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借刀杀人 (求追读)
王长生站在钟楼之上,极目远眺,人影错落,建筑高低有序,刚刚一路急行,都不知到了哪里。不过不管是到了哪里,他都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因而也就不在意了。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也算是才来到真实的人间,王长生不由得伸了一个懒腰,然后躺在钟楼之上。“好真实的太阳”王长生仰望着天上的太阳感叹了起来,这里的太阳比仙域内的太阳多了一丝丝的生命,自从他修习了《青帝密卷》之后,便能够感觉到这世间磅礴的生命力。而且每一位修士,都是一个生命的源泉,源源不断的向外散发着生命精气,感受到这些生命气息有多强烈,便能够知道其境界有多高深。他看着天上的太阳,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眉心,一时陷入了深思,“我眉心的那东西究竟是什么?”“那棵桃树....”“难道我当真就是从冥界而来的冥王?”“这不可能,其他人不知道我自己还能不知道,我的前世依旧记得清清楚楚,绝不是什么冥王。”王长生将伸出来的右手放在了自己眼前,然后将手掌之中流动着的小明王神力压制下来。神力褪去,虽然因为这么久的淬炼,其右手的骨髓外肤已经锻炼出神异,可没有了神力之后,也只是成为了一块更加强大的手掌罢了。随着神力的消失,右手的手掌渐渐的与其他肢节脱离开来,一种不知从哪里,也许是虚空中而来的寒意逐渐的蔓延到了整个手掌之中。微微的动了动手指,王长生却发现其右手滞涩,反应缓慢,甚至逐渐的失去控制!神力重新流转,右掌恢复正常,王长生叹了一口气。“我这身体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本是准备前去北州的,一是想要寻求那些有关荒原深处的秘密,另外一个则是解决掉那庄婚事。不过在他临行前,姒宗发曾告诉他,让他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姒家的那些族老难对付的厉害,就算是姒族族长也就是他爹都会受到很多的桎梏,想要去借阅这种不传之秘,八成连人带马一起打出来。但是中土大周有一书院,收拢天下英才,不拘泥出生籍贯,只要去,达到了要求便可以入门,而书院之内,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虽无真经,然而但凡是世间书籍,九成九都记录在册。因而又有一言称,若是在书院都无法找到你想要的,那放言整个天下,你也同样找不到。王长生叹了口气,还是没决定去哪里偏偏一个在东方,一个在北方。他想了想,便想到了自己身上那白阳法王的令牌,“白莲教也是一方不俗势力,不如去那里面看看有什么消息,再做权衡吧。”“或者,白莲教中也收集了许多典籍秘闻,我可去查阅一二。”王长生的眉眼有些忧虑,因为他的修为毕竟只是重楼境界,深入白莲教万一被发现了岂不是直接完蛋?正当他在思
索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远处天空中乍现的虹光,虹光之上散发着让他熟悉的气息,是姬家之人和姒家人。“这都能追来?属狗的?不要守仙域了吗?”王长生有些郁闷的看着那些虹光,收敛身上所有的气息,径直离开。他倒是不担心这些人会找到自己,毕竟又没有什么手段....“不对”王长生突然惊觉了起来,他想到了自己明宫内的那把弓,再往后一看,果真是如此,那些人竟然直直的向着自己的这个方向而来。“坏了,姒家的人应该有什么办法追查到落日神弓的位置。”他发现这些人的动静之后,没有犹豫,直接动用最快的速度,整个人化作了一道金色的闪电,很快的消失在这座城池之内。“那!他就在那!”“追!”这些人看到王长生的尾影,一下子惊呼出来,指着那边大声道。他们御使着虹光追逐而去。王长生转身,手中落日神弓远远的射出一道由神力化作的箭,射向了其中的一道虹光。这神弓加持在这箭上的道意,再加上其附着的光明之意,快到一眨眼就来到了他们的面前,然后一下子穿过了其中一人的胸膛。“啊!”那人痛苦的尖叫了起来。王长生吐了一口气。“追!他不过重楼一阶,绝不是我们这么多人的对手!”“这个该死的家伙!等抓到他了一定狠狠的折磨折磨。”黑风顺着风落在肩头,王长生点了点腰间青赤色的灯笼,说道,“小赤,帮我看看附近哪里有白莲教的据点。”小灯笼听到这话一下子立了起来,斜立着指向了一个方位。王长生连忙向着那个方位而去。他从明宫内取出一个木制的面具,戴在了脸上,“只可惜这面具不过是凡物,也只能赌白莲教的那些人不敢查探我。”“好在白莲教尊卑有序,只是最好还是找一样宝物,能够遮住自己的容貌,不然不免有些不保险。”王长生的心中闪过了这些想法,一件黑色的斗篷已经穿到了自己的身上,将兜帽带上。他此时此刻,便成为了白莲教的白阳法王。一旁挂在腰间的小灯笼一下子化作三四个人头大小模样,妖异中带着一丝圣洁,飘在王长生的旁边。有小赤帮忙,这出白莲教的据点对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备。等入到地下石殿内,才发现这些白莲教的人都在密谋着什么事情。见到他们惊疑不定的目光,王长生手指微动,整个石殿内的所有灯,剧烈的燃烧起来,小赤摇摇晃晃的落在了王长生的前方,白阳圣令!在场的人见到这块令牌没有任何的犹疑,顿时都跪了下来,满脸崇敬的喊道,“参见法王。”王长生径直走到了最前面,扫视了在场之人一眼,颔首道,“你们被发现了,姬家还有姒家来了点小鱼,将他们解决掉。”为首的一人半跪在地上,行了一个白莲教的礼仪,“谨遵法王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