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反对
灭国之功
诸葛瞻和邓艾交战,难度绝对不小,更何况他不听劝,失去了涪城的地利。看上去会是一败涂地的战争,结果让诸葛瞻玩的那是屡战屡胜。
当然了,这并不是诸葛瞻很厉害,这其实是诸葛亮很厉害。别看诸葛亮死了几十年,武侯余威足以震慑魏军心灵深处的脆弱神经。更何况邓艾的部队都是饱受蜀军摧残的西北军,诸葛亮的大名对他们来说就是噩梦。
举个例子来说吧,邓艾的心腹爱将师纂和邓忠到了绵竹,看见诸葛亮的木像掉头就走。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弥漫在每个魏军心中。诸葛瞻初战告捷,下面的表演时间交给了武侯之孙诸葛尚。按说武侯的孙子应该是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的技术性人才,但是诸葛尚表现的却像个战斗型人才。
师纂和邓忠遭到邓艾怒斥,于是这俩人重整旗鼓再度返回绵竹作战。虽然说邓艾一再声称诸葛瞻是无名下将,但是师纂和邓忠心中的阴影还是存在的,毕竟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这俩人带兵到了绵竹,发现只有一人一骑在那里等候,此人就是诸葛尚。这画面像极了当年汉中战场上,偃旗息鼓等待曹军的赵子龙。诸葛尚不仅这副做派像极了赵云,动起手来也像极了赵云。只见诸葛尚单枪匹马杀入曹军阵中,轻松的打败了能和姜维斗枪法不落下风的邓忠以及魏国名将师纂。诸葛尚在魏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与此同时诸葛瞻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心理上压力极大的魏军再度大败,师纂、邓忠受伤。
其实邓艾面对诸葛瞻这样的对手,心里也是没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邓艾吃亏就吃亏在知己不知彼,太不了解诸葛瞻。神秘的对手是最可怕。哪怕是对阵姜维,邓艾还可以精准的揣测姜维的思路,而面对诸葛瞻,邓艾有种无从判断的无力感。诸葛瞻毕竟是诸葛亮的儿子,他有没有什么后招谁也不住知道。诸葛亮不仅是震慑魏军几十年的人物,单单在摩天岭下立了一块石碑,就把邓艾吓得心惊胆战。那这仗该怎么打?邓艾决定武的不行,就来文的。
邓艾给诸葛瞻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只要诸葛瞻投降,就封他为琅玡王。诸葛瞻接到信之后,陷入了琅玡王的无限憧憬当中。诸葛瞻没去过琅玡,但是他知道琅玡是他们诸葛家族的老家。这要是当了琅玡王,绝对的光宗耀祖。诸葛亮一生都没能身登王位,琅玡王,太爽了。
诸葛瞻的犹疑,让诸葛尚都看不下去了。邓艾派使者来,诸葛瞻居然接待。邓艾给诸葛瞻写信,诸葛瞻居然还看。邓艾用琅玡王的头衔劝降,诸葛瞻居然在权衡。诸葛尚问诸葛瞻是不是要投降,诸葛瞻这才醒过味来,不能投降。于是怒斩来使,跟邓艾决战。
邓艾一看诸葛瞻软硬不吃,于是派出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配合自己围攻诸葛瞻。没错,这就是邓艾当初围攻沓中的战略。这一招姜维都抵挡不住,何况诸葛瞻呢。诸葛瞻和邓艾正式交锋第一战,诸葛瞻大败退回绵竹,邓艾趁势围城。
面对着邓艾的围城,诸葛瞻的赌徒心理油然而生。他就好比赌场上摸不清对手底牌的赌徒一样,把面前的筹码一推,梭哈!
