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春游曲 > 第七十九章 情真乃合

第七十九章 情真乃合

这时,观音婢把目光从书上收回来,抬起头,向屋里看了看。

看到库氏坐在母亲身边说话,就冲二嫂笑了笑,说道:“哟,二嫂何时来的?”

库氏调笑道:“我们已说了半天话,你一头埋进书里,都成了书痴,连我何时来的都不知道。”

“这样时间长了,我这聪明伶俐的小阿妹,不会变傻了吧?”

观音婢笑着反驳:“才不会呢,看书越多,会越聪明。”

------

说了两句话,她好像才真正回过神来,问道:“刚才你们在说何事?”

高秋娘就向观音婢,说了长孙无宪让人往府里带酒的事,并说了处置的难处。

观音婢边听,边若有所思地想着。

听到最后,她自告奋勇地对高秋娘道:

“阿娘,要不让我去试一下。”

高秋娘坐直身子,盯着观音婢,假装生气,

“胡闹,这么严重的事,怎能让一个小孩子去处置?”

“稍有不慎,会弄得全府上下不得安宁。”

观音婢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阿娘,你先别生气,我这样说,自有我的道。”

库氏也帮着观音婢说话,

“就让阿婢说说,或许真正能行。”

------

高秋娘见库氏附和,对观音婢道:“你且说来听听。”

观音婢见母亲作出了让步,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如果我去三兄院里去说,他绝不会对一个小孩子凶霸霸的,也不会过分提防我,我就有机会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如果说成了最好。如果他不听,我只是个小孩子,也不算正式处置此事。”

“这样,彼此不至于闹到翻脸。阿娘可以再想其它办法。”

高秋娘点点头,“也好,你装作是去玩的,就当去试探一下。但你过去后,不准胡闹。”

观音婢保证,“我自会谨慎从事,不会惹出乱子。”

高秋娘听她许诺,接着道:

“此事要快点处置,不能拖延,我给你三天时间如何?”

观音婢右手在腿上轻轻地拍了一下,爽快答应,

“就三天,如果不成,你们再作商议。”

------

这一年来,观音婢先是研究《本经阴符七术》,再又苦读《鬼谷子》,自我感觉已有小成,急着找机会一展所学。

心中早已按捺不住通过实战进行验证的渴望。

就好像,善唱者,想展示一下她的歌喉;

善舞者,想展现一下婀娜的舞姿。

长孙无宪之事,恰恰可以为观音婢,提供一个一展所学的舞台。

------

回到翰墨斋,观音婢就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

她要按《本经阴符七术》所说的方法,认真思考、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分析和论证每种方案成败机会有多大。

然后再根据《鬼谷子》中所说的方法去实施。

观音婢把自己关到屋子里,要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推演。

她告诉奉书,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她。

关上房门,观音婢取来纸笔,一边想一边记,整整写了几张纸。

用了半天时间,观音婢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都一一列出,再逐一进行分析。

------

观音婢认真想过,要是不让长孙无宪再喝酒,不再做出格的事,总的来说只有两办法。

一是来硬的。

二是来软的。

硬的呢?有三种实施的方法。

先是吓唬,就是气势汹汹地过去,告诉他不能再喝酒,不能再惹事。

吓唬不住,就带人过将他暴打一顿,或者是绑了,送到家祠,跪在祖宗面前面壁思过。

最后还不悔改,只有送官,告他不孝。

------

凭长孙无宪的脾气,一般人过去,是吓唬不住的,除非是伯父、父亲和三叔。

但伯父和父亲不在了,母亲又不想因为此事麻烦三叔。

所以,走吓唬这条路,走不通。

而后两条,动静太大,不说伤害家人彼此的感情,这事要闹起来,估计要传遍半个京城。

-----

看起来,来硬的不行。

这是下下之策,只有闹到无法收拾了,才会走到这一步。

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先礼后兵。

实在不行,才能走下下之策。

不能来硬的,那就只有来软的。

------

软的方法怎么实施呢?

观音婢想,“我一个人过去,先说守门的奴婢让不让进门?”

她自问自答,“不让进门的可能性不大。哪个奴婢有那么大胆子拦住我呢?”

她接着又问自己,“那进门之后呢?总不能一进去,就说三兄让朱刚买酒的事吧?”

