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戏侃三国 > 第7章议论

第7章议论

大将朱儁

宛城是个大城,从西南跑到东北也得好一阵工夫,现在再想增援已经来不及了。韩忠一跺脚:撤。原来宛城还有一个内城,外城被攻破后,韩忠带着剩下的人撤进了内城,继续抵抗。

朱俊带兵包围内城继续打,韩忠这下有点慌了,外城都守不住,内城也撑不了多久,想来想去派人出城找到朱俊,要求投降。手下的将领听说韩忠要投降都挺高兴,这下就不用打了,休息几天就能回京城领赏了。有些性急的兄弟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准备欢庆胜利的时候。有消息传来,朱俊拒绝了韩忠的投降请求。

消息传出来,部下们议论纷纷,既然对方愿意投降,那就省事了,直接接受投降然后得胜还朝,多好!何必再费二遍事。

面对众多的质疑,朱俊说出了他拒绝的理由:现在天下一统,只有黄巾贼造反叛逆,这些人到处烧杀无恶不作,现在走投无路才投降,如果听任他们投降,那就是鼓励造反,只有把这些人全部消灭,才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让大家看看反叛朝廷的下场,所以必须打下去打到底。

既然这样,那就接着打吧。不过,正应了那句话,一人舍命十人难敌,城内的黄巾军眼看投降不成,反正都是死,那就拼了吧,全都豁出去了,任凭官军怎样攻就是攻不下来。

眼看又打成了持久战,朱俊坐不住了,要知道,汉灵帝是没什么耐心的人,要是再打不下了轻了免官搞不好就得蹲监狱。朱俊也急了亲自登上附近的土山观战,看着远处厮杀的战场,突然计上心来有了主意。

现在这帮人因为走投无路所以才会拼命死战,要是放开一条出路让他们走,看到有活命的机会,他们也就不会这么玩命了。要让敌人绝望首先要给人家希望。想到这里,朱俊命令撤除包围。

城里的韩忠见围城的官军撤了,大喜过望,有活命的机会还不赶紧溜更待何时。

当天夜里,韩忠打开城门带着几万人往外跑,开始非常顺,根本没人阻拦,韩忠正要庆幸自己终于逃出来总算保住命的时候,后面朱俊的追兵就到了,韩忠想要组织抵抗但手下的人逃命心切已经无人恋战。

原先在城里之所以玩命是因为没处跑,不打不行,现在眼看有活命的机会,谁还有心思打仗。就这样,几万黄巾军被朱俊像赶鸭子一样撵的到处跑,四散奔逃,全军崩溃。

朱俊趁机掩杀,一路之上,到处躺满了黄巾军的尸体,此战黄巾军死伤上万人,韩忠也死于乱军之中。

要说黄巾军也挺顽强,首领死了,那就再选一个,南阳黄巾军的第四任首领孙夏隆重出场,孙夏把打散的部队又重新集结,又有了几万人,趁着朱俊在外面追杀溃散的黄巾,孙夏趁城里兵力空虚又攻进了宛城。说起来,这帮兄弟也够执着,天下这么大,哪里不好去,偏偏就跟宛城粘上了,死活非要待在宛城。

朱俊把外围的黄巾打扫干净,回头一看,好家伙,这帮人又窜进了宛城,这是要当钉子户啊。

朱俊再一次包围宛城四面攻城,几轮折腾下来,黄巾军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几天后城被攻破,孙夏带着残部逃进了精山,朱俊紧随其后也杀了进去,一场混战,黄巾大败,死伤数万,剩下的四散而逃,逃进深山。

南阳的黄巾就这样完了,时间是184年11月,黄巾主力彻底玩完,这时距他们3月份起兵,仅仅过了8个月。大股的黄巾虽然被消灭了,但小规模的战斗还在继续,青州黄巾就是其中一支,后来这支黄巾还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后话了。

黄巾军终于被压下去了,为了讨个吉利,这一年的12月,为了庆贺黄巾被剿灭,汉灵帝把年号改为中平,中平顾名思义,就是汉灵帝刘宏想要天下太平,他好做自己的太平天子,但此时的汉朝被他折腾的已经只剩一副骨架了,黄巾虽被剿灭了,但靠着围剿黄巾起家的各路军阀们却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短暂的胜利只是回光返照,大汉帝国已经油尽灯枯。

战后,朱俊因战功被晋升为右车骑将军。

就在这年的年底,豫州刺史王允也消灭了当地的一股黄巾,从缴获的文件中,他发现了大太监张让跟黄巾军勾结的文书,王允不敢怠慢马上把材料上报大汉朝廷。但王允没想到的是他的忠于职守换来的不是立功受奖而是一场牢狱之灾。

汉灵帝看了材料把张让找来臭骂了一顿,仅此而已。之后就没有了下文。

张让勾结反贼犯了灭族之罪,受到的惩罚仅仅是一顿训斥,汉灵帝有多混蛋就可想而知了,张让没事了,但王允有事了。

不久,张让让人找材料黑王允,这帮人别的能耐没有,整人却是专业强项。

王允很快被关进了大狱,过了几天,朝廷大赦,这位老兄又给放了出来,官复原职,可刚回到工作岗位屁股还没坐热,又给抓了回来。张让本来想找个罪名整死王允,但大将军何进、杨赐、袁隗等朝廷重臣给求情,王允这才捡回一条命。这位老兄不能死,因为他的大戏还是后头。

黄巾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大封功臣,镇压黄巾谁的功劳最大呢?皇甫嵩,不行,虽然有战功但还不是功劳最大的;朱俊,也不行,宛城打了那么久。那还有谁呢?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皇帝身边工作的张让同志劳苦功高,论功劳应该排“第一”。

打黄巾,张让不仅没出力,还吃里扒外勾结黄巾给人家当内应,事情败露还是啥事没有,不仅没罪还有功而且还是头功。有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国家不亡实在没天理。

张让等十二个“功臣”被封了侯。而真正出力的皇甫嵩不仅没被封侯还丢了官。这都要“怪”他去了一个“不该去的地方”,写了一个“不该写的报告”,然后又把报告给了一个“不该给的人”。

皇甫嵩率军围剿张角,一次,路过邺城就顺路进去参观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吓了他一跳,只见城中拔地而起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皇甫嵩纳闷了,皇帝在邺城没行宫啊,哪冒出来这么一座宫殿,一打听才知道是中常侍大太监赵忠的宅子。这还了得,皇甫嵩是个很坚持原则的人,皇帝的私房钱他都敢建议花,太监就更不在话下了,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赵忠的宅子被没收了,皇甫嵩跟赵忠的梁子也就此结下。

不久之后,皇甫嵩又得罪了另一个大太监张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