作为三军主帅,诸葛瞻居然冲动的带头冲了出去。从没见过手摇羽扇的诸葛亮拿刀,也从没见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冲锋陷阵。但是诸葛瞻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带头冲进魏军包围圈,轻描淡写的干掉了几百人。邓艾一看这哥们太猛了,都别上去送死,放箭。此时的诸葛瞻还在忘我的冲锋着,然后就中箭身亡,死得毫无价值。
诸葛瞻是没大本事。但是他在,蜀国就在。他死,蜀国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诸葛亮的儿子都打不过邓艾,谁还敢跟邓艾交战?还真有敢的,此人就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诸葛尚凭借血气之勇,对魏军发动自杀式冲锋。诸葛尚对魏军的伤害有限,最终的结果是诸葛尚结束了自己本该前途无量的人生。武侯子孙,到此皆休。蜀军没了取胜的信念,但是有一死的决心。在绵竹最后一战中,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子李球也步诸葛瞻之后尘,对魏军发动了自杀式冲锋。最终三个人全部阵亡,成都城外,蜀军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邓艾顺利的来到了成都城下。不管怎么说,成都保卫战的前沿战场上,诸葛瞻带领着诸葛尚、张遵、黄崇、李球等名人之后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一个军人应有的气节。哪怕是犹豫了一刹那的诸葛瞻,最终还是战死沙场,为刘禅尽忠。
这时候成都还有一万多守军,是战、是守、是降、是走?成都城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朝臣们想出战的没有,想死守的没有,想要弃城而走的倒是不少。但是跑去哪里?朝臣们意见不一。
有人说跑到南方去,那里地形险要,可以坚守。另外还可以借助南蛮的兵力对抗邓艾。有人说眼下吴蜀联盟,应该逃到吴国去。当年就是在这个大殿上,谯周劝刘璋不要抵抗,还是投降的好。如今还是在这个大殿上,又是谯周站在这里,劝刘禅不要抵抗,乖乖投降。谯周是这么分析的,如果奔走南方,那麻烦就会接踵而至。为啥呢,因为南方是南蛮的势力范围。南蛮可靠吗?非常不可靠。如果刘禅奔走南方,既要组织军队对抗魏军,又得满足皇帝陛下奢华的生活,这得花钱啊。钱从哪来?还是得从税上来。想要钱,就得加税。蜀国南方能加税的对象就是南蛮人。汉族人加税还造反呢,何况高度自治的南蛮?因此南蛮去不得,去了就得玩完。那么东吴能去吗?更不能了。严格说东吴和西蜀那是世仇,只不过东吴有长江之险,西蜀有山川之固,因此双方各取所需,结为同盟。现在刘禅没了山川之固,带领朝臣去东吴建立流亡政府,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东吴凭什么养着一点实力都没有的蜀国君臣官僚?然后就是失去国土的刘禅和吴主孙休是平起平坐呢?还是刘禅向孙休称臣?谯周指出,还一点最关键的问题。东吴灭掉魏国是不可能的,但是魏国灭掉东吴是轻而易举的。所以说东吴并不安全,早晚都是被魏国俘虏的命。既然这样,倒不如投降。现在投降,魏国得树立榜样给东吴看,所以一定会善待刘禅。
刘禅一琢磨,对。到哪不是看歌舞、吃酒肉?投降。也就是说最后时刻,刘禅考虑的是他自己。至于朝中大臣、满城百姓、部队士兵完全顾不得了。也就是说,诸葛瞻、诸葛尚、张遵、黄崇、张球用生命为这样一个人去尽忠,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死毫无价值。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马邈去当带路党的必然性。你宁死不降的去拼命,但是你保卫的对象却分分钟投降来保命。你保卫成功了,他花天酒地吃特供。你保卫失败了,丢掉了性命。他还是可以花天酒地吃特供。哪说理去。
刘禅决定投降,毕竟抵抗是无效的。再说了,当年殷商宗室微子就当了带路党,率先投降了周武王,结果被封为公爵,比姜子牙还高一级。看上去这次朝会已经达成了一致,大家决定兴高采烈的去迎接邓艾。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湛站出来坚决反对投降。
问题来了,如果不投降,刘湛能够挽救危局吗?刘湛声称要带兵出战。刘禅一听,算了吧。诸葛瞻父子就是这么死的,让刘湛出战,徒增伤亡,到时候惹恼了邓艾,局势更加复杂。还有别的办法吗?刘湛说了,出战不行,那就君臣一起拼命,到时候大家一起死在城下,绝对荡气回肠。刘禅一听,闹了半天就这主意啊,可拉倒吧。谁爱死谁死,反正我不死。
与此同时,邓艾正在研究成都怎么打。作为帝国的都城,那城墙有可能和某些专家学者的脸皮一样厚,护城河必须又深又宽,城上守御器械必然丰富。根据之前文中描写,可以判断成都的城墙上最起码会配备诸葛连弩。弄不好还有当初诸葛亮攻打陈仓城用的大炮。邓艾同学此时应该带不过来大型攻城器械,即便是有,也可能是从江油、绵竹缴获一些。至于能不能打下成都,邓艾得好一番盘算。