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风气一新
东流县其实是东海府的后进县,经济最落后的。
因此三家闹事的时候,东流县衙的人走的最多。
要不是还有一个县丞带着零星几个人在苦苦支撑,东流县衙早就运转不下去了。
所以他们对于林县令的到来持热烈欢迎的态度的,这是来救苦救难的,是男是女很重要吗?
县衙正常运转,百姓们的生活秩序就恢复了。
前头就说了,百姓只管谁能让自个儿过的好,才不管顶头的是谁呢。
林县令上任后的一系列措施,让百姓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之前有了变化。
那她就比前头的那个县令强!
甚至莫名的产生了一种攀比心理,看看其他的县,从前比我们强,可这回就比不过了吧?
什么?嘲笑我们县令是女的?
呸,你们的县令倒是男人,但你们过的有我们舒服吗?
我们一有事就能找衙门,问题很快就被受理得到解决,态度还特别好,你们行吗?
那旁县的百姓能乐意吗?
他们一直走在前面,冷不丁的沦落到被最后一名嘲笑没见过世面。那旁人有的,他们也得有。
再说了,任用女吏,女吏从哪里来,还不是他们本地百姓家的女孩?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事,他们干了!
百姓地位虽低,可民心却是上位者不得不考虑的东西。
几个县的县令都是实干派,虽然觉得有些离经叛道,但架不住百姓强烈要求。
难免生出些好奇心,派人去东流县打探。
不打探还好,一旦知道东流县如今的生活,几个县令差点破防了。
他们通宵达旦的处理政务,只觉得事情多到天荒地老都处理不完。
头发是一把一把的掉,短短月余就像过了几年一般,县令们都觉得自己沧桑了。
本来大家都这样,他们倒是稳得住。
可看看人家东流县,林县令上任半个月就把之前堆积的事务处理完了,这都着手开始着实安排秋收以及后续的种植事项了。
到底谁才是刚上任的那个啊?
这样岂不是显得他们很像吃干饭的?
每天那么忙,可是事情半点不见少。
县令们委屈,还不是因为人手不足。平均一个人要干五个人的事,但是拿得还是一个人的俸禄,那效率下降是必然的嘛。
然而这个烦恼,林秀荷就没有感受到。
女人们才得到走出家门走进官衙的机会,一个个珍惜的很,恨不得卷死自己,工作热情异常高涨。
衙门里的其他人难免被这种气氛带动,连衙门门口守门的站的都比以前直了。
旁的县令,“……”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回头再看自己衙门里那些个无精打采的小吏们,就相当的不满了。还是男人呢,连个女人都不如!
女吏这么好,那他们也要用!
没几天,东海府所有的行政机构门口都张贴了招收女吏的公告。
一时之间,识字的女人变得特别抢手。
不少人巴结林家,赞林老爹到底是童生,比之他们这些泥腿子就是有先见之明,竟叫女儿也读了书。
根本不知道闺女在偷学的林老爹,“……”
但谁不喜欢听好话呢,被众人吹捧的多了,林老爹竟然也觉得林秀荷能当上县令是自己的功劳了。
要不是自己是童生,有一身学识,教导儿子们的时候也没防着她,她能学到那么多?
林老爹越想越觉得有理,闺女发达了必须得孝敬他这个亲爹,遂找上门去要孝敬银子。
到底是亲爹,孝字当头,林秀荷捏着鼻子拿了银子给他。
林老爹见她好说话,不免得寸进尺,“日后月月都要往家里交银子,不要等着我亲自来催要。”
这就闹得难看了,林秀荷不惯着他,态度冷淡又强硬。
“爹说这话好没道理,咱们一没分家,二来爹尚在壮年,如何就要我一个做女儿的交孝敬银子了?”
林老爹下意识的就扬起手,作势要打,“你敢顶嘴?”
林秀荷毫不畏惧,上前一步,冷笑,“你打,要不要去县衙门口打?好耍耍你的威风?”
林秀荷在官衙里待久了,养了一身的气度,叫林老爹心生畏惧。
他不由自主的退后了一步,随即恼恨不已,甩下一句,“有本事你别回来!”
林秀荷看着他狼狈逃离的背影,“谁会回那个家?那里早就不是我的家了。”
有女吏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上前来扶住她,“县令……”
林秀荷拍拍她的手,“我没事,我只觉得如今的日子再舒畅不过了,我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
东流县里能成为女吏的,家里支持的,少之又少。
那女吏回握她的手,笑道:“没错,这样的日子再好不过了。”
不管怎么说,东流县女吏的例子确实让东海府的风气焕然一新。
百姓认识到了女孩不止只有养大换一笔嫁妆这一个作用。
只要给她们一个机会,她们同样可以去工坊做工,可以参选小吏,可以干更多的事。
这一切的前提,是识字。
而后,百姓们就发现了,不止书籍和纸。在这段时间里,笔墨砚的价格同样降低了。
读书的成本低廉到,任何一个不懒的人家,勒一勒裤腰带,完全供得起娃娃读书的程度。
公主都为他们做到这种地步了,谁还能忍住不读书?
不止男孩读,女孩也要读。
要是同时供不起好几个,那就选一个最聪明的,学会了回家教兄弟姐妹们。
总之,一定要让全家都识字。
就算各县衙的位置都被填满了,已经不再招收小吏。
但是识字了可以找旁的活计啊,又不是坏事。
不知不觉的,让孩子读书识字这个观念就已深入东海府百姓们的心中了。
叶玫玫笑起来,“如此,就可以着手办书院了。夫子们都找好了没有?”
苏明抚着胡子,他认识的人多,这事是交给他办的,“公主放心,苏某的几个朋友都有意来教书,已经在路上了。”
梁成朝叶玫玫深深一拜,“公主思虑,果真深远。”
一环扣一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