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安排杨家人
叶玫玫与杨安庆将他们请到了内院,正堂里已经准备好了席面。
杨安庆亲自将老叔父扶到了正座上,叶玫玫招呼其他人自行落座,“都不是外人,我就不客套了。”
杨家除了叔父见识过杨家的繁荣,其他人都可以说和乡下人没什么分别。两个儿子都是在乡下生的,娶得也都是乡下女子。
见叶玫玫这般和颜悦色的,花氏一个激灵,直接跪下了。
“公主,公主娘娘安。”
被她这么一带头,本就手脚不知道往哪放的杨家人都跪下了。
叶玫玫,“……”
叶玫玫立即看向杨安庆,两人赶紧去扶人。
但杨家人倔的很,非要把这个头磕下去。
无法,夫妻俩只能求助新出炉的长辈——平叔父。
平叔父咳了两下,拦住了他们,“叫他们磕吧,跪公主是应该的。”
长辈都这样说了,杨家人立马磕了下去。
叶玫玫只能受了,接着强调,“今个儿初见就当你们是拜公主了,往后就不许这样了。”
然后,她就听见花氏小声的跟丈夫咬耳朵,“公主居然这般和蔼,真是想不到!”
叶玫玫无奈,公主被神话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她也理解,平民百姓突然被告知和公主是一家人的感觉。就跟有人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你亲爹是亿万富翁要找你回去一样。
有心说这是假的吧,人家还真把你接回家里去了。
这可不迷糊,不敢置信么?
叶玫玫拉着两个堂嫂的手入座,“别怕,我以前跟安庆在村里生活好些年来着。一直到乐儿六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子去边城,才叫爹娘找了回去。”
后来她老爹举起了大旗,她也是突然成为公主的。
一听她也有在村里生活的经历,花氏直接拍拍胸脯,“妈呀吓死我了,可算敢说话了。”
杨云赶紧拉扯她,“怎么说话呢?”
叶玫玫赶紧拦了,“别,我喜欢二嫂这性子,够爽快。”
花氏本来是个屠户女,知道有个公主弟媳还紧张呢,没想到会是这样,可算是高兴了。
叶玫玫又隐晦的打量了下大嫂卢氏,见她悄无声音的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便热络了几分。
很好,都是些老实人。
不是说她不欢迎杨家人,只是杨家人若是不老实,她肯定不会和他们一起住着,平白扰了她的生活。
但现在来看,这一家子都是老实淳朴的人。
就是平叔父的身子不大好,回头得找太医给看看。
叶玫玫没叫人伺候,他们家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他们夫妻俩刻意说些村里的事,很快就熟络起来。
饭后,两位堂嫂已经能跟叶玫玫在一处说些闲话了。
就是小丫头杨萍还是有些怕人。
乐儿见到比她小的妹妹,有心带她玩,但杨萍始终有些害怕,弄得花氏有些紧张。
叶玫玫瞅了一眼,笑道:“别急,过些天熟悉了就好了。”
花氏忙道:“说得是,咱们日后相处的时间多着呢。”
叶玫玫很是认同,“我在家闲着也没什么事,两位嫂子平日里若是愿意来陪我,那最好不过了。”
随便说了几句,叶玫玫就带着她们去看住得地方。
两家一家一个小院,挨在一处,里头什么都准备的齐全。
卢氏看见有小厨房,有些惊喜,“这里竟然有锅灶!”
不是说公主府的饭菜不好,只是她心里到现在都有些不真实感,方才压根就没敢动筷子,没吃饱。
想来当家的跟儿子的情况也差不多,回头晚上得再做点。
叶玫玫笑了,“有,柴火米面粮油之类的也都有。两位嫂子平日里要是想吃什么就自己做,不想做就吃大厨房的。”
这种熟悉的感觉叫两人心安,感觉到叶玫玫的用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叶玫玫又指着院子里的仆妇,跟两人说着,“想着你们可能用不惯丫头,就只放了两个仆妇做些杂事,等熟悉适应了,我再给你们添些人。”
两人只一昧的说着,“很好了,已经很好了。”
卢氏简直想打自己的嘴巴,平日里能说会道的,今个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叶玫玫知道自个儿在这,她们压力很大,便告辞了。
果然,她一走,妯娌俩立马松了口气。
花氏拍着胸口,“大嫂,咱们这弟妹人真好。”
说着就拉过女儿,交代,“萍儿日后要多听你三婶婶的话。”
小丫头怯怯的点了点头。
卢氏深以为然,“咱们家走大运了,咱们再不必忧心几个孩子的前程了。”
花氏开心的笑了,她两个孩子呢。
当晚,叶玫玫夫妻俩就在商量这个事。
“平叔父那边还好,只是要养着,咱家也不差那点药材银子。只是其他人还年轻,总得找些事做。在家里闲着,他们更害怕。”
杨安庆点头,“两位堂兄下午就找我说了这事,村里出来的,闲不住的。”
叶玫玫就问他,“那你可有章程了?”
杨安庆翻了个身,手指放在翘起的二郎腿上点着,“两位堂兄有点木匠的手艺,我准备送他们去工部做点事。”
不拘是不入流的小官,还是小吏都可以。
“大郎是个练武的苗子,就是年纪大了,实在是可惜了。”
杨安庆声音里充满了惋惜,就算有他护着,在战场上也不大能走多远,只能去军事学院,走文职的路了。
叶玫玫笑他,“就算是大郎年纪正好,你舍得就把他送上战场?”
沿海不大平静,发生好几起海寇事件了。
朝廷派人去处理,但因对海上作战不熟悉,伤亡了不少人。
杨安庆,“……”
扎心了,他还真舍不得了。
杨家人一共就这几个,少了哪个他都心疼。
这么一想,他又觉得走文职也挺好的。
“二郎与大郎相反,看着就是个读书的苗子。”
叶玫玫想到下午见到二郎的样子,笑了,“确实,其他人包括萍儿都有些黑,偏偏这孩子长的白净。”
杨安庆直接拍板,“等九月开学,三个孩子都送去读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