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钓宝诡事 > 第115章 另一份拓片

第115章 另一份拓片

聚阴之地!鬼祟之祸!

古师爷的话既可以说是预言,也可以说是马后炮。

他说的这两点,我和二叔都已经亲身经历过了。

“这么说来的话,秦神婆的家族,利用了张家五百年!”

在把所有的线索拼凑到一起之后,我得出结论:从五百年前的秦道人开始,就没想过要让鲤尾穴真正完工。

秦家只是利用了李秀文的职权,甚至李秀文那一对双生女的死,也可能是秦道人所为。

古师爷面色淡然,二叔则是疑惑:“秦家利用了张家?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才是秦神婆隐藏的最深的秘密,我再看向古师爷,他却成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至于为啥,那就只有秦家的人才知道咯。对了,说不定李家的人也知道,毕竟被坑了那么多年,李家可能也知道自己是被骗了。”

“李教授?”

我现在知道的李家后人只有他一个,另一个是百年前的李家大小姐,也就是巫神婆,不过她已经过世了。

古师爷一直神神秘秘的,不知道这会不会又是新的提点。

我认真记下他的话,向他告别,拉着二叔离开。

刚走到博古斋的门店里,二叔就摸了摸腰间的帆布包,里面带着那块断成两截的墓砖。

“小七,咱走那么急干嘛?墓砖的事儿还没问古师爷呢。”

我摇了摇头:“没这个必要了,虽然不知道古师爷到底有什么意图,但他说出了李家是被秦道人哄骗,就说明他不是秦神婆的人。真要给他抓破了脸,以后就没机会再来找古师爷套话了。”

二叔琢磨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

我们俩正要走出博古斋,我突然看到柜台上有一张写满了鬼画符一样文字的白纸。

乍一看就觉得眼熟,离近了之后,我下意识的看向连同后院的通道。

从这个角度,还能看到古师爷在躺椅上,没有关注我们这边的情况。

我压低了声音:“二叔,这不是我们刚送来的拓片吗?咱那张是用曹春荣的衣服料子拓下来的,这一张是怎么回事?”

虽然材质不同,我也不认得上面的文字,但和我们刚给古师爷看过的那一份,一模一样!

二叔刚想拿起来看,古师爷的小伙计就急匆匆跑了过来,一把抓过这张纸藏到身后。

“对不起,掌柜的说了,这个不能给任何人看,尤其是你们!”

我看着稚嫩且坚韧的脸,把他拉到了门外。

“你叫清风对吧?看你的年纪,应该在上学才对,怎么没去学校啊?”

我按照小时候表哥表姐哄我的口吻,跟这个小孩搭讪起来。

但清风比我小时候那傻头傻脑的样子强多了,很是警惕的道:“我有念书,但学校里教的太肤浅了,我早就把高中的课程都自学完了。而且,跟着掌柜的才能学更多东西。”

我做势去摸他的头:“是这样啊,那你还是一个神童咯。”

即便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清风也很抵触别人摸他的头,本能的一躲闪。

我的本意也不在此,顺势一把夺回了他手里的纸张,高高举起,凭借身高优势,让清风无法拿到。

“小朋友,我知道你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很聪明,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我现在拿着他去找古师爷,说是你拿给我的。他一生气,肯定把你从博古斋里赶出去。第二,你把这张纸的来历告诉我,我保证不会去向古师爷报告你失职之罪,你选哪个?”

清风虽然聪慧,但毕竟是个孩子,跳了几下没能够到,气的满脸通红。

“你无耻!”

我心道自己这也是无奈之举,否则我干嘛要为难你一个孩子。

又威胁了几句之后,清风还是妥协了,娓娓道来。

“这是一副已经绝迹的古文拓片,也不知道从哪里拓下来的。昨天晚上,那个胖子送来的。掌柜的忙了半夜,才给他翻译出来,那人也是后半夜才走的。”

只这么简单几句话,就让我心里掀起轩然大浪。

“那个胖子是不是叫曹春荣?”

清风认真点着头:“是的!不过掌柜的平时都叫他做‘曹老板’,应该是个做生意的。”

我继续追问:“他和古师爷之间是什么关系?”

清风犹豫了起来,想了半天,开始摇头:“不知道,他也不常来,但每次来的时候,掌柜的都会和他密谈许久,也不开门做生意了。”

这时候博古斋中传出古师爷的呼唤,让清风去给他拿拿什么普洱茶饼。

清风紧盯着我手里的纸张,我也直接给他了,还对他安抚道:“只要你自己不说漏了嘴,我不会把你刚才跟我们说的话告诉古师爷的,这是咱们的秘密!”

虽然这样做有点儿丢份,但我也不想被古师爷知道,我已经知晓了他和曹春荣的关系。

清风这孩子生气的时候显得可爱,对我又是愤怒又是鄙夷的:“你是我见过的大人之中,最笨的一个!”

我冲他笑了笑,小孩子骂人的话也就那么几句。

看着清风进去伺候古师爷之后,我才轻轻叹了口气。

如果不是看到了柜台上的纸,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古师爷一直在欺骗我们。

或许,也不全是欺骗。

至少有一句话是真的,他自称在古玩鉴赏方面,少有人能出其右,但对于算卦占卜那些,则是晚年才开始研习,算不得入门。

“这老头可能根本就不会算卦!”我对二叔道:“什么三阴三阳,都是为了哄我们下墓,编造出来的。他之所以对我们的事了如指掌,是因为曹春荣一直都在我身边,有他报信,还用得着去算吗?”

从第一次见到古师爷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古师爷说的每一句话,都和曹春荣一样,在推着我们往特定的方向走。

二叔虽然没能明白其中所有的弯弯绕,但也有些唏嘘:“我认识古师爷快二十年了,没想到居然一直被他蒙在鼓里。”

“也不尽然!”我宽慰二叔道:“至少二十年前的时候,曹春荣也还不到十岁呢,说不定您认识古师爷,比他还早。曹春荣这个人很懂人心,有能力拉拢古师爷,不算多离谱的事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