斤,再加上他们装备的弓弩、箭矢和近身装备,他们的负重只会更重。宋代长枪兵的负重也要超过王林轩所部。 但是! 这样的负重对普通士兵来说负担还是有点大。 再加上王林轩的部队其实是一支远近皆能的复合型部队,所以对单兵素质的要求也很高。王林轩打算改变一些训练科目。 其中有五项必须得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弓马刀石箭。 如果是对古代历史比较熟悉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五个项目其实就是古代武举考试的五个科目。 对于一名在古代战场上拼杀的战士来说,这五项考试所考核的科目可能恰恰就是他们最为需要的了。 只不过,这五项在不同的朝代,根据各自的国情不同,在一些细节上会略微有些差距。比如演化成弓马刀石或者弓刀石、马步箭。 大体上来说,弓马刀石箭算是比较主流的科目盛行时间最长的五种。 这五种分别是弓-开硬弓、马-骑射、刀-舞刀、石-石锁以及箭-步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开硬弓就是现代的弓箭爱好者们常说的开弓形拉力器。 而刀指的是挥舞重型的大关刀。 顺带一提,古籍上有很多描述古代将领身高和武器重量的数据会显得非常的夸张。 有很多人据此认为古人喜欢夸张,他们留下的史料记载不可信。可问题是,古人有那么闲吗?他们为什么要没事儿编一堆傻子都不信的数据骗人?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改变,以及两种不同的度量衡并行使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