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神秘女
第92章 神秘女
赵义忽然觉得一阵暖流由头直冲脚底,好似坊间传闻打通了任督二脉,只是他双眼依旧发昏,全身没一丝力气。他能感觉到一个人蹲在了自己身旁,他想看看是谁,眼前却只是因为长时间疲惫而出现的雪花。
“这东西叫做孢子蘑。”女人的声音在赵义耳边响起:“是古楼兰一种特殊的植物,通常只有人拳头般大小,那些黑雾般的东西是孢子蘑的种子,会寄生在动物体内,吸取动物体内的养分,直到将宿主吸干。”
这声音温柔,赵义心想,这应该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了。下一刻,赵义就感觉女人用两根手指撬开了自己的嘴,不知道将什么东西伸了进来,甜甜的顿时充盈着赵义的口腔,是牛奶。
赵义又饿又渴,贪婪地大口喝着,但女人很快便将水壶移走,继续对赵义说道:“你很幸运,在孢子寄生完成前杀死了本体,本体死去,飘散在外的所有孢子都会死亡。我不管你抱着什么目的来到这里,白龙卷很快就会消散,如果不想被埋在沙丘里,我劝你尽早离开。另外,人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一次性不能吃喝太多,否则死得更快。”
赵义听到脚步声逐渐远去,显然那女人离开了。他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看看这女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努力地抬起头来,将眼睛睁大如铜铃,强撑着精神看向远处,却也只看到一个背影,似在漫天的火光中摇曳,他只看到女人身后背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匣子,也不知道其中装着什么,往大殿深处走去。
他只觉眼前一黑,缓过来的时候火光将熄,不断有白沙从破旧的房顶中倾斜而下,如同一条瀑布,赵义知道白龙卷即将消散,漫天的白沙不久就会再次将这大殿掩埋,他挣扎着站起了身子,蹒跚地跨着石阶爬下京观。
四周死寂一片,唯听“呜呜”的风声,他看到一连串脚印通往大殿深处。他不知道这女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怎么会来到这种地方。赵义有心想去找她,可转念一想,以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去了也无非是添个累赘。
他往身后看了看,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当赵义走出大殿时,殿外的龙卷风显然将息,四周的白沙风墙已经消失,白龙卷如同一个漏斗一般,白沙倾泻而下,将大殿遮掩得严实,不消片刻,整座大殿已经被埋藏在沙丘之下。
若赵义再晚个一时半刻,那他则真被白沙活埋了。但他并未见那女人的身影,赵义知道那女人还在大殿里,那她岂不是被活埋了?就算大殿里有躲藏的空间,那她岂不是一辈子要困在里面了?
一系列的思绪让赵义摸不着头脑,但活着成了他此行唯一的目的。凭借着风水学辨别了方向,赵义一路往西……
尸火旺盛,众人围着火堆听赵平安讲述了他爷爷的故事。
不过故事的后续赵平安并没有讲述:赵义在沙漠边缘被当地人所救,辗转了大半年才回到了家乡,可回到了村子才发现,十个人出去寻宝,返回的只有他一个人,张力吴牛等人均没有回来,此后赵义用了整整十年寻找他们,均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娶妻生子之后,赵义才放下了这件事。
但赵平安明白,这件事情始终是爷爷心头的一块心病,直到过世时都无法放下。
张半仙马上反应了过来:“赵小哥,你的意思是,只有毁掉那孢子蘑的本体,才能彻底消除这种怪物?问题是,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找这怪物啊?这大殿里也没见什么黑色的马蜂窝一样的球啊。”
赵平安看向四周,一边寻找什么一边说道:“根据我爷爷后来的推测,这黑雾怪物有一种特性,当它离着老巢越近,它能模仿人的能力便越强,甚至于能开口说话。所以这孢子蘑的本体一定就在附近,刚才徐三水不是说了有人误触了机关,大殿开了暗门吗,我想,只有解开这大殿的谜团,我们才有可能杀死那孢子蘑逃出去。”
徐三水嘴里叼着一根烟卷,也不顾那烧焦尸体的臭味,正凑到火堆上点燃:“我也说了是误触了,至于怎么个误触法我不清楚,但我想和这些柱子有关系。”
柱子!
听到徐三水这么说,赵平安还真想到了一种可能:“这大殿空空荡荡,若真有什么机关,也只能在这柱子上了。做几个火把,我去看看。”
士兵们很快利用衣物木柄等制作出了一些火把来,赵平安点燃一根,又取了几根放入箭袋,询问:“有懂满语的吗?”
众人面面相觑,董懿静站了起来:“我懂,我和你去。”
两人略整理一番,举着火把准备往中间那柱子去,孙殿英对徐三水使了个眼色,徐三水站起身说道:“殿内危险,只有你们两人过于凶险,我带着几名弟兄保护你们周全。”
赵平安明白,说是保护,实则是监视,只是现在这种情况下,纠结于此也没有作用,火堆再大也迟早有熄灭的那一刻,若不能找到这孢子蘑的本体,无异于是等死而已,他心想,如今也只能先解决掉孢子蘑的事情,再考虑如何甩掉孙殿英等人了。
不一会儿,徐三水挑选出的几名士兵也准备好,几人举着火把往中间的柱子处移动。
赵平安举着火把走在最前面,火光所到之处,驱散开了那些黑雾怪物,转眼消失于黑暗,可赵平安也明白,这些东西就隐藏在附近,房梁上,墙壁上,高台石阶上,它们时刻准备发起“偷袭”。
徐三水恶狠狠往地上吐口唾沫:“早晚一窝端了你们这些怪物。”
驱散黑暗,驱赶怪物,一行人来到中间木柱旁,金字在火光照耀下熠熠发光,正是: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天下不闻楚歌些,帐中唯见叹虞兮。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答案或许就在这首诗中。”赵平安看了看旁边的董懿静:“我虽然念过私塾,但诗词格律一向是我不喜欢的,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