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点亮大灯
这三天的时间里,刘轩和他的师傅武毅,一有时间就往南郊的竹林里跑去修炼这一套《百鸟朝凤枪》的内功和枪法,刘轩也慢慢学到枪法的精髓。
从林子里出来,由于时间已是中午,二人便在张翰的带领下去往山麓间一户人家里用膳。
此人便是上清派医师无烟的徒弟,因为打伤他人被师傅惩罚流落至此,机缘巧合之下,他救了刘轩一命,刘轩每次来竹林时都会看看他。
而他在刘轩西医医学的启蒙下来开始研究听诊器、注射器、输液管这些东西,看来也是一个酷爱医学之人。
这片竹林中他的竹庐占地广大,但囊扩其中几处美景,这竹庐藏于林间,西临幽涧,正直山花金黄之时,周围景色怡人,刘轩很喜欢心里,又不免住上一阵。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医师倒也痛快,只要不打扰他研究就行,你们爱住多久就住多久,况且还有精湛的枪法可以观看,何乐不为呢?
走到了午膳时间,张翰给他们俩做了一顿简单的午饭,有多简单呢?大概是打了一只山猪烤着吃,若是味道淡了便拿粗盐沾着吃,可想味道好不到哪里去。
下午在可儿来探班时,倒是拿出几样精致的糕点来慰问这两师徒,每次都会在一旁看着刘轩练功,不敢上前去打扰他们,等到武毅开口可以休息时,她才提着糕点上前,分发给武毅和张翰之后,便被刘轩拉到无人寂静的地方坐下享用。
这三天里刘轩每天晚上都在她哪里留宿,渐渐也变成一个不懂得节制的女子,每晚忍受刘轩的欺负,每早看着他扛着钢枪出去,俨然一副小媳妇的模样。
而她和刘轩在安静处聊天时,武毅都会躲在草丛里偷听,爬出来时也只得在心中承认:“这二人确实是相爱,可刘轩的父亲刘伯庸会接受他吗?”
可儿也知道上京的日子越近,所面对门户之见也越近,说真她也万万没想到当初偷看她大腿的男子,居然是第一商户的儿子,心中不安,但一想到刘轩对他的温柔,便让他开开心心过一天,反正开心才最重要。
可儿拿着丝巾擦拭他嘴边的点心屑说道:“明日就要出发去京城了,你的衣物我准备好了,全部都是按照你的尺寸新做的,回家时记得穿上,这样你的爷娘不会因为流落在外而伤心。”
“知道了,你越来越像我的娘子,总是唠叨得不停,不过我喜欢这样的唠叨,很温暖很有家的味道。”刘轩抓住她的手说道。
可儿略带埋怨的口吻反驳道:“只怕是你上京之后,有钱便不要我了!”
“怎么会呢?不信的话我可以发誓。总发誓……”
可儿打断他的起誓:“我不许你发誓,你只要记住我们的感情就好,那怕你父母反对-你也必须站我这边,好吗?”
刘轩点点答应了,比起没见过的父母,当然是可儿更重要了。
短暂的休息过后,可儿也得离开这个地方,她还要准备今晚的点灯仪式,必须按照规矩必须回去焚香沐浴,临走前还不忘提示刘轩,让他早点过来燕香楼,准备好热水给他沐浴。
本以为会晚些时候动身的,自己能多练习刚学的枪法,不过有师傅在身旁教导,也算是日益精进,如果可以他宁愿行程再耽搁一段日子,争取的在出京前全部学会。
可他回头想想,还是早点离开这个地方好一点,旧伤复发、绑匪案、囚犯案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如今城里也好像被某些人关注着,倒不禁让人心中生出山雨欲来,某些事情正要发生之感。
正当他沉浸在这些事情之时,武毅一枪刺来,他连忙躲过,武毅的枪是真的快,这哪是教学,这是虐菜啊!
“不要分神,专心一点,分神只会让你死在我的枪下。”
“师傅,咱们能不能不要把死字挂在嘴边。”
“休要多嘴,吃我一枪,看招!”
刘轩又是一个躲避,往前滚了一圈,化解这一击,随后反手一个回马枪往武毅右边胸口捅去,刚好定格在哪里。
他愣了愣,随后笑起来:“师傅我这招怎么样?”
“这招打得好……”大概是被一招意外的枪法惊喜到,武毅没有表情的称赞两句,随后,倒也有几分怅然,“为何不对准我的心脏,回马枪的威力必须做到一击必杀,心脏就是最好的打击目标。”
“因为你是我师傅,我怎么敢对你大不敬呢?”宁毅笑着,随后把枪头收了回来。
武毅家点了点头,这一高兴便放过了他,让他跟随可儿的马车一起回去了。
张翰也笑着走到武毅身边说道:“师弟的枪法越来越精进了,果然是个练武的奇才。”
武毅目光一冷,挥着枪打向张翰,张翰立马拔出钢枪应对。
“这么多年没见,为师也要测测你的枪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
“尽管来战。”
二人打到精疲力尽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
……
……
另一边,已是月明星稀,点灯仪式照例举行,那三魁大灯选择在西市组装,这次的灯没有之前的那个灯精美,只能用好看来形容。
刘轩、可儿、司马聃三人分别是文魁、花魁、武魁,每个人的打扮也不一样,刘轩文魁的装扮就是身披大红花,手拿玉笹,头上还带着文官帽,司马聃则是手拿宝剑,头带武将冠,腰间挂着酒葫芦。
最美的还是可儿,俨然一副仙女下凡的模样。
这一回派出了大量的军队把守会场,花灯之下也用栅栏隔开百姓,卫兵也围绕一圈保护花灯。
司马岳带着三魁登上两层楼高的点灯台,司马岳打开祭文念道:“中秋祭月,周以制礼,释奠于王。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置太庙配留侯,祭之牲乐,制之如文。重拂仙袂,誓振礼纲。汗青永记,皇汉之殇。广寒阆苑,酹酒一觞,营营祷兮,在彼之庭。长空浩荡,辉光玉蟾。灯火此时,万户既瞻。敬拜素娥,启佑家国。”
念完,三魁一同举起火把点燃引线,火焰如赤蛇般快速游到大灯的灯芯位置,“哗”得一声,大灯的亮光瞬间明起,台下的百姓大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台上的四人被这磅礴之声所震撼,这也许就是群众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