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千年不腐之身
有五铢钱、鎏金佛像、竹简、丝绸、毛织品,漆器、木器、玉器、铜器、料珠、金银戒指和耳环,以及琉璃器皿等!
常虎随手拿起一枚五铢钱说道:“这是咱们华夏汉代的一种铜制货币,类似于后世的铜板。”
五铢钱正面刻有‘五铢’两个篆体字,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
常龙则呼吸急促,右手微微有些颤抖的拿起一沓捆成圆筒状的竹简,并缓缓的将之打开…
让常龙顿时大喜的时,上面的文字全都是古汉文篆体字!
作为顶级的盗墓专家和古老摸金校尉的传承者,岂能看不懂古篆体字呢?
嘿嘿,于是常龙便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的阅读起了竹简上面的内容。
“哈哈哈哈!这里的确是楼兰王陵!”常龙看完以后兴奋的大笑道。
弟弟常虎赶紧走过来问道:“竹简上面说什么?”
“上面说,里面躺着的这位爷,乃是鄯善国的尉屠耆国王!”常龙激动道。
“鄯善国!哈哈,还真特娘的是楼兰古国啊!”常虎亦是惊喜不已的叫道。
楼兰古国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强国,与敦煌接邻,公元前后又与汉朝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于楼兰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之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所以鄯善国就是楼兰古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难怪哥俩这么激动,真正的楼兰王陵啊!他们今天这一发现要是传了出去,必定会震惊整个考古界和世人不可。
“难道说…咱俩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楼兰遗址下方的地底深处?”常虎满脸吃惊的说道。
“还不太确定,但这个可能性很大!”常龙道。
没过一会儿,常龙又拿起一沓竹简打开,发现上面居然是密密麻麻,一大片如同拼音般的奇怪文字…
“咦?这…这好像佉卢文!”常虎惊讶道。
常龙深呼了一口气,点头道:“没错,它是佉卢文,与当初咱们在西域博物馆见到的佉卢文一样!”
“据说楼兰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吐火罗语’的方言,专家们说这是属于印欧的语系…
而考古专家们当年在古楼兰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汉晋时期的简牍和佉卢文。
所以推断,古楼兰人当时所使用的就是这两种文字!”常虎说道。
“是的,作为汉王朝所管辖的附属国,楼兰古国通行的文字应当是汉字,只要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能使用。
当年出土的那些,以及现在咱俩看到的这些汉文简牍,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其次是佉卢文,专家当时也说了,这是起源于印巴地区一带,犍陀罗的拼音文字,西域地区一直使用到公元七世纪!”常龙幽幽说道。
“我先看看这位楼兰王究竟长什么模样!”常虎说着,就上前掀开了那块儿盖在楼兰王身上的黄色丝布…
嘶!兄弟二人看到楼兰王的模样后,内心震撼不已!
只见楼兰王紧闭双眼,栩栩如生,就像当年的‘楼兰美女’干尸一样,时过千年之久,尸身基本如故,完全没有腐烂的痕迹!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年那种条件下,古楼兰人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做到,能够让尸体保持千年不腐的?!”常虎大张着嘴巴,呆呆的说道。
“就连科学都无法解释,说明古楼兰人应该是掌握了一种超科学的神秘方法…!”常龙嘴角一抽道。
虽然几年前,二人曾在西域博物馆看到过那两具震惊世人的楼兰美女干尸。
但时隔多年后,再次见到这种干而不腐的尸体,不免又被狠狠的震惊了一番…
话说内棺中的楼兰王皮肤白皙,燕窝深陷,鼻子坚挺,颔下是一撮茂密弯曲的胡须,模样跟华夏汉人有很大的不同。
他头戴一顶黄金王冠,金冠正中位置嵌有一颗龙眼大小的蓝宝石。
身穿明黄色的丝质王袍,王袍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图案。
有象征着王权的金银骆驼,也有象征着光明的太阳和火焰图案,王袍很长,没至膝盖以下。
脖子上戴着一串七彩宝石项链,每一颗都有拇指那么大。
左手戴着一枚镶嵌有红宝石的金戒指,在墓室顶端那颗未知发光球体的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红光!
楼兰王腿上穿的也是丝制长裤,脚上穿的则是一双金色的靴子…
如此奢侈华丽的穿着打扮,诉说着一代国王的身份地位…
“他就是传说中那位胆小如鼠的尉屠耆国王?”常虎看着哥哥问道。
“嗯,竹简中是这么说的,应该假不了。而且历史上唯一有过记载的楼兰王只有两个,一个叫安归,就是被傅介子刺杀掉的那位。
另一个人就是他的弟弟尉屠耆,在汉朝做过人质的那位,也就是我俩现在看到的这位爷!”常龙回答道。
……
公元前一世纪,楼兰王去世,后来就由他的儿子安归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可是大汉帝国本来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想让在朝廷做人质的二王子来继位的,也就是胆小如鼠的尉屠耆,因此对安归的突然继位表示十分的不满。
而当时的安归为了能够自保,便不断的向汉王朝认错,同时并承诺和表示会永远向大汉臣服。
可即便是如此,也依然无法消除当时的汉朝对安归的敌意。
于是汉朝大将霍光的部下傅介子,便乘机悄悄的建议霍光杀掉安归,另立国君!
霍光想了想,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把刺杀安归的行动权直接交给了傅介子。
傅介子也不辱使命,顺利漂亮的完成了这次的刺杀任务。
安归死了之后,当时的汉昭帝就以自己的宫女作为尉屠耆的夫人,然后派大队人马护送其回了国。
回到楼兰国的尉屠耆十分胆小,他害怕被人刺杀,于是就请求大汉朝派兵保护他。
而汉昭帝也没有拒绝,很快就派了一名司马、四十多名兵卒到楼兰国的伊循地区长期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