得先聊一会儿其它,再把话题引到这上面。

观音婢将可能要聊的话题列了列。

不外乎是屋里的布置摆设、日常的生活起居、孩子的可爱等。

她大概想好了到时候该如何说。

------

观音婢继续往下推理。

两边搭上了话,下面才能进行劝说。

要通过陈述利害,让他认识到错误和后果,从而愿意改正错误,约束自己。

这样,以后长孙无宪才不会任着自己性子来。

------

最后,观音婢又考虑到如何劝说的问题。

鬼谷先生说,在游说或说服别人时,“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就是说,在劝说的时候,你说的话对方要愿意听,要言语相合。

言语不合的话,你劝说的话,对方一句也听不进去,就起不到劝说的效果。

常言说,一语不合,拔刀相向。

就是因为彼此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言语不合造成的。

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替他着想,是为了他好。

只有如此,才会起到劝说的效果。

《战国策》里《触龙说赵太后》就是很好的例子。

------

观音婢按照《鬼谷子》上所说。

对长孙无宪喜欢听什么话,关心哪些事情,他想怎么样等等,都一一作了准备。

谋划完毕,她将整个计划,从头到尾反复进行修改。

直到再没有发现漏洞,观音婢才算满意。

------

把劝说长孙无宪的整个方案制定好,观音婢信心满满。

她出了翰墨斋,直奔内院上房去见高秋娘。

进了东耳房,屋里已掌了灯烛。

观音婢这才意识到天已经黑了,自己还没有用晚膳。

她兴冲冲地走到罗汉床前,一屁股坐在床沿上,脱下鞋,然后坐上去,磨转身子面向高秋娘。

高秋娘看她急急火火的样子,注视着她也不说话。

------

观音婢坐好,隔着几案,探着身子,尽量靠近高秋娘,高兴地小声道:“我已谋划好了。”

高秋娘仍稳稳坐着,故作不知道观音婢所说何事,“你谋划好何事?”

观音婢急道:“三兄的事呀,难道阿娘已经忘记?”

高秋娘板着脸教训,

“看你这急火火的样子,看来《本经阴符七术》还未曾修到家,一点都稳不住。”

“《本经阴符七术》第四篇怎么说的?”

“要静意固志,内心强大。”

“这样才能不为外物所扰,不为纷扰所动,做到威势内敛,喜怒不形于色。”

“庄敬严肃,别人才不会通过你的表情、言辞的声调、身体的动作,看到你的内心。”

“看不到你的内心,对方便不知如何应对你。你在心理上才会处于优势,在气势上才能压倒对方。”

------

观音婢听了母亲一番话,深感自己刚才有些得意忘形,不禁面有惭色。

她坐直身子,将双手置于腿上,向母亲歉声道:

“阿婢一时高兴,有点忘乎所以,今后再不会这样了。”

高秋娘微微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立志长大要做大事,就要克已谨行。”

“处事要稳,不能急躁,要稳如泰山,临变不惊。”

观音婢点头道:“阿婢记下了。”

------

这时,高秋娘才缓声问道:“你三兄让人往府中带酒的事,你想如何处置?”

观音婢便将自己所想,向高秋娘仔细说了。

高秋娘认真听着,不断点头表示赞许。

她动情说道:“你所想是对的,你和三兄,虽不是一母所生,但也是亲兄妹。”

“普天之下,除阿爷、阿娘,还有你四兄,你们应该是最为亲近之人。”

“如果连亲兄妹都不能相互善待,那你又如何能善待他人?”

“三郎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你阿爷在时,他除了喝酒,不注意小节之外,并未做出什么过格之事。”

观音婢仔细想一想,长孙无宪本质上并不坏,只不过是如扶不起的阿斗罢了。

“你阿爷和伯父、叔父商量,不让他承嗣,主要是因他才气不足、不求上进,怕以后撑不起门户。并非因为他是恶人。”

“你记下阿娘今日之言,不管以后你三兄如何,你都要将其作为兄长看待。”

观音婢听母亲说完这些发自肺腑的话,不住点头,“阿婢记下了。”

------

观音婢没有认识到的是,如果她这次想成功说服长孙无宪,高秋娘的这番话,才是她成功的基础。

在听高秋娘这番话之前,观音婢的目的,一是为了检验自己所学是否有用,二是为了替母亲分忧。

她劝说长孙无宪的出发点,和真正目的是为了自己。

她动机纯粹是利己的。

------

听了母亲之言后,观音婢是带着真情去的。

她这时的动机,是为了维护与长孙无宪之间的亲情,是真心实意,是想让三兄学好。

这时候她的内心,是向着长孙无宪的,是为长孙无宪考虑的。

抱着这样的心理去说服长孙无宪,言语才会相合,长孙无宪才会被真情所打动。

------

高秋娘接着叮嘱,“劝说别人之时,不要将别人当作傻子。”

“对方能从你的语调、动作、表情中,感知到你是否发自真心,是否是在设身处地替他着想。”

“真心实意替对方着想,才是说服别人的必胜秘诀。”

这时,观音婢才真正明白,《鬼谷子》所说“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的真正涵意。

这就是说,两个人表面上说话很好,但却不能交心的原因,是因为表面亲近,而内心是疏远的。

高秋娘的话,让观音婢悟到了,从《鬼谷子》中还没有悟到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