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剿匪
伏虎山曾有一只猛虎盘踞于此,经常下山伤害百姓。
后有一壮士为民除害,百姓为此山取名伏虎,以此铭记壮士的功绩。
然而几十年过去,此地早已成为山匪盘踞之地。
“郡主,这地方的山匪大概有两三百人,您想要练兵,再适合不过了。”张九图舔着脸对叶玫玫恭敬道。
叶玫玫不光是他们主子的亲姐姐,她的田庄还是他们伙食的来源。
她又大方,凡有所得一直把他们放在第一位。
现在王府旗下的兵卒,哪一个不把叶玫玫当成心中女神?
她说要除匪,张九图听说后立马就屁颠屁颠的来了。
“真的?”
面对叶玫玫的质疑,张九图拍着胸脯保证。
“这附近山匪的情况,没有比咱们兄弟更清楚的了。”
叶玫玫:“……”
她好像想起来了,张九图这货没加入王府之前,好像是靠和山匪抢生意生活的。
“行,这个数量差不多。”
这次剿匪报仇是顺带的,主要还是借着这个机会将兵卒们拉出来溜溜。
除了张九图的手下,王府一千府兵中大半都没有经历过战事。
更别说从田庄流民中挑出来,送去军营一起训练的人了。
训练是一回事,打仗是另一回事。
若是一直不见血,日后怕是难当大任。
“放心吧,有我看着呢。”
看叶玫玫担心这个,筹划那个的,杨安庆摸摸她的头,保证道。
“嗯,我相信你。”
如此,以杨安庆领头,这次带着三百新兵,五十老兵,出发去了伏虎山。
去的路上遇到了小打小闹的零散土匪,一并收拾了。
待大部队到了伏虎山附近,先行一步的斥候来报。
“这个寨子约莫三百人,有被掳上山的百姓。每隔一段时间会分批下山一次,前日走了有一百人左右,现在攻打正是时候。”
杨安庆从不小看敌人,根据斥候的描述在地上画出伏虎山的大致地形。
思索了一番,这才下令。
“一百人绕后,其余人正面进攻,老兵带新兵。”
“是!”
所有兵卒穿着藤甲,手持武器,心中激荡。
训练多时,终于到了检验的时候了。
山寨中,有小喽罗跑进大堂,大喊:“老大,有敌袭!”
二当家一拍桌子,大笑道:“是谁这么大胆子,可有看见有多少人?”
“只瞧见一百来人,不过有武器。”
“可是流匪?”
“未必,虽然无旗无甲,但看起来有组织。”
大当家陷入沉思,倒是二当家暴脾气上来了,大喝一声。
“一百来人,俺这就带人去砍了他们!”
“罢,老三带人也快该回来了,咱们也不惧他们,走!”
大当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同意老二的意见,当即提了刀点齐人手就出门迎敌。
山腰,两方遥遥相对,隐隐能看见对面黑压压的人头。
山匪头子举起刀大喊:“二郎们,杀了这群不知……”
话还没说完,一支冷箭破空而来。
阳光下,箭矢闪烁着耀白的光芒,直冲大家当面门而来。
大当家眼睛一眯,以极快的速度闪躲。
“啊!”
惨叫声响起,箭矢扎在大当家身后的山匪身上。
“鼠辈……”大当家愤怒叫骂。
下一秒,箭矢再次破空而来。
大当家额头冷汗滴落,险之又险的再次躲过一支。
然而,箭矢之后还有两支,竟是三连发!
一个百人队伍里为何会有这般神射手?为何这般人物会跟自己一个小山寨过不去?
不等他想明白,箭矢已经扎入他的额头。
大当家应声而倒,死不瞑目。
“大哥!”
二当家双眼大睁,不敢置信的看着大当家的尸体。
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山匪头领,二当家趁着己方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急忙大吼:“冲!给大当家报仇!”
山匪们下意识的应声,举起武器站起身就往山下冲。
新兵们看着对面嗷嗷叫的从山上跑下来,不少人心中有些打鼓。
平常训练是一回事,如今真对上又是另一种感觉。
“山贼头领已死,还不束手就擒?”
杨安庆大喝一声,提醒双方这个事实。
己方兵卒瞬间安心,对啊,刚刚杨统领几箭便将山匪头子解决了,他们有什么好怕的?这样一想,顿时信心倍增,手持武器认真迎敌。
双方战成一团,人数战斗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头领的差距便显现了出来。
杨安庆冷静的声音在兵卒耳边响起,指挥他们摆出平日练习的阵型。
慢慢将山贼分割成小块包围起来,使他们不能相互救援,方便逐一击破。
二当家自身武力值较高,但属实不是个会动脑子的人,他只会叫手下一味的往前冲。
山匪们见对面越打越勇,又被提醒大当家已死,心中便有了三分退意。
忽然又听见喊杀声从背后响起,众山匪回头就见一群人自山寨向他们冲杀而来。
领头一人大喊,“统领,山寨已被咱们控制,现来助你们一臂之力!”
二当家一听这话,心脏狂跳,“糟糕,老窝被人端了!”
前后夹攻之下,战局很快明朗。
在二当家被杀后,山匪们再无战意,丢了兵器跪地求饶。
“可有伤亡?”
控制住局面后,杨安庆问道。
“只有四十三个倒霉蛋受了点伤,无一重伤!”
副手查看了兵卒们的情况后很高兴,也有心情调侃一下受了轻伤的人。
“不错。”杨安庆也不吝啬的夸奖一句。
一群没真正打过仗的新兵蛋子,能有这样的成果不错了。
“伤兵们先回去吧,郡主在田庄上准备了大夫等着,顺便报个信。”
“是!”
伏虎山寨还有一小半山匪被三当家带走,杨安庆叫手下将山匪们绑了,就在山寨里修整,以逸待劳。
期间从山寨里找出粮食、金银若干。
至于被山匪们掳来的百姓,壮年的男人不是成为山匪就是被杀掉了,只剩下一小撮做杂活的老人和小孩。
杨安庆问了他们的意愿,想要下山的,赠给他们十斤粮食并一钱银子。
不想走的,就送去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