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人心向利
官府帖出告示,劝说盗贼来降。
但是过了数日,竟没有一个盗贼前来归顺。
李世民向李渊分析没有盗贼来降的原因。
他认为,只所以无人来降,是因为盗贼不相信官府会赦免他们的死罪,怕官府是诱降,没人愿自投罗网。
------
李世民建议先说服几个盗贼头目来降,然后当作示范。有了示范,乡里便会口口相传,贼众就会纷纷效仿。
李渊感叹,“盗贼头目皆藏匿乡间,我等到何处去找?”
李世民笑道:“阿爷可曾想过?我等找不到,乡长、里正却能找到,说不定他们与盗贼还会有所勾结。”
“阿爷可许下重赏,凡说动盗贼来降者,最高可赏十万钱。”
“在明年正月之前,未有说动盗贼来降的乡长、里正,按与盗贼勾结论处。”
------
李渊依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照李世民的想法去做。
他责令县令、乡长、里正,务必于正月前劝说一定数量的盗贼投降官府,没有成效者一律免职查办。
果然不出两日,即有一名乡长说动一个盗贼头目,带二百多人来降。
李渊依诺奖赏这位乡长五万钱,授予来降盗贼头目八品勋侍之职,所有归顺的贼众皆编入军队、列入军籍,按官军士卒供应衣食。
------
常言道,好戏难开。
盗贼来降的势头一开,消息便在乡里之间口耳相传,盗贼头目们很快就听说,投降官府不但可以免去死罪,而且可以封官。
于是,乡长、里正纷纷说动盗贼来降,李渊全部依诺予以封赏,将来降盗贼编入军队。
过了正旦节,未出正月,绛州盗贼来降者达三万多人,李渊统率的军队也扩充到六七万人。
------
这时已是隋大业十二年,当时天下已经大乱。
就在李渊在绛州招抚盗贼之时,当年正旦节朝会,全国有二十余郡未派使者参加朝会。
杨广无奈,向全国派出十二路讨捕使,讨捕盗贼,李渊由河东、山西慰抚使,改任河东、山西讨捕使。
------
出了正月,李渊又发出告示,限未降盗贼十日内来降,超过期限未降者,不予赦免。
十日内,又有少数未降的盗贼前来归顺,到了此时,绛州境内盗贼几乎全部归顺,未降者已是寥寥无几。
李渊最后发出告示,凡举报未降盗贼者,官府予以重赏。
匪首敬盘陀等人见大势已去,在绛州再也无法存身,只得逃往其它州郡。
接下来春时渐到,李渊命地方官吏安抚民心,组织百姓从事生产。
到了三月,李渊上书杨广奏报剿匪成效,然后率大军返回晋阳。
------
晋阳春晚,夏历三月中旬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观音婢原想着,这一个春天仍和往年一样,又要辜负这大好的春光,恰在这时李世民从绛州返回晋阳。
观音婢依然没有忘记,李世民曾经答应过她,要带她饱览大好河山的承诺。
她见外面春光明媚,就问李世民,“世民阿兄,这个春天准备带我到哪里去玩?”
李世民深情地看着观音婢,问她,“你想去哪里?”
观音婢想了想,似娇似嗲,说道:“听说石壁寺香火很旺,咱们不如也去上上香。”
李世民将她像小妹妹一般宠着,温柔地摸摸她的头,笑着答应她,
“阿婢妹妹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时正好是个空闲的时候,他也想在爱侣的陪伴下,到外面散一散心。
如今天下已乱,估计今后数年都要面对连年的征战与厮杀。错过了这个春天,再想陪着爱人轻松出去玩,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石壁寺在晋阳西南有一百多里。
李世民想着世道混乱,想必路上也不太安宁。如果仅是他自己,去哪里都无所谓,凭他一身武艺,普通的贼寇来上一二百人,他也不惧怕。但是有观音婢同行,就要加倍小心,他必须要有万全的把握,保证观音婢的安全。
------
这一日风和日丽,李世民和观音婢准备到石壁寺上香,他们也不想赶得太急,计划玩上两三日。
李世民为防意外,弓箭、马槊全部带在身上,随从之人除了陆峥,还带了十个全副武装的扈从。
观音婢带上覃兰、侍琴随行服侍,三人头上带着幂罗,在李世民等人的保护下乘马而行。
李世民平时所骑的那匹宝马腾霜,赶起路来既快又稳,这次去石壁寺李世民就让给观音婢来骑。
------
一行人出了晋阳城,沿吕梁山脚下的官道,不紧不慢驱马驶往西南隰城县方向。
右边是层峦叠嶂的吕梁山,如今还是春寒料峭,依然满山萧索,新绿未染。
左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农人们已开始忙碌,准备当年的春耕。
------
路上李世民和观音婢并马而行,边走边谈论两边的风景,感叹天下山川壮美,更觉乱世之中,百姓求生不易。
观音婢心有所感,他对李世民道,“百姓如能安居乐业,谁愿去做盗贼?”
