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钓宝诡事 > 第142章 脚印

第142章 脚印

听着古师爷讲述完他和楚家的往事之后,刘鑫也回来了,但手上却空无一物。

“怎么?那些东西还不够你还债的?”古师爷先开口问了一句。

刘鑫热泪盈眶,几次张了张口,都没能说出话来。

古师爷自顾自的继续说了下去:“先把你手里那些烂账填上,我知道你虽然这几年干的是金店的买卖,但一直都想回到咱们这行当里来。这街上空着好几间铺子,你自己挑挑,我帮你盘下来一间,够你做个营生了。”

我也听懂了大概,古师爷这是想要出手帮持刘鑫。

不过我也心知肚明,刘鑫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就是因为古师爷和曹春荣的陷阱。

我见刘鑫还是不敢点头,主动劝说了几句,才让他答应下来。

古师爷不仅弥补了心中的愧疚,还让刘鑫记了他的人情,还是赚了。

我和刘鑫又陪着老头说了会儿话,眼看着快到正午了,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我才随口问了一句。

“老爷子,您知不知道,红色的玉?”

我突然想起了石家兄弟,他们亲眼看到了鬼宅之中,百年前的情景。依照他们的说法,小花伶把一块红玉,和江大宝的人头一起,藏入了木箱之中。

古师爷对于各类文玩的知识是信手拈来:“红色的玉其实并不少见,大体上分为三类,都是和田的料子。和田原生红玉、和田次生红玉、以及和田红皮籽玉。”

“除了这些,还有传说中的血玉,外人以讹传讹,谣传是陪葬的玉石,被尸血浸泡,形成了血沁。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土壤或者陪葬品中的铁物质浸染,让玉石变成了红色而已。”

我无心‘上课’,只是想询问古师爷知不知道鬼宅中的那块红玉来历。

刘鑫在边儿上听着,明白了我的意思,主动补充道:“小张兄弟说的那块红玉,是我两个员工看见的。他们也跟了我很多年,眼力还是有些的。根据他们的描述,那块玉跟一般的料子都不相同。简单来说,鲜红程度特别高,甚至比鸡血石的红还要刺眼。”

古师爷也来了兴趣:“能让你这么看重的玩意儿,肯定也不多见,你可以拿过来让老头子我上上眼。”

刘鑫面露尴尬:“那块玉只是我的员工看见过,但并不在我们手里。”

古师爷也没太在意,刘鑫也没有话再往下说,总不能说是丢魂的时候,跟做梦一样,在梦里看见过吧?

从博古斋出来之后,刘鑫跟换了个人一样,根脱胎换骨一样,重新有了精气神。

“你要是有事就先回去,我再去趟鬼宅。”

我到路边儿拦了辆车,想去看看红玉有没有遗落在现场。

“小张兄弟,这光天化日的,应该没啥问题吧?”刘鑫还是没能压下好奇心,和我一道去了。

到了鬼宅之后,我们就直奔后院过去。

刚到院落门口,我就伸手把跟在身后的刘鑫拦了下来。

院子里的情形,和昨晚有些不一样了。最明显的一点,是地面上出来了几行脚印。

这些脚印站串联了昨晚被我摔碎的木箱子,以及井口。

刘鑫也察觉出一样,不敢往前走了。

我就地蹲下,用手丈量了一下脚印的长度,绝对不是成年人的尺寸。

“是个半大的孩子!不过这脚印上没有鞋底花纹,但又不像是光着脚走路。”

我低声自语,刘鑫有些忐忑,在我背后压低了声音:“小张兄弟,会不会,是昨晚你老婆看见的那个······小孩。”

“有可能!”我先点了下头,随即道:“不过也没什么好怕的,能够留下脚印的,一定不是鬼!”

我继续低头观察着脚印,可惜自己也不是专业的刑侦人员。突然有点儿羡慕,电视里那些行径,看个脚印手印的,就能分析出嫌疑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大小等。

“小张兄弟,这孩子穿的是双布鞋吧?所以才没有现在小孩常穿的,那种运动鞋的花纹。”

刘鑫的这个猜测让我眼前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

作为农村孩子,我小的时候也穿过奶奶亲手缝制的布鞋。尤其是那种千层底的,除非是在特别细的沙土地上,否则几乎不会留下任何鞋底的纹路。

但这一发现,很快又让我琢磨不通。

如果是鬼,那么不可能留下脚印。如果是人,这年头的孩子都讲究时髦潮流,谁还会穿这种鞋?

我琢磨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先小心避过脚印,防止毁去。刘鑫没敢跟我进来,就在院门口蹲着。

到了木箱子前,我刚伸手要把它掀开,手又悬在了半空中。

这口破损的木箱,被人动过。

昨天晚上,我虽然没有特意观察过,但印象中箱子里的骷髅头,是滚落出来的。

但是现在,箱子的开口朝上,骷髅头总不可能是自己跳了出来。

深吸了一口气,我才把箱子掀开,里面果然是空空如也。

不仅如此,就连周围的地面上,也只有水渍干涸后的印记,并没有一滴水留下。

这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这是个死了好几十口人的院落,江大宝和小花伶的亡魂,也一直流连于此,所以阴气极重。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一般这种地方都是阴冷又潮又湿的。

但偏偏这个连水井都没有干枯的小院儿之中,显得格外干燥。

我伸手摸了下青石板拼砌的地面,虽然不能说有很高的温度,但也绝对比其他地方要热的多。

水深!火热!

我想到了这四个字,可能不是完全贴切,但我现在心里就是这种想法。

带着疑惑,我又趴倒井口看了看。

白天的时候,井中看不出任何异常。但用手触摸之后,井檐的温度更加明显。

此时已经算是初冬,我们北方的冬天又低温明显,不该是这种情况才对。

“这井下,像是有一口火窑一样!”

我现在才开始真正去在意,刘鑫说他那晚看到井中喷出火来的景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