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宜王的思量
得知全封信的内容,叶玫玫啧啧称奇,跟杨安庆说,“怪不得老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呢,老爹这一招太狠了。”
果然有的人就是天生的帝王,这种手段,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就算想出来,以天子之尊降低身份,也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
杨安庆亦有同感,“岳父……”
话还没说完,乐儿就急匆匆的跑进来,见他们俩都在,眼睛亮晶晶的问他们,“爹娘,你们听说外公写给学子们的信了吗?”
叶玫玫倒了杯茶给她,“你慢点,先喝口水。”
阿福拿了衣裳过来,“郡主先换身衣裳吧。”
乐儿从外城回来,一衣裳沾了雪,半干半湿的。
等换了干衣裳,又喝了热茶,乐儿又问,“娘可听说了?”
叶玫玫看见闺女眼里满满的崇拜,笑出声,“你原先还觉得你爹全天下最厉害呢,如今是不是觉得换人了,外公才是最厉害的?”
杨安庆看过去,眼神危险。
乐儿看着杨安庆,干笑一声,“论带兵打仗,那自然是无人能与爹爹相比。但要是政事,外公才是最厉害的。”
叶玫玫呵呵的笑,这孩子精明了,这话可没法反驳。不过闺女既然这么说,还不是因为觉得外公比亲爹厉害呗?
叶玫玫看向杨安庆,很想采访一下他此时的心情。
杨安庆坐在榻上,右手手肘放在小几上,手掌扶着额头,“唉,难受。”
闺女大了就变了,一点也不可爱了。
叶玫玫看得想笑,招乐儿过来,将她搂进怀里,拧拧她的鼻尖,“你呀,看把你爹那颗老父亲的心给伤的。”
无良乐儿嘿嘿一笑,享受与娘亲的亲近,语气里也多了几分小女儿的娇态,“娘,我今个儿去城外玩雪橇了,很好玩哎,就是雪太少了。”
说起雪橇,叶玫玫就想脸红,不过好歹端住了。
乐儿又问她,“娘,什么时候你跟我一块去玩吧。”
她作为女吏,目前正处于休假状态,等年假结束就又要恢复休沐才能回家的状态了。
虽说她很享受这个工作,但还是希望闲暇的时候能和娘亲多多相处的。
叶玫玫同样是这个心思,这孩子翻过年就十二了,时间快的很,一晃眼的功夫孩子就长大了,在身边的时候好好相处才是正经。
“等翻过年要是还下大雪,娘就陪你去,喊上你欢姐姐。”
乐儿展露笑颜,“好嘞,大姨也跟咱们一起玩。”
杨安庆见这母女俩自顾自的商量着,一副忘了他的样子,忍不住插话,“我呢?”
这么大个活人呢,你们就不要了?
叶玫玫斜觑他一眼,“翻过年你还在?”
杨安庆,“……”
这还真不好说。
怕是待不了几天的,就算还在也是出征在即,忙得很。
叶玫玫见他吃瘪,到底于心不忍,“等咱们到京城,嘉哥儿大一点,咱们一家四口一起去玩。”
边城在南边,雪再大又能大到哪去?
京城大雪过后,冰面冻得又厚又结实,那时候玩起来才叫尽兴呢!
宜州,宜王府书房。
宜王正在看明帝写给他的信。
信是家信,明帝打头就喊了一句大哥。
宜王嗤笑出声,“这小子居然还认我呢。”
他身边的太监王三德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这封信不长,宜王飞速浏览了一下,总结出大意就是:大哥啊,弟弟我现在掌握五州,跟张凌分治南北,你跟四哥怎么说?想要独立肯定是不成的,就算弟弟同意,张凌也不能同意啊。
弟弟年后就要跟张凌干一架,那问题来了,你们是想跟弟弟站在一起,还是要跟张凌一起?
大哥啊,你要想好啊。弟弟我好歹姓姜,将来我登基,你跟四哥高低还是个王爷,可张凌那边就说不好了。
这封信,看似规劝,实则威胁。
相较第一封信,态度更加强硬。
看完信,宜王将它交给王三德。
王三德默默的点燃烛火,将信烧了。
宜王冷不丁的问了一句,“三德,你说老四那边接到的信,内容跟我这个一样吗?”
王三德正在烧信的手抖了一下,正在燃烧的一块落在他手上,烫的他一抖。但很快稳住了,赔笑。
“奴才不知,这是陛下给您和沧王爷送的密信,奴才愚笨,实在猜不到内容,也猜不到陛下的心思。”
宜王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道:“是吗?”
王三德烧完了信,听他这样说,赶紧跪在地上,“奴才该死,不能为主子分忧。”
宜王伸手拉了她一下,嘴角含笑,笑容却不达眼底,“这是做什么?地上凉,赶紧起来吧。”
王三德战战兢兢的起身,安静站好,垂首敛眉,不发一言。
宜王也不难为他,只是以手敲击桌面,自言自语。
“这老五啊,真是出人意料。”
他是皇长子,但二弟刚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地位稳固。他便早早的歇了心思,一心当个王爷,早早的来了封地。
谁知道风云变幻,太子与皇后身死,五弟被发配边城。这时候剩下的都是庶子,这心里头的那点子想法,不就被勾起来了吗?
再后来,老六上位又被乱军杀了,老四老七都没了,只剩下他们几个兄弟。乱世胜者为王,他想要那个位置很合理。
谁想到老五真的就那么厉害,短短一年,做到这种地步。
“啧,难不成这就是天生的帝王?”
宜王以手撑着头,有些敬服,说实话易地而处,他在老五那个位置上,是比不过老五的。
这老五一直在忍耐藏拙,直到老六登基才露出獠牙。
不过,他的那三个子女,当真叫人羡慕,一个赛一个的能干。
宜王想起自家的几个憨包子女,眼里只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不过,要不要降,什么时候降呢?
老五许诺他日后还是王爷的话,可不可信呢?
宜王陷入沉思。
这是很严肃的问题,搞不好就要翻船啊。
“叩叩。”
外头传来轻轻的敲门声,王三德走到门口询问守门的小太监。
书房重地,一般是不许后院的人过来送汤送水的。这规矩全王府都知道,只是今天外头的人态度实在执拗。
小太监只能向里头询问一声,王三德出去见了人便回来向宜王回话。
“王爷,安侍妾来了,您可要见?”
宜王沉声吩咐王三德,“见,叫她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