李世民想起在绛州招抚盗贼的经过,也深有感触地道:
“盗贼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不过为了有饭吃,有衣穿。我们这次在绛州,只用粮食和冬衣,就令几万盗贼烟消云散。”
观音婢笑着和李世民抬杠,“世民阿兄,你怎能说几万盗贼烟消云散?应该说是变成了我们的几万大军才是。”
隔着幂罗,李世民也看不见观音婢的神情,他笑着附和观音婢,
“我不和阿婢较真儿,你说变成了我们的几万大军,就是几万大军。”
------
观音婢忽然一改戏谑的语气,认真地道,
“世民阿兄,你有没有看到?这人心如水,向利而行。谁能带来好处,人心就向着谁。”
李世民见她还说出一番哲理来,想听她接下来怎么说,
“阿婢说说你有何感悟?”
------
观音婢怕李世民不愿听自己讲大道理,对他说道:
“世民阿兄不嫌我啰嗦,我就说。”
李世民忙道,“阿婢说的都是金玉良言,阿兄怎会嫌你啰嗦?”
观音婢见李世民顺着自己,娇声道,“我可说了。”
隔着幂罗,李世民也能感觉到她那得意的神情。
------
观音婢开始大谈自己的感悟。
“人活着无非是,要满足自身的欲望。”
“这欲望,要不是心灵的愉悦与满足,要不是为了肉体的舒适和享受”
“世民阿兄,你看我说得对不对?”
李世民细细品味,观音婢说得还真对,一个是心灵上的,一个是肉体上的。
他肯定地点点头,“阿婢说得对。”
------
接下来观音婢自问自答,
“怎样来满足这些欲望呢?”
“必须通博取名、利、地位才能实现。”
“你要想让人追随自己,就要给他名、利、地位。”
“你能给他提供这些,他的心才会向着你。”
李世民感叹,“原来人性竟如此浅薄。”
------
说起人性浅薄,观音婢转过脸看着李世民,幂罗如雾,李世民能隐约看到她黑色的眼睛。
观音婢接下来的话更是一针见血,
“我说句实话,世民阿兄不要生气。”
“人世间一切关系的维系,都是靠利益的交换,从来就不存在无私的爱。”
“我喜欢世民阿兄,更希望阿兄终生只喜欢我一人,终生给我关爱,给我保护。”
“都说父母之爱最是无私,养育儿女辛苦。可是谁又曾反过来去想,父母对子女也有更多的期待,他们想老时得到赡养,死后渴望有后世子孙永久祭祀。”
------
对于观音婢的说法,李世民在内心之中也是赞同,但他依然不想观音婢小小年纪,将人性看得如此无情。
李世民想将话题移开,他手指左边的原野,微笑着对观音婢道,“阿婢你看,愿野之中百花盛开,新柳如丝,春光多好。”
观音婢抬眼向东边看了看,收回目光,看着李世民,
“世民阿兄是否觉得,我说的这些都是由感而发,即兴之语?”
“事实上,自从你从绛州回来,我就开始想这些。我在想几万盗匪为何会在旬月之间被我们招抚?”
------
李世民见观音婢纠住这个话题不放,只得任她说下去。
他心中在想,这女子到底是傻些好呢?还是聪明些好呢?
如果自己的爱人傻些,但不失可爱,将你视作天神,处处依靠你,男人是不是更有成就感?
和阿婢这样有主见的女子相处,是不是让人倍感压力?
------
观音婢也不管李世民心中如何去想,接着道,
“我是想说,至亲之人之间,尚且要靠利益来维系。”
“几万毫不相干之人凑在一起,何谈什么忠义?没有了共同的利益,岂不就瞬间土崩瓦解?”
观音婢这话又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这段时间他也在想这个问题。
此时,他又有了让观音婢说下去的想法,他问观音婢,
“在这件事上,你是如何想的?”
观音婢问李世民,“世民阿兄要成就大事,就要依靠有才有德之人。但才德之人傻吗?好欺骗吗?能轻易受人驱使吗?”
李世民道:“有才德者,都是出类拔萃之人,哪一个没有自己的主见?怎能轻易受人驱使?”
------
观音婢见李世民被自己的话所启发,就提醒李世民,
“阿兄要想才德之人誓死追随,为你效命,就要用他们认为值得的利益去交换。”
“你能够给予他们的越多,他们回报你的也就越多。”
“假如失去你,他们就会失去一切,他们才会对你誓死效忠,才会与你同利、同欲、同心、同命。”
到了此时,李世民才真正明白观音婢啰啰嗦嗦说这么多的苦心,她是想点醒自己,
“成就大事,要有誓死效忠,同利、同欲、同心、同命的才德之人。”
“而这些人,不是轻易能得到的,需要自己付出同样的代价,以心、以命想换。”
------
他这时又开始庆幸,多亏自己有这样一个聪明、有思想、有主见的妻子。
有了观音婢这样的妻子,她才会时刻提醒自己。
在成就大业的道路上,自己才会少犯一些错误。
李世民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观音婢,心中在想如何才能让天下贤才为己所用,如何其与自己同心、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