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起学习
“娘!您起来了?”
董有森干巴巴地赔笑,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错。
他嘴角一撅,夸张地指着牛:“娘,大喜事,老黄牛它怀上了!”
“真怀了?”
李英兰大喜过望,她距离取牛奶的计划又近了一步。
“嗯,你去给道长家道声喜。”收敛喜色后,她对董有森淡道。
“得咧~”
董有森脚底抹油地开溜,他刚才使唤符文鹤干活儿的事情摆在眼前,他可怕老娘找他算账了。
李英兰一只手能提桶,三下五除二的把口粮加满,臂力是符文鹤的好几倍。
符文鹤耳根不自然地红了,他用脚踢开地上的茅草,在砂土上写字。
“婆婆,我也想帮忙,你看我能做点啥?”
李英兰笑了笑,她觉得符文鹤虽然年纪是孩子中最大的,可他看起来不像会干活的样子。
不是说他不能干活,而是李英兰觉得他干活不如其他人麻利。
“走,我们该学识字了。”
李英兰一时之间没有想好如何安排符文鹤,便顾左右而言他。
学识字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有符文鹤的加入,董花生的好胜心又燃起来了。
据李英兰观察,符文鹤学起来很轻松,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董花生,一副头痛欲裂的样子。
李英兰怀疑他的文化程度,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她正色道:“咳咳,今天就学五个新字,我要教你们别的了。”
“别的什么?”董花生满脸好奇。
李英兰朗声道:“《九九乘法口诀》!”
“听我背诵啊,一乘一等于一,一乘二等于二……”
李英兰大气不喘地背完了,甚至她可以倒背如流。
两个孩子彻底傻眼了,这是要学算数了?
符文鹤诧异于农村老太太读过《荀子》,董花生诧异于他没有学过。
董花生的启蒙教学是由李英兰来做的,他字都还没学明白,就要开始学算术了。
“好了,我把《九九乘法口诀》抄写在地上,给你们一个时辰的时间,我稍后来检查,看你们背诵得如何。”
洗干净手,她回屋了,不是休息,而是躲在屋子里面,偷偷观察符文鹤的举动。
这个孩子,很让她吃惊,而且身上疑团重重。
在李英兰的注视下,符文鹤开始辅导小花生背诵。
所谓王府的庶子,也是王爷的独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当作世子来培养。
他爹娘感情甚笃,可惜太后不喜欢他娘,只许作为侧妃过门,不过他爹依然坚持不娶妻妾。
所以楼兰和亲公主,能堂而皇之地逼迫他爹娶正妃,其中也少不了太后在背后推波助澜。
符文鹤虽然年纪小,却从小长在尔虞我诈的环境里,启蒙早,又有才高八斗的名师教授四书五经,御下之术,他这一年冷静分析之后,不难揣摩出前因后果。
符文鹤很冷静,他知道李婆婆对人和善,但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出丝毫端倪。可是符文鹤并没有回避李婆婆每次投来的探究眼神。
他从没有一次在李婆婆眼中,看到过想对他不利的阴郁,所以他在赌,赌李婆婆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他下次真的有可能会主动,告诉李婆婆自己身上的秘密。
两个时辰还没到,家里来人,李英兰出来迎接。
“道长啊,您也太客气了,带这么多东西干啥?”李英兰看对方抱着大捆大捆的草料往牛圈门口堆,她觉得道长是个实在人,能处。
道长虽是一把年纪,但干起活来脸不红气不喘,他话不少,眼神坚毅,看了两眼母牛,眉眼里带笑。
“吃完了,我再来送。”
说完了,他也不爱寒暄,弹弹衣服上的草灰,转身走了。
好嘛,牛鼻子道长人狠话不多啊!
李英兰呵呵干笑,目送人离开。
董有森陪着道长回来,他过家门而不入,人又溜了,李英兰懒得过问,返回院子,去查看孩子们背诵的进展。
“小花生你来背!”
为了防止孩子作弊,她让小花生趴在自己的膝盖上,用手捂着眼睛,这样杜绝了一切旁人给提示的可能性。
小花生没背多久,说话磕磕巴巴的,语气里还带着不确定。
“嗯……一乘一……”
背到5的时候,卡壳了。李英兰换个方法问他。
“5X6是多少?”
“30?25?”
乱答一通,李英兰严肃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下次别瞎编了。”
轮到符文鹤,背诵方式和小花生不同,她让孩子在地上写。
符文鹤几乎没有迟疑,行云流水地写下来了。
李英兰终于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孩子身上藏着秘密,说不定身份还不简单。
李英兰现在是看破不说破,如果有机缘的话,她希望符文鹤可以主动和她袒露心扉。当然如果他身上背负的秘密会引来血光之灾,李英兰也就不想听了。
好奇心太重,容易引来杀身之祸。
“文鹤你来辅导小花生,我要去休息了。”
这次,她是真的要休息了。
睡个把时辰,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最近都是默认杨秋花掌勺了,只能说符文鹤来的不巧吧。他连吃了好几顿的蒸菜、汤菜。
除了文鹤,其他人看杨秋花的眼神都变了。
变得……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
郑鸣来了,今天挣的钱更加少了,只有3两银子,还不如第一日。
董有森终于忍不住,直言不讳了。
“郑老弟,你家不会是坑我们吧?”
“你说的哪里话?我老郑家是那种人吗?”钱少挣了,郑鸣也委屈。
李英兰走过来问:“告诉我怎么回事?”
只听郑鸣缓缓道来:“天气越来越热了,早餐卖不出去的,怕放到中午就馊了,所以我们这两日把剩余的折价出售。”
“结果府城的人很精,他们非要等到折价了再来买,所以营收一日不如一日了。”
李英兰听清楚了原委,点点头。她怎么忘了,古代没有大冰箱,保存食物的新鲜程度,是很大的挑战。
李英兰此时也出言宽慰了几句:“不怪你们家,是天气变暖和了。”
“对了,有没有提前预定的?”
看董家老太太是个通情达理的人,郑鸣振作精神回答:“有,但是不多,婶子做一桶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