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胜则大胜,败则溃败!
他还以为朱煊要趁此机会跟自己索要什么好处,甚至是入朝为官或者经商之类的事情。
结果万万没想到,朱煊最后提出的条件,居然是让朝廷控制盐价。
可是,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朱煊来说,朱元璋自己也会这么做的。
毕竟精盐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重要的东西,他自然不会容许随意涨价。
以前盐商贩卖的私盐,到了偏远的地方,他鞭长莫及根本管不到,所以盐价会很高昂。
但是官盐可是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的,价格必然稳定。
“好,咱答应你,只要是我大明境内的百姓,不管多远多偏僻,盐价都不会有一文钱的区别!”
朱元璋没有再强求让朱煊收下利润,而是十分郑重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好,那就多谢老爷子了。”
朱煊这才笑了笑,精盐的事情就算是这么落实了下来。
朱煊将矿盐提炼之法写在了纸上,然后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也没有再继续逗留下去,跟朱煊说了一句之后,便起身带着蒋瓛离开了。
彩票之法加上债券,已经足以满足此次出征所需的消耗了。
而朱煊给他的制盐术,更是堪称大明未来能否富强的国策。
回到奉天殿内,朱元璋将制盐法放在了桌子上,转头便思索了起来。
“蒋瓛,你说咱现在有钱了,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出征的事情了?”
“这是自然。”
“那你以为,让谁来担任此次出征的统帅最好呢?”
朱元璋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纠结的神色。
“皇爷心中应该有人选了吧?”
蒋瓛似有所悟。
“朝中现在能带兵打仗的武将不少,宋晟、刘真、还有蓝玉,他们可都是行军打仗的好手。”
“这次咱主要是派兵去解了肃州之南,最好能给伪元的那些狗崽子们一个教训,我认为他们三个谁出去都有这个能力。”
“所以,咱打算问问你,看看你有没有什么意见?认为他们三个谁更好呢?”
……
蒋瓛听到这话,已经算是彻底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
宋晟、刘真还有蓝玉,这三个人的确是朱元璋手下打仗的好手。
但他们代表的意义可不同,尤其是蓝玉。
作为淮西武人集团的代表,也是太子朱标的死党。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当然可以重用蓝玉。
但现在朱标已经死了,而下一任的太子,只能从朱允炆和朱雄英两人之中选择出来。
朱元璋看似是在询问他带兵打仗的武将人选,实则却是在考虑,选择朱雄英还是朱允炆。
毫无疑问,如果朱元璋选择让蓝玉去带兵的话,那淮西武人集团的势力将会再次膨胀,到时候朱雄英也就有了更大的优势。
因此,蒋瓛此时也陷入了沉思当中。
“皇爷,卑职以为这三个带兵各有擅长之处,的确难选。”
“宋晟带兵稳中带狠,若是让他去担任统帅,必然能轻易的击败兀纳失里,解了肃州之难。”
“而刘真则更善于进攻,打仗凶狠一往无前,若是能胜,兀纳失里必将遭受重创。”
“至于蓝玉……他的行军作战风格,和常遇春一样,胜则大胜,败则溃败!”
……
朱元璋听着蒋瓛的分析,只是淡淡的摇头。
作为大明洪武皇帝,宋晟刘真还有蓝玉这些人,都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这些人的行军作战能力,他难道还不清楚吗?
正如蒋瓛心中所想的那样,朱元璋根本不是在考虑派那个武将去打仗,而是在考虑选择朱雄英还是朱允炆。
不过蒋瓛跟在自己身边时间长了,性子也变得狡猾了不少。
看似他是在诚心诚意的给朱元璋出建议,实际上却是十分滑头的避开了朱元璋的询问,甚至反手将皮球给踢了回来。
“宋晟虽稳,但缺点就是太稳了,让他去,可能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解了肃州之难,却不能给兀纳失里一个沉痛的教训,来日他们指不定还会卷土重来。”
“而刘真此人,进攻有余,但防守不足,很可能一点点失利,就导致全军溃败,也不合适。”
“至于蓝玉嘛……”
朱元璋笑了一声。
常遇春乃是大明战神,而蓝玉完全继承了他的打仗风格。
甚至,朱元璋自己也是这么打仗的,看似搏命的打法,实则却是重重细节。
每次看似冒进危险的策略,其实都是在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之后,才会真正实行下去。
因此,从武将这方面来说,朱元璋的内心肯定是偏向蓝玉的。
但唯一的问题就是蓝玉的身后,代表的是淮西武人集团。
若是他选择让朱允炆继位,肯定会引起淮西武人集团的反弹。
所以,为了天下的稳定,他必然是要不遗余力的打压蓝玉这些人的。
可现在,有了朱雄英的出现,那这一切就有了变数。
朱雄英才是最能代表朱标的人选,只要他出现在朝堂中,朱标留下的底子,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他。
而现在,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那这次肃州之行,就让蓝玉去吧!”
“遵命!”
蒋瓛抱拳说了一句,无论朱元璋做出何等决断,他都无权干涉。
但选择蓝玉,无疑是已经释放出了一个讯号,那就是朱雄英,已经越来越接近太子的位置了。
“对了,把傅有文和詹徽喊来!”
朱元璋又吩咐了一声。
“遵命!”
蒋瓛领命,出了奉天殿,却是忍不住摇头。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朱允炆再想争夺太子的位置,已经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蓝玉、傅有文、詹徽,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太子朱标的正嫡系。
蓝玉傅有文就不说了,淮西武人集团必然是无条件选择常氏一脉的。
而詹徽,虽然没有淮西武人集团表现的那么明显,但他也是朱标为正嫡系留下的隐藏班底之一。
朱元璋的选择,其实除了亲近蓝玉和詹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那一封还没有发出去的册封吴王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