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废除休妻
殿试虽然不会刷人,只确定名次且名次不会现在的差距太大。
但那是去金銮殿哎,对于这些第一回面见天子的学子来说。实在是人生中最重大的,最值得慎重相待的事了。
转眼就到了金銮殿试,明帝亲点了一甲的三人。
状元,章元,通州府边城人士。
榜眼,王硕,东海府东海城人士。
探花,齐木,湖州湘湖城人士。
见着齐木的脸,明帝还打趣了一句,“这个探花名副其实。”
接下来,新科进士们被赐游街。
为了看这个,叶玫玫早早的就使人去视野做好的客栈定了包间,这天带着乐儿观看。
一甲的三人走在最前头,带着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脸上带着笑。便是只有五分的颜色,在此时此刻也要长到七分。
如此一来,齐木那边脸便是十二分的好颜色。
只看街边客栈上的少女妇人便知,她们明显偏爱这好颜色的探花郎,扔给他的鲜花险些将他淹没。
弄得状元跟榜眼酸溜溜的打趣,“咱们俩在探花郎面前,黯淡无光啊。”
齐木艰难的躲避着冲他砸过来的,密集的花,咬牙切齿,“这福气给你们要不要啊?”
绢花轻飘飘的还好,新鲜的花从上往下那么一扔,砸到人身上还是挺疼的。
榜眼眼尖的瞥见还有扔荷包的,小心的往旁边躲了躲,哈哈大笑,“某已经成亲了,这福气还是你自个儿享用吧。”
叶玫玫含笑,可算是理解了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话说回来,这探花长的可真好啊。
乐儿不就喜欢这一款的吗?
叶玫玫琢磨着,要不要赶时髦来一回榜下捉婿。
不过这事还得看乐儿的意愿,叶玫玫问闺女,“你瞧着那人好看吗?可喜欢?”
乐儿果断点头,“好看。”
只要没瞎的人,都不能违心说出探花郎不好看的话。
叶玫玫继续试探,“那你喜欢吗?”
乐儿,“……娘,你不觉得我们俩年龄上有点差距吗?”
叶玫玫,“哈?”
乐儿,“娘,我今年才十二,探花郎已经十七了。”
叶玫玫,“……”
得,没戏了,闺女嫌人老。
叶玫玫还挺遗憾的,这么好看的人,回头生出来的孩子肯定漂亮。
打马游街后又举办了闻喜宴,之后这些新科进士们就被安排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成为大明的一颗颗螺丝钉了。
叶玫玫出去赴宴的时候还能听到不少官眷可惜,说那状元与榜眼早已娶妻。只榜眼没有,可惜抛给他的橄榄枝都被拒了,也不知道想娶个什么样的。
不过这样的闲话过了几天就没人说了,毕竟齐木的条件在那摆着,并不是多出色,没得到也没有多可惜。
春闱这件紧要的大事办完,紧接着就是书院的成立了。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伙的眼睛都盯着呢。一边是监察院,一边是百姓舆论,没有官员敢贪污,事情办的飞快。
女子宿舍这边,自从杀鸡儆猴了一番,剩下的都很老实也很努力,成长的飞快。
尤其是有个叫黎幼娘的,不光学的又好又快,还自发的给其他人进行补习,在一众女子里很有些威望。
叶玫玫觉得这是个人才,日后高低也能做个管事。
然而,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却出了一起大事——有一女子进京告御状。
明帝接见了她并听了她的意愿,她要和离。
“为何?”
女子跪在金銮殿上,背却挺的笔直,声音清脆里透着不屈。
“民妇胡桑娘本是定州府纺织坊里的一名女工,因救人而被夫家休弃。民妇不服,曾上诉定州知府,但被驳回。”
因本案与女子有关,叶玫玫难免要来看看。听清她的话,叶玫玫心里一跳,定州与京城可有三百里之遥啊,这胡桑娘倒是个狠人。
不过她是高兴的,高兴她的不屈。
因而在有迂腐的大臣痛斥她这种行为的时候,叶玫玫就少不得要上去辩一辩了。
那一天,满朝文武见识到了东海公主的嘴炮能力。
最终以明帝下令调出案宗,上面写着胡桑娘与陌生男子拉拉扯扯,有失妇德,将人休弃。
可胡桑娘在纺织坊赚的工钱却把持下在她前夫手里,不愿归还。
明帝冷哼一声,“叫定州知府进京,给朕展示展示他的断案能力。”
熟知明帝风格的大臣们心中一颤,定州知府要倒霉了……
但没人为他求情,这时候枪打出头鸟啊。
明帝看着下头装鹌鹑的大臣们,冷笑,好在这回没有蠢货往他枪口上撞。
他现在知道女子不比男子差,只要能用,管他是男是女呢?都是为了大明做贡献的人才,在他眼里可分不出高低。
七日后,案件由明帝本人重新审理,判胡桑娘无罪。因胡桑娘不愿意重归于好,遂判两人和离,其夫归还全部财物。
另,明帝熟练的放了个重磅炸弹——自此废除休妻,夫妻任何一方想要分开都可以去官府提出和离。
这一决定引起轩然大波,面对众大臣的“望陛下三思”,明帝大骂群臣。
然后大臣悲哀的发现,天下早已不是原来的天下了,女子也不是从前恭顺且一无所有的女子了。
各种工坊在各个州府遍地开花,大量的女子进工坊做工,早就掌有了经济权和话语权。
还有话剧班,后来办的报纸等将男女平权的思想传播到各处,总有些思想进步的人。
有了群众基础,大臣们想要动摇明帝的想法就很难了。
就算是有些极端的,但天下初定,谁都知道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来一场叛乱,换一个皇帝。
那能怎么办?只能顺着了。
就这样,“休妻”这项完全有利于男人,对女子百般不公的制度,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胡桑娘的事一传开,天下女子喜极而泣。以往她们遇到这种事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找不到伸冤的地方,如今叫她们见到了希望。
当和离政策一颁布,立即有大量的女子到官府提出和离。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揭开了掩盖在黑暗下的另一场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