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自家人
一身小兰花的长裙,配合相对高挑的身材,盘上妇人发髻,一股子御姐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好在葛家村和附近几村都是见过市面的,不然那容得了这等妖精?
“在场都是自家人!
甭管认不认姐这个镇长,未来六年,姐算是和你们死磕上了!
大体的情况大家都了解,大王,内阁都给咱们规划好了。
大王仁慈!
高层值得我们信任,更值得我们将其视为靠山。
但仅依靠,或许能靠来衣食饭饱,想过好日子,咱们就不能等,因为等是不可能等来富足日子!”
“大姐头说的没错,大王仁慈,内阁可信,但想要过更好的日子,还是要靠咱们自己!”
葛小晓与人群中高呼。
其实不需要葛小晓捧眼,人群中那些农家妇,纷纷高声喊道。
葛春兰,所有人都熟悉的很,这些年来的变化大家也看在眼里,很清楚葛春兰是怎么样一个人,那些在农垦队内做事的,更是对葛春兰服气。
可以说葛春兰出任葛家镇的首任镇长,是上有照顾,下有支持,各方选择下的最佳结果。
摆了摆手,按下场中的骚动,葛春兰指着村外的大学堂,“大家都看到了,村子里没土地了,拿了开国六镇的名头,结果我葛家村村里,愣生生找不出一块能建学校的地!
没地什么都没得谈!
就这个村子,从头来尾闭着眼都能走完,屁大点的地方,以后怎么接待来我们这耍的朋友。
所以整个村子都要推掉重建!
将大学堂包进来,修出一条大路,沿街的咱们学新城商业街做生意,街后的咱们也不住,给人住!
丰收节的盛景大家都看来了,这才是第一年,明年,后年,往往年年都有。
这次水上比赛是在沙滩上,临时的,不长久。
我已经申请了,水上比赛的场馆以后就咱们村子的海边,人来人往除了吃,还要住……”
一种模式,三种方向。
相较于葛家村,洪水村,葛家村只有地理优势,而无地利优势。
地理上,葛家村的西北面,有一大片优质海滩,正北渡河是未来海口府港区第四工程所在,同样也是规划中港区人口居住地。
不管是处于人口分布考虑,还是交通考虑,1+3规划的备忘录中,河上都会修建一道拱桥,作为连接两地所用。
东去六里地,葛家村与宋家村相连,曾今葛家村村民多数租种的土地都是宋家的,当宋家成为廉租区后,葛家村亦可享受廉租区带来人口的红利。
不过因靠海,风浪,潮汐等外界影响下,葛家村的土地多受海水侵蚀,越是靠海的地方盐碱化程度越发严重,多数土地辛劳一年三季,都未必能填饱一家三口的肚皮。
加之区域内水网密布,将土地切割成大大小小零碎,工业化也不现实。
因此只能走旅游,服务业是葛家村最好的方案。
为支持葛家村转型,为琼海做出了一样板工程,行政体系也好,中原商贾家族,皆是不惜人力,财力。
除收回全村所有私人土地所用,行政上另拨款八万,林天麓出面给葛家村送来二十万贷款,两相结合作为葛家村未来一年的发展资金。
但就这二十八万块,在葛春兰看来还是少了,根本不足将大王规划彻底铺开,她要集资,集葛家村内村民口袋中的剩余资金,组建葛家村投资基金,定点定项的对本村改造,加快,加速,葛家村的发展。
“所谓的投资基金,其实也很简单,按照比例投入,将资金总和之后投入葛家村的建设之中。
这些建设有的没有利益,有的是存有利益。
没利益的如村中桥梁,田间地头水渠之类。
有利益如商业街,水上乐园等。
但不管利益如何,事情都要做。
关于洪武二十八年全年,我已与诸位宿老列了一个表,大体分为三项。
参照直道的模式,修一条与海碌直道的道路,将我们葛家村与海碌直道连接起来,有了这条道路,咱们家中的男人出去做事方便,同样以后人来我葛家村耍也方便。
收益上这条路不会有,甚至每年还要在维护上花费极多。
据原海家村,海嘉民的计算,道路全长大概在六里左右,从嘎子口一路延伸过来,最终抵进龙回滩。
龙回滩是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未来水上乐园的大门!”
葛春兰目光扫视谷场,有回应也好,没回应也罢,短暂一圈之后,葛春兰张开一只手,“这个项目最少需要五万!
很多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要怎么多,不就是六里路吗,过去咱们修土路都没花怎么多?”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条路不修就算,要修就要修好,想象以后大家跑我们葛家村来玩,让我们赚钱,结果路隔三差五坏了,咱们要损失多少?
不想损失这钱,修路的钱就省不了,该用水泥的用水泥,该放钢筋放钢筋,五万的成本已是我们和工部商谈之后最少数额,很多劳动,本村村民都是没钱的,最多给口吃的!”
……
葛春兰的霸气扫视全场,话糙理不糙的讲话,配合自身在葛家村威望,无数人只剩下木木的点头。
当然有此效果,也与这个时代有关。
百姓普遍的朴素,葛家村内外多以血脉连接,小事上磨磨唧唧,大事上却可化为一个声音。
……
“第二个项目,刚才也说了,葛家村要推倒,推倒后的商业界,住宿地,这些会有林大人他们来修建。
修建之后,三成临近的店铺将归我们村子,剩下七成的商铺,则交给林大人他们运行,每年我们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及管理费,就像以前宋老爷将地借给我们,不过这次是又我们坐庄!”
听到这个坐庄,人群传出一声轻笑。
里面的道道如何,其实不需要太清楚,都宣传过了,只是葛春兰这新比喻让人能更好的接受。
“但咱们自己也要住,不仅原来葛家的要住,往后其他几个村子也要住,自己人不住,孩子读书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